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风起烈焰 鼎定乾坤(1/2)
建安十三年冬,长江北岸,战云密布,曹操号称八十万水陆大军连营数百里,战船以铁索相连,稳如陆地,气势滔天。而南岸,孙刘联军不过五万,依仗水军之利与长江天堑,严阵以待。决定天下三分的一战,一触即发。
周瑜与诸葛亮定下火攻之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与此同时,林辞在秣陵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鲁肃几乎常驻前线,吕蒙的“靖安司”活动愈发频繁,而城中的陆家,则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但林辞凭借玉玺对地脉的感应,能清晰地察觉到,鸡笼山下那被禁锢的龙灵气息正变得越来越狂暴,那“镇龙桩”的能量波动也日益剧烈,仿佛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
他知道,陆家和那黑袍人,要动手了!他们必然想在周瑜火攻之前,或者同时,启动“镇龙桩”,窃取乃至逆转江东气运!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林辞接到了鲁肃从前线发回的密信——周瑜请他即刻前往夏口军前,言有要事相商,并特意提及,或需他“辨识地气,以助火势”!
这是一个无法拒绝,也正中下怀的召唤!前线是风暴的中心,也是阻止“镇龙桩”阴谋的最佳位置!
林辞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动身。在吕蒙安排的秘密渠道护送下,他日夜兼程,赶赴夏口周瑜水军大寨。
当他踏入中军大帐时,周瑜、鲁肃、诸葛亮等人皆在。周瑜依旧是那般风姿特秀,只是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凝重。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平静,仿佛万事皆在掌控。鲁肃则向他投来关切的目光。
“林先生,你来得正好。”周瑜开门见山,目光如炬,“火攻之计已定,然东风难期,且……肃言先生曾感应秣陵地脉有异,恐影响大局。不知先生对此,可有良策?”他没有提及陆家,但话语中的深意,在场之人心照不宣。
林辞知道,这是摊牌的时候了。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都督,东风之事,自有孔明先生运筹帷幄,非在下所能置喙。然秣陵地脉之异,其根源,在于有人以邪术‘镇龙桩’,禁锢龙灵,窃据地脉,意图在关键时刻,逆转江东气运,坏我火攻大计!”
他终于将“镇龙桩”之名公之于众!帐内瞬间一片寂静,连诸葛亮的羽扇都微微一顿。
周瑜眼中寒光暴涨:“先生可知具体方位?如何破解?”
“其核心,便在鸡笼山下,大江之畔!”林辞斩钉截铁,“破解之法,需以外力强行击破其禁制核心,释放被囚龙灵,断其气运窃取之根!然对方必有高手守护,且时机必须拿捏精准,最好在火起之时,趁其全力催动大阵、无暇他顾之际,发动突袭!”
他将自己置于最危险的位置——深入虎穴,直捣黄龙!
周瑜与诸葛亮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决断。
“好!”周瑜猛地一拍案几,“便依先生之计!火起之时,便是先生行动之刻!我会派一队最精锐的‘解烦军’死士,随先生一同前往,听从先生调遣!”
“不必。”林辞摇头,目光坚定,“人多反而容易暴露。在下自有师门秘术隐匿行踪,一人行动,更为便宜。只需都督在火起之后,牵制住北岸曹军,勿使其分兵回援即可。”
他需要独自行动,才能毫无顾忌地动用玉玺的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