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156章 江淮新治《淮南哀》

第156章 江淮新治《淮南哀》(2/2)

目录

可当魏仁浦和陈琅转身去安抚百姓时,那几个殿前司的士兵却在背后低声咒骂:“不过是个商人,也敢管咱们殿前司的事!等着瞧,总有一天,让你们好看!”这话恰好被符清漪听到,她看着那些士兵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仍在哭泣的男孩,眼泪忍不住落了下来。

当晚,楚州转运使衙署的偏房里,烛火彻夜未熄。

符清漪坐在案前,手里握着笔,泪水滴落在桑皮纸上,晕开一个个墨点。她想起白天看到的场景:老妪期盼的眼神,小姑娘递糖糕时的笑脸,男孩被踹倒在地的无助,士兵抢饼时的蛮横……这些画面在她脑海里反复闪现,让她无法入眠。

“淮水浊,周旗红,百姓迎军带笑容。”她提笔写下第一句,字迹因颤抖而有些歪斜,“饼饵尚温遭兵抢,稚子哭倒路途中。”写到这里,她再也忍不住,伏在案上痛哭起来——她曾以为,淮南平定后,百姓就能过上太平日子,却没想到,打败了南唐的周军,竟成了欺负百姓的人。

哭了许久,她才擦干眼泪,继续往下写:“转运使来开衙署,许诺福祉满淮南。怎奈禁军无军纪,抢食夺物无人管。”她想起陈琅白天的愤怒,想起魏仁浦的无奈,又添了一句:“总掌事怒斥顽兵,转运使叹民心散。何年见得真太平,百姓不再泪涟涟?”

写完最后一个字,她将文稿折好,放进锦盒里,贴上“淮南哀”的标签。她不敢让陈琅看到这份文稿,怕触痛他“以盐利安民生”的初心,更怕让他知道,自己倾尽心力守护的淮南,正被军纪败坏的禁军一点点摧毁。

而此刻的正衙里,陈琅和魏仁浦也在彻夜长谈。

“魏大人,今日殿前司士兵抢食百姓饼饵之事,绝非个例。”陈琅将探闻局的密报递过去,上面记录着近半个月来,殿前司士兵在楚州、濠州等地“抢百姓财物、毁民房”的事例,“这些士兵多是赵匡胤的亲信,地方官不敢管,转运使衙署刚开衙,也难以制衡。”

魏仁浦看着密报,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想起白天百姓们的热情,想起那个被踹倒的男孩,心里一阵刺痛:“老夫原以为,淮南平定后,只要好好推行惠民政策,就能安抚民心。却没想到,禁军的军纪问题,竟比南唐的残余势力更难对付。”他叹了口气,“陛下让老夫来任转运使,是想平衡皇商司与殿前司的势力,可现在看来,殿前司的势力已扎进州县,老夫这个转运使,怕是个空架子。”

陈琅沉默了。他想起柴荣下旨设江淮转运使时,曾私下对他说“魏仁浦中立可靠,能帮你牵制殿前司”,可如今,连魏仁浦都觉得无力,他一个皇商司的总掌事,又能做什么?他提议:“不如咱们联名奏请陛下,派皇城司缇骑来淮南整肃军纪?”

“不可。”魏仁浦摇头,“陛下正筹备金陵决战,若此时派缇骑来淮南,恐会引发殿前司不满,影响决战部署。柴荣的心思,老夫懂——他要的是金陵决战的胜利,是大周一统江南,至于淮南的军纪,只能暂时搁置。”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楚州城的鸡叫声传来,却没给这压抑的衙署带来丝毫生机。陈琅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楚州盐场的方向,那里的晒盐池在晨光下泛着白光,像一片冰冷的雪。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期待,太过天真——淮南虽平,可人心未平,军纪未整,权力的博弈仍在继续,这看似太平的淮南,实则暗藏着无数危机。

符清漪站在偏房的门口,看着陈琅的背影,手里紧紧攥着装有《淮南哀》的锦盒。她知道,这份文稿,不仅是对淮南百姓苦难的记录,更是对大周未来的担忧。她不知道,这份担忧,何时才能变成安心,不知道淮南的百姓,何时才能真正迎来“真太平”。

晨光中,转运使衙署的大门缓缓打开,魏仁浦和陈琅带着属官,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可他们都知道,今天要面对的,不仅是堆积如山的账册,还有殿前司的刁难、地方官的阳奉阴违,以及百姓眼中渐渐淡去的期待。淮南的治理,才刚刚开始,而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