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 > 第149章 殿前辨鼎 暗手惊魂

第149章 殿前辨鼎 暗手惊魂(1/2)

目录

那源自残鼎的悲怆与苍凉,如同无形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林辞的心神。玉玺在怀中剧烈震颤,传递出的不再是单纯的渴望或警惕,而是一种近乎悲鸣的共鸣!同为承载气运、镇守社稷之物,即便玉玺来自异世,亦能感受到这尊九州至宝残骸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倾覆之痛。

“荆”字古篆虚影在鼎底一闪而逝,确认了林辞的猜测——这确是禹王九鼎之一的荆州鼎残骸!虽已破损,灵性大失,但其本质犹存,依旧维系着荆州乃至南方部分地域的一丝微薄气运。也正因如此,它才成了那以腐蚀气运为目标的“幽蚀”圣器及其持有者觊觎的对象!

年轻的天子刘协似乎并未察觉到林辞瞬间的失神与怀中异动,他转过身,清瘦的脸上带着一丝属于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疲惫与故作的老成,目光落在林辞身上,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你便是丞相荐来的海外高士,林辞?”刘协的声音略显稚嫩,却努力维持着天子的威仪。

林辞迅速收敛心神,压下翻腾的气血与玉玺的共鸣,依礼参拜:“草民林辞,参见陛下。”

“平身。”刘协摆了摆手,目光又转向那尊残鼎,语气中带着几分痴迷与感慨,“林卿且看,此鼎虽残,然形制古奥,纹饰苍茫,必是前朝重器。朕每每观之,皆感一股浩然厚重之气,仿佛能见九州一统,山河壮丽之景。不知林卿可能辨识此鼎来历,详解其妙?”

他言语间,透露出对这尊鼎超乎寻常的重视,显然已深受身边某些人的影响,将其视为汉室气运复苏的某种象征。

林辞心念电转,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既能接近残鼎,又能试探皇帝身边是否已被渗透。他上前几步,来到鼎前,装作仔细观摩,实则暗中将一丝极其微弱的、经过玉玺净化的感知力,如同触角般探向鼎身。

“陛下,”林辞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静,“此鼎形制,确与古籍所载‘荆州鼎’颇为相似。据传禹王铸九鼎,以镇九州,荆州鼎位列其一,象征南方荆楚之地。观此鼎纹路,依稀可辨云梦大泽、江汉奔流之象,虽岁月侵蚀,神韵犹存。”

他半真半假地说道,将真实的判断包裹在合理的推测之中。

刘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林卿果然博学!朕亦觉此鼎不凡!只是……如此重器,为何流落至此,又为何残破若此?”他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惋惜与不解。

林辞一边感知着鼎身,一边斟酌词句:“陛下,九鼎之运,与社稷相连。昔年洛阳倾覆,九鼎蒙尘,散落四方,此乃天时不济,非鼎之罪也。今陛下得此残鼎,或乃天意示警,亦或……机缘所在。”

他刻意引导着话题。就在他说话的同时,他那丝探出的感知力,已悄然触及鼎身内部。果然!在鼎腹深处,他察觉到了一丝极其隐晦、如同蛛网般缠绕的阴冷气息!这气息与“幽蚀”同源,但更加细微,更加隐蔽,正如同跗骨之蛆,缓慢地侵蚀着残鼎仅存的灵性与气运!

对方果然已经动手了!而且手段极为高明,若非他有玉玺相助,几乎难以察觉!

必须提醒皇帝,但又不能直接点破,以免打草惊蛇,或者被皇帝身边可能存在的眼线察觉。

林辞故作沉吟状,手指虚点鼎身某处锈迹斑驳之地(那里正是阴气缠绕的一个节点),沉声道:“陛下,草民观此鼎,虽神韵犹存,然其气……似有阻滞,隐有不谐之处。仿佛明珠蒙尘,美玉微瑕。陛下可曾感觉,近来临近此鼎时,偶有心绪不宁,或夜寐不安之象?”

刘协微微一怔,下意识地点头:“林卿何以得知?朕近日确是……”他话未说完,似乎意识到失言,立刻停住,但脸上的惊疑却证实了林辞的猜测。那阴冷气息的侵蚀,已经开始影响靠近它的皇帝本人!

就在林辞准备进一步委婉警示之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一名身着内侍服饰、面容白净无须的中年宦官低着头,端着一盘茶点躬身而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