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160章 柴荣亲征振淮西 水师扬旗待金陵

第160章 柴荣亲征振淮西 水师扬旗待金陵(1/2)

目录

显德五年冬月,淮水的寒风裹着碎雪,刮得楚州转运使衙署的龙旗猎猎作响。三千皇城司缇骑列成方阵,黑衣黑甲,腰佩长短双横刀,玄铁盔上的红缨在风雪中如燃着的火星——柴荣的御驾,就在这肃杀的阵列中,缓缓驶入楚州城。

行在设在转运使衙署正堂,御案上并排放着两样东西:一卷泛黄的血书(赵虎临终所书),一张墨色拓本(李处耘粮船舱底的“代天巡狩”四字)。柴荣坐在御座上,指尖摩挲着血书边缘的褶皱,目光扫过堂下躬身的官员——赵匡胤一身玄甲,肩甲上还沾着濠州的血痂;李重进银甲锃亮,腰间“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令牌悬在腹前;陈琅穿着玄色官袍,手里捧着皇商司的漕运账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淮南整军月余,尔等却在军械、粮道上争得头破血流。”柴荣的声音不高,却压过了窗外的风雪声,“赵虎的血书在这,李处耘的野心也在这——你们是想让大周重蹈晚唐覆辙,还是想替朕拿下金陵,一统江南?”

赵匡胤与李重进同时躬身:“臣不敢!”可两人的目光在半空相撞,又迅速错开,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未散的敌意。

柴荣没再看他们,转而看向陈琅身侧的杨延玉:“护榷军熟淮水、善水战,朕意将其改编为‘大周水师’,设水师提督一员,由你担任。”内侍捧着一方鎏金印信上前,印面刻着“大周水师提督”六字,边缘还嵌着细小的水纹——那是当年护榷军初建时,赵虎请工匠特制的纹样,如今成了水师的印记。

杨延玉接过印信,指尖触到冰凉的鎏金,忽然想起赵虎在涡口病床前,攥着他的手说“护榷军要守住淮水”的模样。他双膝跪地,声音带着风雪冻出来的沙哑:“臣杨延玉,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护榷军弟兄,更不负赵将军遗愿!”堂外的风雪似乎更急了,却吹不散他眼底的坚定——从护榷军残部到大周水师,这不仅是编制的改变,更是对无数战死弟兄的告慰。

“还有铁林卫。”柴荣的目光转向杨盛,“代州铁林暂编为水师先锋营,受杨延玉节制。”他顿了顿,特意补充,“铁林卫的‘商’字暗记可去可留,但军令需一统——从今往后,你们是大周的兵,不是某个人的私兵。”

杨盛躬身领旨时,玄甲上的铜钉撞得铿锵作响:“臣遵旨!铁林卫愿听水师提督号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看向身侧的杨延玉,兄弟二人目光相接,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释然——过去因“皇商司”与“护榷军”而生的隔阂,在“大周水师”的旗号下,终于暂归平息。

三日后,楚州城外的淮水江面,一场声势浩大的军演正在上演。

大周水师的八十艘战船列成“雁翅阵”,船帆上的“周”字旗在风中舒展。杨延玉站在旗舰“破浪号”的船首,手持鎏金印信,高声传令:“左营踏船冲阵!右营床弩备射!”三十艘脚踏船应声而出,踏轮搅动江水,激起半人高的雪沫,灵活地在暗礁区穿梭;右营的床弩“嗡鸣”齐发,箭簇穿透悬在江面的靶心,箭尾红绸连成一片,竟在半空织出“水师”二字。

南岸的平原上,李重进的侍卫亲军也在操练。张威率领五千骑兵,列成“锋矢阵”,马蹄踏碎积雪,声震四野;步兵方阵则举着盾牌,与水师的箭雨配合,演练“水陆协同”——水师箭雨压制“敌军”,骑兵趁机冲锋,步兵随后掩杀,动作行云流水,看不出半分之前内斗的嫌隙。

柴荣站在高台上,看着江面与平原上的盛况,眉头终于舒展了些。王朴派来的使者刚递上密信,上面写着“金陵城防加固,李煜派使者求和”,还附了半卷《淮南哀》的草稿——符清漪写下的“饼饵尚温遭兵抢”,此刻就摊在柴荣的御案上。

“军演虽好,军纪更要整。”柴荣将《淮南哀》递给身边的李玄策,“李处耘、刘敬的事,查得如何了?”

李玄策躬身递上一叠证据:“回陛下,李处耘控制漕运三成,私囤粮草二十万石,粮船舱底刻‘代天巡狩’;刘敬私卖军械给南唐细作,得黄金三百两,交易凭证、账册篡改痕迹,一应俱全。”

柴荣看着证据上的签字与印鉴,眼底的寒意渐浓。他转头对赵匡胤道:“李处耘是你的门客,刘敬是你的表亲——你说,该如何处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