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南平纳土无波澜 武平内乱送良机(1/2)
显德六年冬初,荆南城外的官道上,陈琅的皇商司队伍正缓缓前行。马车里堆着惠民盐、茶种,还有柴荣拟好的“南平归降优抚令”,车轮碾过结霜的路面,发出细碎的声响。远远地,就见一群人跪在城外,为首的穿着紫袍,正是南平王高保融——他身后跟着荆南百官,手里捧着三州地图与户籍册,寒风里,紫袍下摆被吹得猎猎作响。
“臣高保融,率荆南百官,恭迎陈总掌事!”高保融见陈琅下车,连忙膝行几步,声音里满是急切,“臣早盼归降大周,只是苦于无门路。陛下若肯保臣宗族平安,臣愿将荆南茶税全交皇商司,绝无二话!”
陈琅扶起他,目光扫过身后的荆南百姓——有人揣着自家种的茶叶,有人捧着刚织的粗布,眼里满是期待。“高公不必多礼。”陈琅的声音温和却有分量,“陛下有旨,南平归降后,封你为荆南观察使,食邑千户,虽无兵权,却能保宗族平安;荆南茶税,皇商司与高氏宗族三七分利,高氏仍管茶园,如何?”
高保融愣住了,他原以为归降后连宗族产业都保不住,没想到陈琅给了这么大的让步。“臣……臣谢陛下恩典!谢陈总掌事!”他激动得声音发颤,当场让人将荆南茶园的账册递上,“这是荆南所有茶园的记录,臣明日就派人赴金陵,将茶税印信交给皇商司!”
归降仪式定在三日后。那日荆南城张灯结彩,皇商司的“惠民茶铺”同步开业,官茶价压到八十文一斤,比南平旧价低四成。百姓们排着队买茶,捧着刚称好的茶叶,对着汴京的方向磕头:“大周仁政!咱们再也不用被苛税逼得卖儿鬻女了!”高保融站在茶铺前,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归降大周,是他这辈子做的最对的决定。
短短五日,南平三州交接完毕。陈琅刚在荆南巡抚司衙署安顿好,就有人捧着拜帖求见——是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的次子周保权,年仅十六,却穿着一身戎装,脸上满是焦急。
“陈总掌事,求您救救我父亲!”周保权跪在地上,泪水混着尘土往下淌,“副使张文表反了,占了潭州,还扬言要杀我父亲,自立为武平军留后!我父亲困守朗州,粮快没了,求大周出兵平叛!”
陈琅扶起他,展开周保权带来的武平军舆图——武平军辖湖南十二州,潭州是核心粮仓,张文表占了潭州,等于掐住了周行逢的喉咙。“张文表为何反?”陈琅追问。
“他说我父亲私吞南唐降卒的粮饷!”周保权咬着牙,“根本没有的事!是他想夺权,故意找的借口!他还说要‘归降南唐’,其实就是想自己当节度使!”
陈琅指尖在舆图上的“潭州”“朗州”间划过,心里已有了计策。“你先回去,告诉你父亲,大周会帮他。”他提笔写了两封书信,一封交给周保权,“拿着这个去朗州,让你父亲坚守十日,我自有办法。”另一封让石娃快马送赴泉州,“让皇商海事局调五万石粮,火速运往潭州城外。”
次日,陈琅召来宋齐丘——这位原南唐旧臣熟悉楚地民情,去年随陈琅劝降吴越后,一直留在荆南协助处理政务。“宋公,劳你赴朗州一趟。”陈琅递上密信,“告诉周行逢,若他归降大周,陛下封他为湖南防御使,仍管朗州政务,武平军的旧部也归他统领。”
宋齐丘接过密信,点头道:“总掌事放心,楚地官员多念旧情,周行逢只要知道归降有好处,定会答应。”
与此同时,泉州的皇商海事局接到命令,五千石粮装船,由水师护送,沿湘江逆流而上,十日便抵达潭州城外。陈琅让人在城外搭起“惠民粮铺”,挂出“大周赈灾,凡武平军士兵,凭甲胄可领粮三斗”的牌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