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以技术为矛(2/2)
三零、三井、住友等巨头的掌门人纷纷以各种形式向政府施压,强调接入全球高效物流体系对本国经济未来的“生死攸关”,要求政府“务必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压力迅速传导到了华盛顿。
阿美驻倭大使紧急约见脚盆鸡外相,语气严厉地询问“电磁干扰”一事的真伪,并警告倭方“任何可能损害美倭同盟及美军作战能力的举动,都将带来严重后果”。
然而,这一次,倭国方面的回应却不再像以往那样唯唯诺诺。
外相一方面强调美倭同盟的“基石性”地位不容动摇,另一方面却也不得不委婉地指出,西澳提出的技术问题“客观存在”,并关系到日本未来的经济发展命脉,希望美方能够“理解日本的难处”,并探讨“是否存在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华盛顿方面接到报告后,同样是震怒与焦虑交织。
“他们这是在利用技术优势,离间我们与盟友的关系!”
六角大楼内,一名负责亚太事务的将军怒吼道,“什么电磁干扰?我们的舰队和基地几十年来都是这么运行的!”
“但事实是,他们的无人机可能真的会因此‘坠毁’,”一位更为了解技术细节的文官冷静地反驳,
“将军,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拉克或者阿穷汗的游击队。
西澳拥有我们无法忽视的技术话语权。如果他们坚持将这个技术标准作为合作的前提,而我们拒绝做出任何调整,结果可能就是倭国,甚至后续的南棒、吕宋,都会在这个问题上与我们产生裂痕。”
另一个更深的忧虑在众人心中蔓延:今天西澳可以用“电磁干扰”来卡物流合作的脖子,明天他们会不会用同样的理由,来限制其他技术、甚至关键资源的流通?
这套基于其技术霸权建立起来的新规则,正在一点点地侵蚀旧有的联盟体系。
总统办和议会经过紧急磋商,最终给驻倭大使馆下达了指令:
在坚决维护美军作战能力和同盟关系的前提下,可以“有限度地”与日方探讨“技术性解决方案”。
例如,是否能在非战备状态下,对特定区域的非核心雷达设备进行功率或频段调整,但前提是必须确保不影响美军整体的威慑力和反应速度。
这个回应,看似松动,实则依旧强硬。所谓的“技术性解决方案”范围极小,且附加了重重限制。
东京方面收到美方的反馈后,心凉了半截。他们意识到,想让阿美为了倭国的经济发展而实质性削弱其军事部署,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西澳方面则显得气定神闲。
武振邦在听取汇报时,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不着急,让他们自己先内部协调。我们的标准就在那里,达不到,就不要谈合作。”
时间站在自己这一边。
倭国经济的焦虑,阿美战略的僵化,以及蜂巢网络在其他地区不断扩展的成功范例,都会持续给倭美同盟施加压力。
这根楔子已经打下,接下来,就是看它如何在自己设定的轨道上,一步步撬动那块看似坚固的顽石了。
而第一岛链的军事格局,或许将因此迎来一场静悄悄的、却影响深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