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大份饺子(2/2)
盘子里还剩下两个饺子,两个就有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了。陈娇看着那两个饺子,眉头都皱了起来——要是把这两个也吃下去,她等下估计都得扶着墙走了。
可要是不吃,她又有点犯怵:她可是知道的,在这个年代,浪费粮食是天大的事儿,要是被人看到她剩饭,轻则被人指指点点、说她不懂事,重则说不定还会被人举报,说她是“资产阶级尾巴”,到时候被拉去批斗可就麻烦了。
她皱着眉,手指无意识地戳着盘子边缘,完全没注意到自己这副模样有多惹眼——这具身体本就生得极美,十七八岁的年纪,皮肤苍白,眉眼又软又亮,就算只是皱着眉,也透着股让人忍不住想上前关心的柔弱劲儿。
果然,没过几秒,一个温和的男声就从对面传了过来:“你怎么了?是饺子不好吃吗?”
陈娇抬头一看,才发现自己对面的桌子上不知何时坐了个男青年。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身边放着一个硕大的帆布包裹,包裹上还绣着个小小的“杜”字——不用问也知道,他跟自己一样,也是来报道的知青。
看着男青年眼里真切的担忧,陈娇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她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注意这边,才压低声音,有点窘迫地说:“不是不好吃,是……我吃不完了。”
男青年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是这么个原因,他忍不住笑了笑,眼里的担忧也变成了温和的笑意。其实刚才他就一直在注意陈娇了。
这姑娘看着斯斯文文的,吃饺子的时候也格外讲究,每次都只夹一个,小口小口地咬着吃,从不会咬一半就放回盘子里,那吃饭的礼仪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出来的,定是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养。
他学着陈娇的样子,也左右扫了一眼,然后凑过来一点,同样压低声音说:“要是你不介意的话,给我吧,我帮你吃了,别浪费了。”陈娇有点意外地挑了挑眉:“你不介意这是我剩下的?”
男青年指了指自己面前只吃了小半碗的面碗,笑着说:“我有眼睛,看得清清楚楚,盘子干干净净的,没沾过别的东西。这年代,有口热乎饭吃就不错了,哪还能介意这个。”
既然人家都这么说了,陈娇也不再犹豫,赶紧拿起筷子——怕自己用过的筷子碰到对方的碗,还特意把筷子倒了过来,用没沾过嘴的那头,飞快地把盘子里剩下的两个饺子夹到了男青年的面碗里。
男青年也没客气,拿起自己的筷子,夹起一个饺子就咬了一半,里面饱满的肉馅瞬间露了出来——那肉馅全是实打实的肉,只隐约能尝到一点白菜的清甜味,却根本看不到白菜的影子。他嚼了两口,忍不住点点头:“这饺子是真实在,三两肉票没白花。”
“你好,我叫杜云礼,是来云县下乡的知青。”他一边嚼着饺子,一边抬眼看向陈娇,目光还悄悄瞟了一眼她放在旁边的包裹——那包裹的大小,跟自己的差不多,一看就是装行李用的,他心里顿时有了谱:这姑娘肯定跟自己一样,也是要去乡下插队的知青。
陈娇点了点头,声音轻轻的:“我叫万玉,也是知青。”她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指针已经快指到八点了,便又补充了一句:“我得先走了,估计等下知青办的人就要来集合了,你也快点吃吧,别迟到了。”
她本来就不是很喜欢跟陌生人闲聊,说完就拿起自己的包裹,跟杜云礼点了点头,便毫不留恋地走出了国营饭店。
等她回到招待所门口的时候,知青办的人已经到了,正站在门口的台阶上清点人数。昨天知青办的人就特意交代过,今天早上八点在招待所门口集合,所以陈娇看了看空间里的时间,确定自己没迟到,便淡定地拎着包裹走过去,站到了队伍的末尾。
又等了大概五六分钟,直到指针正好指向八点整,知青办的人才停止了等待,开始正式点数。确认所有人都到齐了之后,领头的同志便挥了挥手:“好了,人都到齐了,大家跟我走,咱们去码头坐渡船,过了江再坐车去乡下。”
一群人跟着知青办的人,沿着路边的石板路走了十多分钟,才终于走到了长江边上的码头。码头上停着一艘绿色的渡船,看着不算小,三四十个人挤进去之后,船舱里虽然满满当当的,但也没到转不开身的地步。渡船的发动机“轰隆隆”响了两声,就缓缓开动了。
船上的很多知青都是第一次坐渡船,看着船身慢慢离开岸边,江水在船尾激起白色的浪花,远处的江景一点点展开,不少人都兴奋地扒着船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眼睛里满是新奇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