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江左初临 暗夜杀机(1/2)
渡船在浑浊的江水中起伏,劈波斩浪,向着南岸驶去。江风带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与北方的干燥凛冽截然不同。林辞独立船头,衣袂飘飞,目光沉静地望着对岸那逐渐清晰的轮廓。那里是孙权治下的丹阳郡地界,也是江东六郡的门户之一。
怀中的玉玺依旧沉寂,但在这水汽充沛的环境中,那丝因吞噬“幽蚀”而沾染的冰冷沉寂似乎被稍稍中和,隐隐传来一种对广阔水域与南方地脉的微弱共鸣。他越发确信,这片土地之下,定然隐藏着与禹鼎相关的秘密。
渡口渐近,岸上景象也清晰起来。相比北岸的紧张压抑,南岸似乎多了几分忙碌与……戒备。码头上兵士巡逻的频率明显更高,对往来人等的盘查也更为严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外松内紧的战备气息。
船一靠岸,林辞随着人流走下跳板。他收敛了周身不凡的气息,看上去与寻常游学士子并无二致,顺利通过了兵士的简单盘问,踏上了江东的土地。
他没有急于前往秣陵(建业)等核心城池,而是决定先在沿江的城镇驻足,了解风土人情,打探消息,同时让玉玺慢慢适应并感知这片新的地域。
他选择的落脚点是一座名为“芜湖”的临江小城。此城虽不大,但因水陆交通便利,商旅云集,消息也相对灵通。寻了一处干净的客舍住下后,林辞便如同真正的旅人般,在城中茶肆、酒馆流连,听着南来北往的客商、本地士人、乃至普通百姓的交谈。
谈论的焦点,无一例外,皆是北方的威胁。
“曹孟德吞并荆州在即,数十万大军旦夕可至,我江东如何抵挡?”
“听闻周都督已在鄱阳湖操练水军,鲁子敬也频频出使荆州,联络刘皇叔……”
“刘景升(刘表)一死,其子刘琮竟不成器,欲举州降曹,真是枉费了荆襄基业!”
“降曹?那蔡瑁、张允皆是小人!只苦了荆州百姓,还有那屯兵樊城的刘玄德……”
各种信息碎片汇聚而来。林辞对当前的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荆州内部投降派占据上风,刘备势单力孤,被迫南撤;而江东内部,主战主和争论不休,但以孙权、周瑜、鲁肃为首的主战派显然正在积极准备,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
“联盟抗曹……看来,历史的走向并未因我的出现而有太大偏差。”林辞心中暗忖。他关注的焦点,除了大势,更在于那些可能与禹鼎相关的蛛丝马迹。
在一处看似普通的茶肆中,他听到几位年老士人谈及本地古志,提到芜湖左近曾有“禹王导江,镇水息波”的传说,并有古祠祭祀,只是年代久远,祠庙早已荒废,具体地点亦不可考。
“镇水息波?”林辞心中一动,记下了这个线索。禹王治水,九鼎镇九州,若此地真有禹王镇水的传说,或许便与某尊鼎,特别是与“水”相关的鼎器有关联。
是夜,月明星稀。
林辞根据白日听闻的模糊方向,悄然离开客舍,出了芜湖城,向着传说中古祠可能存在的城西丘陵地带行去。他并未抱太大希望,只当作一次寻常的探查。
丘陵起伏,林木幽深。凭借着远超常人的目力与感知,他在山林中快速穿行,同时催动玉玺,仔细感应着周围的地脉与水汽流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