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冰弦易奏知音少,玉壶难斟冷暖情(1/2)
“妇人之仁”四字的寒意尚未从心头完全褪去,萧景珩的新要求便已通过那隐秘的渠道送达。
这一次,并非书信,而是一份看似普通的市井流言抄录,夹杂在知味斋送来的新式点心中。
流言内容琐碎,多是关于近日京畿地区粮价波动、漕运船只调度异常等零散信息。
但在纸页边缘,有一行极小的、用特殊药水写就的字迹,需在烛火下微微烘烤方能显现:
“闻小姐善析毫芒,能于混沌中见真章。今漕运微恙,京仓虚实难测,然多方奏报矛盾,莫衷一是。敢请小姐,凭此碎语,试断今冬京畿米粮之忧几何?盼复。”
沈清辞看着这行字,眉头微蹙。
这并非直接索要物品,而是一个测试,也是一个真正的难题。
让她依据这些支离破碎、真伪难辨的市井流言,去推断关乎京城安稳的粮储大事?
这简直如同管中窥豹!
但她立刻明白了萧景珩的意图。
他并非真的指望她能给出绝对准确的答案,而是在考验她的信息整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大势的直觉判断力——
这是一种比具体技艺更高级、也更符合他“盟友”期待的价值。
挑战激起了她的好胜心。
她摒除杂念,将那些看似无关的流言一一罗列,开始运用她超越时代的分析思维:
粮价波动:不同区域的涨幅差异可能暗示供应源头或运输路线的问题。
漕运调度异常:船只类型的改变、目的地的变更、时间的延误,可能指向调度混乱或另有隐情。
多方奏报矛盾: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信号,说明要么是底层吏治混乱、瞒报谎报成风,要么是更高层有人在故意混淆视听。
她结合《百工辑要》中零星记载的各地物产气候特点,以及雅集上从各位小姐那里听来的、关于其父兄官职涉及的领域的细微信息。
她像一位侦探,将无数碎片拼凑、比对、演绎。
最终,她得出了一个大胆的推论:京仓虚实难测并非因为绝对短缺,更可能是调配失灵、局部囤积居奇甚至人为制造恐慌所致。底层吏治腐败和某些利益集团的操纵,可能是关键。今冬或有局部粮荒风险,但更大可能是“人祸”而非“天灾”。
她将分析过程和结论用工整的小楷写下,同样以药水书写,隐藏在退回的点心食盒夹层中。
她没有给出绝对肯定的答案,而是强调了各种可能性及其依据,充分展现了她的思维过程而非武断结论。
回复送出后,她感到一种智力被充分挑战和运用的畅快感,暂时掩盖了之前的芥蒂。
萧景珩的反馈来得更快。
没有文字,只有通过周掌柜送回的一小盒来自江南的、价比黄金的顶级紫笋茶。
寓意不言而喻——赞赏她的“明察秋毫”。
然而,这智慧的共鸣刚刚升起,新的摩擦接踵而至。
几日后,新的指令传来。
这次的要求更加具体,也让她更加不安:萧景珩希望她能利用与陈娘子绣坊的关系,留意并记录近期几位特定官员家眷订制衣物绣品的纹样、款式和频繁程度,尤其注意是否有超越其品级或常规的异常图案。
这已近乎直接的情报刺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