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微利初显探幽径,暗线浮沉试掌舵(1/2)
日子在表面的波澜不惊下悄然流逝。
沈清辞如同一个最耐心的猎手,精心维护并悄然扩张着她的无形网络。
与陈娘子的合作很快见到了成效。通过苏小姐的“偶然”推荐,两件绣工精湛、花样新颖别致的屏风摆件,以“南方新颖样式”的名义,成功送入了一位喜好风雅又厌烦俗套的御史大夫府中,深受大夫夫人喜爱,给出的价钱远超市场寻常价。
利润通过陈娘子之手,扣除成本和她的那份后,再由柳嬷嬷秘密带回。
数额不大,但胜在稳定且隐蔽,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一条无需直接出面、依靠设计和信息差获利的路径是可行的。
这笔微薄的“私己钱”并未被轻易动用,而是让柳嬷嬷换成更小的银锞子,以备不时之需或用于打点。
“雅集”的影响也在缓慢发酵。几次聚会下来,沈清辞所在的小圈子虽仍低调,但其“清雅不俗、偶有妙思”的微名,开始在某些不大的范围内悄然流传。
甚至有一位家中经营书局的小姐,在聚会后私下向沈清辞请教关于书籍分类管理的“妙想”,言语间透露出想改良自家书局管理的意图。
沈清辞顺势提供了些更具体的建议,并未索取回报,只结个善缘。
人脉的涟漪,正在超出预想地扩散。
然而,真正耗费心力的,是那张初具雏形的情报网。
柳嬷嬷发展的线人,大多停留在底层,信息琐碎且真伪难辨。
沈清辞意识到,需要尝试接触更接近权力核心的信息源,哪怕风险更高。
目标选中了王氏院中的一个三等丫鬟,名叫小菊。
理由是她娘老子病重,急需用钱,且她位置虽低,但因负责院内洒扫,时常能听到些片言只语。
柳嬷嬷通过迂回的关系,又许以重利,终于说动小菊偶尔传递些“无关紧要”的消息。
第一次传递来的消息就令人心惊:小菊偷听到王氏与心腹嬷嬷提及“吏部考评”“打点”“银钱不凑手”等语,似乎侯爷沈茂在官场上遇到了些麻烦,需要大笔银子活动。
这条信息价值极高!它不仅解释了王氏近期为何对银钱似乎格外在意,更隐约揭示了侯府看似光鲜下的财政窘境。
沈清辞激动之余,强迫自己冷静。
她让柳嬷嬷再次叮嘱小菊,务必以自身安全为重,宁可没有消息,也绝不可冒险。
并预支了一部分赏钱,让她给娘老子看病,既是施恩,也是捆绑。
但情报工作绝非一帆风顺。
另一条线——门房老赵那边,就出了问题。
柳嬷嬷依计,利用他儿子欠债的急迫,试图从他口中套取近日府外访客的信息,特别是与二房往来密切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