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演戏演全套(1/2)
“谢尔盖同志的报告也指出,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这些资源可能几十年都无法有效开发,反而成了负担。
现在有人帮我们开发,还能拿到天量现金和技术,这难道不是利用他们吗?”
“彼得罗夫同志的意外,也提醒我们,西伯利亚的情况复杂,需要强有力的控制和快速的发展来稳定局面。谢尔盖同志的方案,或许是当前最可行的。”
谢尔盖本人,在最高决策会议上,展现出了与他年龄相符的“远见”和“魄力”。
他不再提之前的顾虑,而是紧紧围绕“国家利益”和“现实需求”进行阐述:
“同志们,这不是屈服,这是策略!我们用暂时无法动用的地下资源,换取国家急需的发展资金和技术。
特区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我们的直接投入,利用南盟的资金和技术快速形成产能,带动西伯利亚乃至全国的经济。
主权在我们手中,法律由我们制定,他们只是投资者和打工者!一旦我们借助这笔资金完成了产业升级和技术积累,未来主动权依然在我们手里!”
他的话语,巧妙地利用了高层的焦虑、贪婪以及对“主权”形式的执着。将一场可能引狼入室的交易,包装成了一次高明的“借鸡生蛋”的战略。
在巨大的现实利益诱惑和谢尔盖极具说服力的推动下,反对的声音被迅速淹没。
克宫最终拍板:原则同意与南盟就建立“西伯利亚能源矿产综合开发特区”进行深入谈判,并由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委员全权负责此事。
消息传出,举世哗然。
外界看到的,是北苏在巨大经济压力下“饮鸩止渴”的无奈,以及南盟资本无孔不入的渗透力。
只有帕姆泉堡内的武振邦和他的核心团队明白,这“特区”一旦建立,就如同在巨熊体内植入了一个不断吸收养分的“共生体”。
通过控制资金流、技术标准、出口渠道以及特区内的关键职位,南盟将有能力在事实上影响甚至主导西伯利亚的经济命脉。
谢尔盖委员,这位曾经的“民族英雄”,如今已然成了南盟撬动北苏帝国根基最有力的杠杆。
他亲自为自己和国家的未来,打造了一副华丽而沉重的“黄金枷锁”。
特区的建立,标志着经济的软刀子,已经割开了北苏最坚固的防御,深深地刺入了其命脉所在。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下,涌动的已不仅仅是黑色的黄金,更是即将改变世界格局的暗流。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被克宫迅速任命为远东地区发展改革委员会第一书记。主管整个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油气以及矿物开采。
当然克宫也不是傻子,直接任命了一个原彼得罗夫阵营的接任者苏格洛夫为远东发改委的特别顾问,负责地方与中枢的上传下达。
这就等于无形中给谢尔盖上了一道保险。
也就在此时,黑海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传来“噩耗”
谢尔盖委员一家六口,在去黑海度假归来的途中发生车祸,剧烈的撞击使他们乘坐的车燃起熊熊大火,一家六口全部“殒命”。
谢尔盖委员在“悲痛”中彻底“崩溃”,再把自己关在家中3天后,向客宫递交了申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