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锦甲红颜:庶女谋凰路 > 第84章 军械改良

第84章 军械改良(1/2)

目录

北境的冬日,风雪是永恒的主宰。铅灰色的云层低悬在狼啸峪上空,鹅毛大雪连绵不绝,将隘口的箭楼、戍堡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呼啸的寒风如同鬼魅的嘶吼,刮过岩壁时发出呜咽般的声响,连空气都仿佛被冻得凝固。

沈清辞立于中军帐前,望着漫天风雪,眉头微蹙。狼啸峪的防务在她连日整顿下已日益严密——哨卡增设了三倍,巡逻频次加密至每半个时辰一次,士兵的御寒衣物与粮草也尽数补齐,但对黑鹰商队的调查,却像陷入了深不见底的泥沼。那伙人如同蛰伏的毒蛇,自上次老鹰沟的异动后,便彻底隐入了黑暗,戍堡死寂无声,连周边几条隐秘小径上,也再难觅半分踪迹。

“将军,风雪这么大,暗哨那边怕是不好受,要不要送些炭火过去?”亲兵裹紧披风,声音被风吹得有些发颤。

沈清辞摇头,目光锐利如鹰:“炭火会引火光,暴露位置。让后勤营准备些烈酒和热汤,入夜后悄悄送过去,叮嘱弟兄们,越是恶劣天气,越要警惕。”

“是!”亲兵领命而去。

沈清辞深知,面对黑鹰商队这般狡猾的对手,急躁冒进只会打草惊蛇。她按捺下心中的焦灼,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防务夯实与军心凝聚上。每日天未亮,她便踏着积雪巡查哨卡,亲自检查士兵的甲胄与武器;白日督导体能训练时,她会与士卒一同在雪地里奔跑、挥剑,汗水浸透衣衫后又结成薄冰,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到了夜晚,她还会钻进士兵的营帐,与他们围坐在篝火旁同食同寝,听他们讲家乡的故事,聊战场上的经历。

她以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将自己的威信深深植根于第七营的每一个角落。曾经对这位“空降”将军心存疑虑的士兵,如今看向她的目光中,只剩下敬佩与信赖。

这一日,风雪终于稍歇。云层裂开一道缝隙,微弱的阳光透过缝隙洒下,给冰封的北境带来一丝暖意。沈清辞照例巡视防务,行至峪口侧翼的弩箭阵地时,停下了脚步。

阵地上,十几名弩兵正顶着残余的寒风,在队正王勇的带领下进行训练。他们身着厚重的棉甲,手指冻得通红发紫,操作着冰冷的弩机时,动作难免有些僵硬。北风依旧凛冽,吹得人眼睛生疼,不少人的睫毛上都凝结了白霜。

“举弩!瞄准!”王勇的吼声在阵地上回荡,他手持长鞭,眼神严厉地扫视着每一名弩兵,“都给我打起精神!敌人可不会因为天冷就不进攻!”

弩兵们齐齐举弩,瞄准前方三十步外的草人靶。沈清辞驻足观看,很快便发现了问题——弩兵们依靠弩身上那个简陋的“望山”(瞄准器)瞄准,可望山不过是一道浅浅的凹槽,风雪一吹便积上薄冰,加上士兵们手指僵硬、手臂发酸,瞄准精度极不稳定。而且,每次上弦时,他们都要双脚蹬住弩臂,双手用力后拉,动作迟缓,还耗费体力。

“这鬼天气,望山都结冰花了,瞄个逑!”一个年轻弩手忍不住低声抱怨,声音不大,却恰好被沈清辞听在耳中。

王勇脸色一沉,回头瞪了那名年轻弩手一眼,快步走到沈清辞面前,单膝跪地请罪:“将军恕罪!这小子是上个月刚补进来的新兵,不懂规矩,口出怨言,末将这就带他下去军法处置!”

“不必。”沈清辞摆了摆手,语气平静,“他说的是实话,算不上怨言。”

她走上前,从那名年轻弩手手中接过弩机。这是一具制式的单兵擘张弩,弩臂由坚韧的桑木制成,弓弦是牛筋所制,做工扎实,却也平平无奇,与北境军队中使用的千万具弩机别无二致。沈清辞反复摩挲着那个小小的望山,又比划了上弦、击发的动作,眉头微蹙。

忽然,一些属于另一个时空的记忆碎片,如同被触动的琴弦,在她脑海中震颤。她虽不是军工专家,却深谙“人体工学”与“效率优化”的理念——这些理念,此刻如同本能般浮现,让她瞬间找到了改良的方向。

“王队正,”沈清辞将弩机递还,目光扫过在场的弩兵,“这望山太过简易,风雪天或夜间视物模糊,确实难以瞄准。另外,这上弦需要的力道太大,扳机的触感也生硬,弟兄们操作时既费力又影响速度,这些都有改良的空间。”

王勇愣了一下,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将军,这……这都是兵部统一定制的制式装备,用了十几年了,工匠营那边一直按这个样式打造,若是改动,怕是……”

他的话还没说完,一个苍老的声音便插了进来:“沈将军,不是老臣多嘴,这弩机的样式,可是经过无数场战阵检验的,虽有些小毛病,但胜在结实耐用。改动军械可不是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改坏了,影响了战事,小的可担待不起啊!”

说话的是负责维护这片阵地军械的老工匠李师傅。他年近六旬,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双手因常年打铁而布满老茧。他在工匠营待了三十年,对现有的制式装备有着近乎执拗的信任,也最见不得旁人“瞎改”。

其他弩兵也纷纷点头,看向沈清辞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怀疑。他们承认沈将军打仗厉害、治军严明,可军械改良是工匠的本行,这位年轻将军怕是外行指导内行,想当然了。

面对众人的质疑,沈清辞并未动怒。她神色平静地走到李师傅面前,指着弩机的望山,耐心解释:“李师傅,您看,若是在这望山的浅槽两侧,各加一个米粒大小的铜制凸起,形成一个‘照门’,再在弩身前端的箭槽上方,焊一个小小的铜制准星,这样一来,瞄准的时候‘准星、照门、目标’三点一线,即便是风雪天或光线昏暗,也能快速找准目标,这难道不是更实用?”

她又握住弩臂,比划着上弦的动作:“上弦费力,我们可以微调弩臂的弧度,让它更符合发力的角度,再把蹬弦的环做得更大些,让弟兄们的脚能更稳地抵住,这样就能省不少力气。至于扳机,只需将接触面打磨得更圆润些,贴合手指的弧度,击发时就不会硌手,也能减少因手指僵硬导致的晃动,您觉得呢?”

沈清辞的描述具体而细致,每一个改动都针对实际使用中的痛点,绝非空泛的空想。李师傅起初还皱着眉,听着听着,神色渐渐变得专注。他接过弩机,按照沈清辞的描述在脑中构想,又用手指模拟着“三点一线”的瞄准动作,浑浊的眼睛里,慢慢亮起了一丝光芒。

“这……这照门和准星的法子,好像……好像还真有点道理?”他喃喃自语,又反复摩挲着扳机,“若是把扳机打磨得圆润些,握起来确实能舒服不少……”

他当了三十年工匠,对器械的敏感度远超常人。虽然保守,但并不愚钝——沈清辞的点拨,如同在他眼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看到了改良的可能。

“李师傅,”沈清辞见状,适时说道,“不如您先按这个法子,改造一两具弩机试试效果?所需的铜料不多,改动也都是小修小补,即便不成,损失也有限,您看如何?”

李师傅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沈清辞沉静而坚定的目光,又看了看手中那具熟悉的弩机,终于一咬牙:“成!将军都这么说了,老臣就试试!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若是改出来不好用,您可别责怪老臣手艺差!”

“放心,若是不成,本将一力承担,绝不怪你。”沈清辞给出了承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