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朱门微澜试探深(1/2)
太妃寿辰锦缎的试织工作,在织染局的督导下紧锣密鼓地展开。
宓瑶作为图样设计者,被特许参与部分关键环节的讨论。
织染局派来的工匠技艺精湛,但对宓瑶这种“化繁为简”的设计理念起初颇感不适,尤其在色彩过渡和线条表现上,需要反复沟通磨合。
宓瑶并未因自己的设计被选中而趾高气扬,她尊重老工匠的经验,耐心解释自己的设计意图,并在技术细节上虚心请教。
她提出的某些基于现代色彩学和视觉原理的建议,虽听起来新奇,但经过实践验证,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
几次下来,连织染局那些眼高于顶的工匠们,也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的宓匠师刮目相看,私下议论她“心思灵巧,确有过人之处”。
王主使对此乐见其成,研习所因这项任务与织染局的联系更加紧密,他在上官面前也脸上有光。
对宓瑶,他更是愈发倚重,一些原本不需她经手的事务,也开始征求她的意见。
宓瑶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研习所这个小小官署内的话语权,正随着这项宫廷任务的推进而稳步提升。
然而,就在她专注于公务之时,来自吏部侍郎府的关注并未停止。
几天后,一封措辞雅致熏着淡香的请柬,经由门房递到了宓瑶的手中。
竟是侍郎府那位对“巧颜阁”绣品青睐有加的李小姐,邀请她三日后过府参加一个小型的“赏菊品茗会”!
请柬上虽写得客气,称“久闻匠师才艺双馨,心向往之,盼得一晤”,但宓瑶深知,这绝非简单的闺阁交际。
她一个无品无级的匠师,即便有些才名,按常理也难以进入这等高门贵女的社交圈。
这邀请,背后必有深意,或许是进一步的好奇,或许是某种试探,甚至可能牵扯到更复杂的官场人际。
去,还是不去?
宓瑶捏着请柬,在院中石榴树下踱步。
顾嬷嬷和阿元都显得有些紧张,觉得高门深似海,唯恐她去了受委屈或惹麻烦。
赵嬷嬷则分析道:“姑娘,李侍郎在吏部任职,权势不小。这位李小姐是其嫡女,在京中闺秀里颇有才名。她既然主动相邀,若断然拒绝,恐其不喜,平白得罪人。但若去了,言行举止需得万分小心,莫要授人以柄。”
宓瑶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
她想起萧景珩曾说过,京城的关系网盘根错节,有时看似微不足道的交际,背后可能牵连甚广。
如今她羽翼未丰,贸然卷入高门纷争绝非明智之举。
但一味回避,也可能错失建立有用联系的机会,甚至被误解为孤傲。
思忖良久,她决定赴约。
但赴约的方式,需仔细斟酌。
三日后,宓瑶并未盛装打扮,依旧是一身素雅得体的衣裙,颜色是低调的秋香色,发间只簪一支简单的玉簪。
她备的礼也别出心裁,并非贵重物品,而是一套自己设计的、绣着清雅竹叶纹样的笔挂、笔舔等文房小件,用料寻常,但胜在样式新颖,做工精巧,符合她“匠师”的身份,又不失雅趣。
侍郎府邸气象森严,飞檐斗拱,仆从如云。
宓瑶被引着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精巧的花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