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隔壁田婶(2/2)
陈娇跟着田婶子走到隔壁门口,那就是田婶子家的厨房。不过瞧这样子,这儿原本不像是厨房,倒像是后来改建成的。
陈娇在门口瞅了一眼,里头用土砖隔出了一块当厨房,还砌了土灶,看着跟原本的青砖墙面格格不入,想来都是分房子给田婶子家之后才改建的。
田婶子走到厨房角落翻了翻,给陈娇拎出一捆用细竹条捆好的柴火。她还细心地给陈娇解释:“你看啊,这一把一把的,是晒干的茅草,引火最管用。等火起来了,你就放这种细树枝,火再旺点,就添这种宽柴块。”
她又有些担忧地看了陈娇一眼:“我听说城里人家都是烧煤的,你会烧咱这土灶不?”
陈娇笑着应道:“城里也不是家家户户都烧煤,也有烧土灶的,我会呢。谢谢您啊田婶,您想得可真周到。”
这一捆柴其实不算多,在乡下,这样一捆柴火顶多也就烧两天,所以家家户户一般都会搭个柴楼,专门用来堆柴火。田婶子一边领着陈娇往回走,一边嘴里絮絮叨叨地给她讲着这大院子的事儿。
当初分房子的时候,是靠抓阄决定的,能分到这大院子里住的人家,当时可让全村人都眼馋得不行。时间一长,住在大院里的住户就慢慢成了个小团体,跟其他村民之间渐渐有了点隔阂。
后来空出的这套宅子,村里好多人都想要,为此争来争去没个完,村长也就是沈队长干脆就让它空着,这回分给知青住,大家倒都没话说了。
田婶子一边说着,一边又跟陈娇提了柴火的事儿。她家的柴楼搭在隔壁,原本是养猪的地方,在猪圈上头用木头架了个阁楼。她说知青们也能在猪圈上头分一间柴楼,用来堆柴火。
这猪圈也是以前地主家就有的,在外院后面那一圈,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听说猪圈上头的阁楼墙上,还有地主年轻时画的画呢。
后来陈娇真爬到那阁楼上看过,只见白墙上画着一匹飞奔的红马,那画面带来的震撼,是她怎么也形容不出来的。她实在没法想象,那个平日里拄着拐棍、瘸着一条腿的清瘦老者,年轻时竟会是这样一个张扬又才华横溢的人。
陈娇这姑娘,上辈子走南闯北四处行医,早些年没多少人信她的医术,大多时候都在乡野间打转,跟庄稼人打交道多了,说起话来自带一股亲切劲儿,直来直去又贴心窝子。
田婶跟她聊了没几句,就打心眼儿里喜欢上这个女娃娃,只觉得她说的每句话都像是挠到了自己心坎里,舒服又熨帖。
于是田婶拉着陈娇的手,絮絮叨叨说了好多村子里的新鲜事——谁家的地里收拾得好,谁家的婆媳拌了嘴,还有在乡下过日子该咋省柴火、咋挑水才省力这些实在的门道。
陈娇脚边放着一捆刚抱来的柴火,就那么站在厨房外的石桥上,和田婶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热热闹闹,俩人都热络得忘了时间,压根没想起陈娇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上一口早饭呢。
直到厨房那扇半开着的后门“吱呀”一声动了动,从里面探出来个脑袋,不是别人,正是杜云礼。他瞅了瞅外面,愣了一下才开口:“咦,万玉,原来是你啊,我就说听着声音耳熟呢。你这是在干啥呢?”
被这么一打断,陈娇才猛地回过神来,一看太阳都升高了些,俩人这一聊,竟不知不觉过了这么久。她赶紧朝着田婶摆了摆手:“田婶,不耽误您洗衣服了,等改天我再过来跟您好好唠,您先忙着哈。”
田婶这才一拍大腿,哎呀一声,后知后觉地想起眼前这女知青还空着肚子呢,连忙也朝陈娇挥挥手:“哎,好嘞,你快进去忙你的吧。你看我这记性,光顾着说话了,都耽误你吃早饭了,真是对不住。”
“没事没事,田婶您别这么说,跟您聊天我心里高兴着呢。那我先进去啦。”陈娇说着,弯腰提起脚边那捆柴火,转身要进厨房,见杜云礼还堵在门口,便侧了侧身,“杜知青,麻烦让一下。”
杜云礼这才赶紧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让出位置。陈娇提着柴火走进厨房,径直把柴火放到了角落那个小灶旁边,码得整整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