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191章 纵兵掠市焚锦官 刚复民生付劫灰

第191章 纵兵掠市焚锦官 刚复民生付劫灰(1/2)

目录

显德八年五月廿一,成都的晨光带着初夏的暖意,洒在刚恢复生机的市集上。西市的绸缎铺前,张掌柜正指挥伙计挂上新到的蜀锦——那是上周用“实物抵税”从皇商司换回的存货,青底云纹的锦缎在风中展开,引得来往百姓驻足夸赞;隔壁的药材行里,老中医正给农户抓治咳嗽的草药,柜台上摆着陈琅推广的“平价药材”告示,上面的墨迹还未完全干透;惠民粮铺外,李顺提着刚买的两石糙米,笑着与掌柜道别——他的盐铺在改革后重新开张,昨日刚赚了五两银子,正打算给妻子扯块新布做衣裳。

田埂上,农户们忙着灌溉刚抽穗的荞麦,农技员李师傅蹲在地里,教大家辨认虫害,远处传来孩童们“陈公来,有饭吃”的歌谣,清脆的声音绕着炊烟,织成蜀地难得的安宁。谁也没料到,这份用一个月改革换来的平静,会在当日午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彻底撕碎。

保宁军大营的中军帐内,王全斌正对着案上的酒坛猛灌。粗瓷碗里的剑南春洒了满桌,他通红的眼睛盯着窗外——两日前,他带着三千士兵去绵州西北剿匪,折腾了四日,只抓了几十个饿得走不动路的流民,连像样的匪首都没见到。回成都的路上,还听见蜀军降卒私下议论:“王副帅还不如赵点检,至少赵点检能破剑门,他只会去山里抓叫花子。”

更让他窝火的是,今早路过皇商司衙署,竟看见赵匡胤与陈琅站在舆图前,笑着商议“茶山收租”的事——赵光义强购的千亩茶山,如今已开始采摘,据说第一批春茶运到江南,就能赚上万两银子。而他递往汴京“查核珍宝”的奏报,至今没有回音,柴荣的沉默,像一记耳光,扇得他颜面尽失。

“副帅,别喝了。”心腹副将孙汉英上前劝阻,却被王全斌一把推开。酒坛摔在地上,烈酒溅了满地,王全斌猛地拍案而起,腰间的佩剑“哐当”出鞘:“赵匡胤能让士兵在金陵‘借粮’,在成都‘借粮’,凭什么我不能?!他能私藏珍宝,能占茶山,我就不能让弟兄们捞点好处?”

孙汉英愣了愣,随即明白他的意思,声音发颤:“副帅,您是说……要让士兵去城里‘借粮’?陈大人刚把蜀地稳住,要是闹起来……”

“闹起来才好!”王全斌打断他,眼中满是疯狂,“陈琅护着赵匡胤,柴荣不管我,那我就把这蜀地搅乱!传我命令——今日起,允许士兵在成都城内‘借粮’三日,商户家里的粮、财货,只要能拿的,都算‘借’!谁敢阻拦,军法处置!”

“这……这是纵容劫掠啊!”孙汉英脸色惨白,可看着王全斌猩红的眼睛,终究不敢违抗,只能躬身退下,让人去传命令。

未时三刻,保宁军的营门突然大开。数千名士兵蜂拥而出,他们卸了铠甲,只穿短打,手里拿着刀枪、麻袋,像饿狼一样扑向成都城。第一个遭殃的是西市的绸缎铺——张掌柜刚把新锦挂好,就见十几个士兵踹开大门,一把火烧了柜台。“你们干什么!这是皇商司备案的铺子!”张掌柜扑上去阻拦,却被士兵一脚踹倒,刀架在了脖子上。

“少废话!‘借’几匹布怎么了?”士兵们狞笑着,把货架上的蜀锦往麻袋里塞,没来得及拿的,就用刀砍碎,火焰顺着锦缎蔓延,很快吞噬了整个店铺。张掌柜看着燃烧的铺子,心疼得晕了过去,他的妻子抱着年幼的儿子,躲在柜台后,哭得撕心裂肺。

隔壁的银号更惨。士兵们用斧头劈开金库大门,把里面的银子、铜钱往麻袋里装,装不下的就往怀里塞。银号老板想报官,却被士兵用枪托砸断了腿,躺在地上眼睁睁看着半生积蓄被洗劫一空。“大周不是仁政吗?你们怎么比后蜀的兵还狠!”老板的哭喊,淹没在士兵的哄抢声里。

李顺刚回到盐铺,就看见三个士兵正把盐袋往马车上搬。他的妻子冲上去阻拦,被一个士兵砍伤了胳膊,鲜血瞬间染红了衣袖。“住手!”李顺抄起扁担冲过去,却被士兵们围在中间。“老东西,敢拦老子?”一个士兵举起刀,就要往下砍,幸亏李顺的幼子扑上去抱住士兵的腿,哭喊着“别杀我爹”,才让他躲过一劫。

“走!”李顺拉起妻子和儿子,从后门逃了出去。街上已是一片火海——绸缎铺的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银号的银子撒了满地,被士兵们争抢;药材行的药柜被砸得稀烂,珍贵的人参、当归被踩在脚下;甚至连街边卖糖人的小摊,都被士兵掀翻,老人抱着被打碎的糖锅,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李顺带着妻儿躲在一条小巷里,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个老商户举着“大周仁政”的告示,跪在地上哀求士兵,却被士兵一刀砍死在告示前。鲜血溅在“仁政”两个字上,刺眼得让人心寒。不远处,一个三岁的孩童在废墟里爬,手里攥着半块被烧焦的饼,嘴里念叨着“娘,我饿”,而他的母亲,早已倒在燃烧的房梁下,没了气息。

“这不是仁政,这是浩劫啊!”李顺的妻子靠在他怀里,胳膊上的伤口还在流血,声音里满是绝望。李顺紧紧抱着妻儿,牙齿咬得咯咯响——他想起陈琅分粮时的承诺,想起惠民粮铺的平价粮,想起农技员教大家种地的耐心,那些刚燃起的希望,此刻全被这场劫掠烧成了灰烬。

“我要去汴京,我要去告御状!”李顺突然开口,眼中满是坚定,“我要让陛下知道,成都发生了什么,王全斌是怎么毁了蜀地的!”

此时的临时衙署里,赵匡胤正与赵普商议“如何转移最后一批珍宝”,突然听见外面传来哭喊、火光。他冲到门口,就看见西市方向浓烟滚滚,士兵们提着麻袋在街上狂奔,商户们的惨叫声此起彼伏。“怎么回事?!”赵匡胤怒吼着抓住一个路过的士兵,士兵战战兢兢地说:“是……是王副帅下的令,让我们来城里‘借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