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辞南华张角开太平(2/2)
南华老仙抬手轻抚胡须,神色凝重:“一切皆有定数,他若能在磨难中幡然醒悟,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我们能做的,只有在暗中关注他。你也不必太过忧心,他既已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便要自己去承担后果。”
简雪默默地点了点头,目光依旧望向张角离去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师弟能避开那命中的劫难,平安归来。“师弟……你等着我,我出师后马上就来找你,助你一臂之力!”简雪看着张角远去的身影,心中暗暗发誓。
再说张角出师,离开了凤鸣山,在南华老仙的帮助下,一下子就来到了并州地界。他大喝道:“中兴剑!出!”话音刚落,张角的身旁就出现了一把宝剑,张角轻轻一跃,跳至中兴剑上,说道:“御剑,起,归!”话音刚落,张角就化作了一道金光,朝着冀州巨鹿而去。
没过多久,张角就到了巨鹿附近。只见夕阳的余晖洒在小路上,张角背着行囊,腰悬中兴剑,手持九节杖,迈着轻快的步伐朝着家乡走去。一想到自己的两个好弟弟,离家越近,他的脚步越发急切。
远远地,他便看到了自家门口那熟悉的身影——弟弟张宝和张梁。二人正站在田埂边,朝着他归来的方向张望。瞧见张角,他们立刻兴奋地奔跑过来。
“大哥!”张宝和张梁齐声呼喊,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张宝上前接过张角的行囊,张梁则紧紧拉住大哥的胳膊,上下打量着,眼中满是关切与自豪。
这时,周围的乡亲们也都听闻消息,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人群中,有人笑着说:“张角这孩子出息啦,学成归来,以后定能有大作为!”还有人竖起大拇指,夸赞不已。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前来,拍了拍张角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出去这一趟,学了不少本事吧,以后可得多帮帮咱们乡亲。”张角微笑着点头,诚恳地说:“大爷放心,我定不会忘本,日后定当尽我所能,为大家排忧解难。”
随后,乡亲们簇拥着张角一家走进家门。屋内,灯火通明,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张角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亲情,也暗下决心,要用所学造福家乡。这晚,他躺在床上,一时之间,辗转难眠:”我一定会给乡亲们一个更好的生活!张角,加油!“
张角开始回归正常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惜的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他以符水咒说为人治病,很多病人因为喝下他念过咒语的符水,在跪拜忏悔后痊愈,将张角奉为神明。
然而,随着求治的百姓越来越多,病情也愈发复杂,张角渐渐感到力不从心。面对那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即便他耗尽心力施展道法,也难以让他们痊愈。看着百姓们依旧在病痛中挣扎,张角满心焦虑与自责。
一日深夜,张角独坐于茅屋之中,望着窗外的明月,眉头紧锁。他深知,仅靠自己一人之力,根本无法拯救众多受苦的百姓。思索良久,他决定将《太平要术》中的道法传授给两个弟弟张宝和张梁。
次日,张角把张宝和张梁叫到跟前,神情严肃地说道:“两位贤弟,我虽习得道法,想为百姓谋福,却深感力有不逮。如今唯有将这道法传于你们,咱们兄弟三人携手,方能救助更多苍生。”张宝和张梁听后,当即表示愿竭尽全力学习道法,与兄长一同济世救人。
此后,张角开始悉心教导张宝和张梁。他先从道法的基础理论讲起,详细阐释《太平要术》中的奥秘,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原理。接着,亲自示范施展道法的步骤和法诀,每一个动作都讲解得极为细致。张宝和张梁也十分刻苦,日夜苦练,遇到不懂的地方便及时向张角请教。
在张角的精心指导下,张宝和张梁的道法日益精进。他们三人再度深入各个村落,为百姓治病、消灾解难。兄弟三人齐心协力,以道法驱散了疫病的阴霾,让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生机。他们的善举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随他们。张角的名号,开始响彻于大汉。而张角,也正式创立了太平道。
张角最初在魏郡传播太平道。同时,张角还派遣弟子四处行走,宣扬他的事迹和太平道的理念,十多年的时间里,信徒便扩充了数十万人,遍布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和豫州各州,都听从张角的号令。
之后,张角受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邀请,来到京师传道,弟子马元义等数十人随行。由于张角道法高超,京师中也有不少信徒,在他们的帮助下,张角的名号越来越响亮。不少人宁愿去找张角治病,也不找郎中医疾。
而这日深夜,张角传道已毕,正在馆舍休息。忽然,弟子马元义快步走了进来,说道:“大贤良师,听说有人刺杀常侍,并且逃脱。蹇硕正发布命令,追查刺客呢!他说刺客身中剧毒,定会找人来医,让人仔细留意呢!”
张角闻言一惊:“哦?竟有此事。不过这常侍平日为非作歹,鱼肉百姓,贫道倒是也看不惯他们。没想到,竟然有人冒死前去刺杀,倒是义士啊!若是让我遇到,吾定要为其医治。”就在这时,只见窗户突然被打开,有东西忽然闪现而过。而后,张角和马元义的颈前就都多出了一把剑。一个声音响起:“还请道长勿要言语,有一事,还须道长相助!”
正是:道法高超护家国,创立太平是非多。
未知张角二人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