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山路难行(2/2)
可现在看来,他是真看走眼了。这女娃娃不光懂人情世故——他才不会承认是因为那包烟的缘故——行事也不做作,不咋咋呼呼麻烦人,性格也爽快,不是那种扭扭捏捏的性子。现在看来,体力也比预想中好得多,起码爬山不费劲。再看看其他那些知青,沈队长不由得皱紧了眉头,心里直犯嘀咕:照这速度,天黑前能不能到村里都难说。
接下来的路就更磨人了,每到一个歇脚点,沈队长都得等上老半天才能把人凑齐。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慢慢往西边沉,沈队长的脸色也越来越黑,跟锅底似的。
知青们也渐渐察觉到了队长身上的低气压,一个个都不敢再磨蹭,哪怕腿肚子转筋,也咬着牙往前挪,恨不得自己再长两条腿出来。
好不容易,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一个岔路口,沈队长突然转了个弯,不再往上爬,而是沿着一条平缓的路横着走。走过一段不算太长的山陵,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山坳出现在眼前。
茶树村就坐落在这片山坳里。知青们一眼就看到了山坳中间那个大院子,目测过去得有一千多平,院子里的房子竟然都是砖瓦房,整整齐齐的。这让他们有些意外,来之前他们脑子里想象的,都是泥巴糊的墙、茅草盖的顶,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气派的院子。
当然,院子边上也确实有几户人家是泥巴墙茅草屋,只是数量不多。后来他们才从沈队长嘴里知道,这个大院子大有来头,原本是茶树村地主家的住宅。
而且这地主还不是一般的地主,据说当年整个杨家山,还有站在杨家山上能望到的那些山,目之所及全都是这位地主家的产业。
再后来,打仗的队伍来了,这位地主倒是个聪明人,主动把家里的家产全都捐了出去,据说当时一箱箱的黄金都用了一个队的士兵来抬。所以后来搞运动打倒地主那会儿,他家一点事都没有,上面还特意派人下来护着他们。
可人心这东西最难说。等上面派来的人一走,还是有人惦记着找地主家的麻烦。那时候地主家早就把家财捐光了,可那些人还是不依不饶,把地主家翻了个底朝天,连锅碗瓢盆都没放过,还打算把地主一家人从住处赶出去。
最后还是村里的老少爷们看不过去,都站出来跟那些激进分子理论,说:“你们要是再这么过分,我们就去上访!反正地主家是上面特意关照的人,真闹到上面去,谁都别想讨好!”这么一闹,才算是让地主家的日子好过了些。
不过地主家的大房子最后还是充了公,后来重新分配的时候,只给地主家分了两个套房,供一家十几口人挤着住。那个大院子,则分给了村里其他几户人家。
沈队长带着知青们走进的,就是这个大院子。院子分里外两层,外院两边住着六户人家,穿过外院进到内院,里面又住了三户,最中间那户就是沈队长家。从他家大门口往外看,一条笔直的路穿过内院到外院,能直接看到院外的水塘,视野敞亮得很。
内院西边住的就是原来的地主一家,而东边那户,就是给知青们安排的住处。这房子原本也有人住,是地主家旁支的一个兄弟。可这人跟老地主不一样,不得人心。当年搞批斗的时候,他怕被人清算,自己在家里上吊了。
家里剩下个地主婆,受不了批斗的苦,偷偷摸了村里的小猪仔杀了吃,被发现后活活打死了。家里就剩下两个孩子,不知怎么的也跑没了影,再也没回来过。
这房子就这么空了四五年,这次知青要来,沈队长头两天就叫人拾掇出来了,就等着他们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