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金风玉露巧手凝,暗香浮动引疑猜(2/2)
尽管沈清辞极力掩饰,但她院中时常飘出的淡淡异香,以及柳嬷嬷外出采买物品种类的细微变化,还是引起了一些注意。
王氏虽因前次受挫暂时收敛,但多疑的本性未改。
她唤来张妈妈,冷声道:“那边近来又在捣鼓什么?不是说研究香露吗?我怎么闻着不像那回事?你派人仔细留意着,看她到底在搞什么鬼名堂!”
张妈妈领命,暗中加派了人手,更仔细地留意沈清辞院子的动静和柳嬷嬷的出入。
沈清辞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监视的加强。
她知道,必须给这些“实验”活动一个更公开、更合理的解释,才能消除怀疑。
机会很快来了。
中秋将至,府中需准备节礼。沈清辞主动向王氏请示:“母亲,女儿近日研读古籍,偶得一‘琥珀光’香露的制法,据说有安神助眠之效。女儿想试着调制一些,若能成,便可作为节礼分送各房长辈姐妹,也是女儿的一点心意,比外头买的更显诚心。”她姿态放得极低,理由充分合理。
王氏盯着她看了片刻,似乎想从她脸上找出破绽,最终淡淡应允:“你有此心是好的,但莫要太过劳神,也莫要浪费府中银钱。”算是默许了她的活动,但也划下了界线。
得到“官方认证”后,沈清辞的活动更加“明目张胆”起来。
她真的开始研究制作香露,并故意让这个过程看起来热闹却笨拙——
挑选花瓣时精益求精、反复蒸馏失败、香气时而过于浓烈时而寡淡……
成功地让暗中的监视者认为她只是在瞎折腾一些女儿家的玩意儿,渐渐失去了持续关注的兴趣。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在“研制香露”的掩护下,胭脂色膏的生产得以继续进行。
与此同时,沈清辞并未停止对新知识的探索。她开始翻阅《百工辑要》中关于纺织器械的部分,对其中的“联动”、“省力”结构产生了浓厚兴趣。
或许,这能成为下一个“尝胆”的方向?她想起陈娘子抱怨过绣娘们每日低头刺绣,颈酸背痛,效率也难以提升……
知识的世界广阔无垠,等待着她去挖掘、去转化、去应用。
然而,她深知,每一步都必须走得稳,走得隐蔽。
那盒引得刘小姐惊叹的胭脂,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虽渐渐平息,但水下潜藏的注意力,却并未完全消失。
暗香已然浮动,能否长久隐匿,仍需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