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定策晋阳 星辉耀途(1/2)
留守府惊魂一夜,虽被迅速压下,但其影响却如同投入池中的巨石,涟漪不断扩散。太原城内暗藏的魑魅魍魉为之一清,至少短时间内,玄冥族及其爪牙不敢再轻举妄动。而经此一役,林辞的地位已无可撼动。
李世民伤势在林辞精纯星辉之力的调理下,迅速痊愈。他非但没有因遇刺而惊惧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起兵的决心。危机如同淬火,让他这把利剑愈发锋芒毕露。
数日后,晋阳宫核心密室。
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决定未来天下命运的面孔。李世民端坐主位,其下是刘文静、裴寂、长孙顺德等心腹文武,而林辞,则被特意请至李世民身侧稍前的位置,其意不言自明。
“诸位,”李世民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杨广已死,天下无主,群雄逐鹿。我李唐坐拥太原形胜,兵精粮足,更兼民心所向。然则,下一步该如何走?是固守待变,还是主动出击?若出击,剑指何方?还请诸位畅所欲言。”
刘文静率先开口:“二公子,如今洛阳王世充、瓦岗李密、河北窦建德等相互牵制,关中空虚,正是天赐良机!当务之急,应迅速西进,直取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则霸业可成!”这是最主流的看法,也是历史上李唐最终成功的路线。
裴寂则略显谨慎:“文静之言有理,然太原乃我根本,若倾巢而出,北有刘武周、突厥虎视眈眈,恐后院起火。是否应先巩固根本,再图西进?”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李世民仔细听着,目光却不时瞥向一旁闭目养神,仿佛置身事外的林辞。
待到议论稍歇,李世民转向林辞,恭敬问道:“林先生,不知您对此有何高见?先生超然物外,洞察先机,您的看法,对世民至关重要。”
林辞缓缓睁眼,目光平静如水。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二公子欲取天下,所恃者何?”
李世民一怔,随即肃然答道:“所恃者,民心耳。解民倒悬,还天下太平。”
“既如此,何者为先?”林辞再问,“是抢先占据名都大邑,还是先获得‘名正言顺’之大义?”
此言一出,众人皆若有所思。刘文静眼中精光一闪,似乎抓住了什么。
林辞继续道:“西进长安,确是正途。长安乃隋之都城,象征意义巨大。然则,如今占据长安的,可是二公子?贸然前去,是客是主?名分何在?”
他顿了顿,声音不高,却字字敲在众人心坎:“杨广虽死,隋室尚在。代王杨侑便在长安。二公子之父,唐国公,乃隋室重臣。何不先尊隋室,打出‘匡扶社稷’之旗号,西进长安,迎立代王?如此,则出师有名,非为反叛,实为勤王。既可收拢前隋旧臣之心,亦可令关中守军投鼠忌器,更能占据大义名分,使天下英雄难以指摘。待根基稳固,大势已成,则……水到渠成。”
他这番话,并非具体战术,而是从更高的战略层面,点明了“名分”与“大义”的重要性,为李唐的起兵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这正是从军阀到王者蜕变的关键一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