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望凝眉 > 第110章 风波暂歇,星火初燃

第110章 风波暂歇,星火初燃(1/2)

目录

萧景珩的回信来得比预想中更快,依旧是一封没有署名的短笺,内容简洁至极: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已着人析言。专注汝事,余不必虑。”

没有多余的安慰,也没有具体的承诺,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掌控全局的冷静与力量。

“已着人析言”四个字,表明他已安排人手去剖析、引导京中的言论。

这正符合宓瑶的期望——不是强压,而是疏导,在喧嚣的谣诼中注入理性的声音。

与此同时,苏鸣那边也加大了力度。

他利用锦云坊多年积累的人脉,一方面在京中积极活动,向司制局和部分关注此事的官员展示新织机带来的切实好处;另一方面,也开始暗中追查谣言源头,虽进展缓慢,但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几股力量暗中博弈之下,京中关于宓瑶的负面舆论风向,悄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那恶毒诡异的“妖术”之说,因实在荒诞不经,且并无任何真凭实据,在几位以务实着称的官员和匠作大监公开表示“器利工善乃国之本,奇技淫巧之论可休矣”之后,渐渐失去了市场。

而关于“剽窃”的指控,则因那位被提及的“已故老工匠”的子弟后人主动站出来澄清,言明家传技艺与宓瑶所示截然不同,并对其成就表示敬佩,也就不攻自破。

虽然质疑和争议并未完全消失,仍有守旧之士斥其“违背古法”,有同行酸其“侥幸得逞”,但最危险的毒刺已被拔除。

舆论的主流,开始逐渐转向对其技艺本身的好奇与探讨,以及对其“女子之身却能创新器”这一点的褒贬不一的争论。

这种争论,本身便是一种进步。

宓瑶对此洞若观火。

她依旧深居简出,专注于工坊之事,仿佛外界一切纷扰皆与她无关。

但她能感觉到,那萦绕在她周围的、无形的压力之网,正在一点点松动。

她趁机向苏鸣提出了一个酝酿已久的计划:在锦云坊内,开办一个小的“技习班”。

“技习班?”苏鸣有些疑惑。

“正是。”宓瑶解释道,“新织机虽好,然操作、维护皆需专门学习。目前仅靠口耳相传,难以推广,亦易生错漏。我想系统整理操作规范与简易故障排查之法,每月抽三五日,集中教授坊内有意向的织工,尤其是女工。如此,可更快提升坊内整体效率,亦可为后续扩大新机使用储备人才。”

她刻意强调了“女工”。

在这个时代,教授技艺多是师徒单传或父子相授,系统性地培训女工,颇为罕见。

苏鸣沉吟片刻。

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宓瑶的提议无疑极具远见。

但这意味着要投入更多资源,且可能再次引来“牝鸡司晨”的非议。

然而,看着宓瑶沉静却坚定的目光,想起她带来的巨大价值,苏鸣最终重重点头:“好!就依宓师傅所言。此事由你全权负责,需要什么,直接跟大掌柜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