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穿越太早 > 第135章 亏本买卖

第135章 亏本买卖(2/2)

目录

就当我是台研发机器!使劲用!电烤箱、烤面包机、电热水壶!

保证三个月内,图纸、样品、生产工艺标准全套给你弄齐活!”

节操?那是什么?在10万经费面前,科研大佬也可以秒变“真香”战士!

几天后,刘飞果然“守信”地派人把“5位大师傅”送到了民工科。

党建国满怀期待地亲自迎接,准备好好安置这些“国宝”。

然而,当看到走下卡车的那五位“大师傅”时,党建国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嘴角抽搐,整个人再次石化!

为首的一位老师傅,看上去得有六十了,精神矍铄,胸前别着一枚锃亮的六级车工徽章——嗯,六级,也算顶尖了。

但后面跟着的四位……两个看起来三十出头,胸前别着五级钳工证;另外两个更年轻,像是学徒刚出师,证件上赫然写着五级电工和四级焊工!

说好的八级工呢?说好的顶尖大师傅呢?这配置……

一个六级车工带四个中高级技工?这跟预想的“国宝天团”差距也太大了!这分明是“技术支援小分队”!

党建国瞬间明白了刘飞的“深意”:用一个真正的顶级大师傅(六级车工在此时也极其珍贵)稳住他,然后用四个急需实践机会、水平不错但还算不上“国宝”的中坚力量,凑足了“5个”的名额!

既完成了承诺,又没真的把压箱底的宝贝全给他!

刘飞这老狐狸!

党建国看着眼前这“缩水版”的大师傅团队,再看看手里签收的单据,真是哭笑不得,只能仰天长叹:

“刘飞啊刘飞……你真是……好算计啊!”

据说,因为这事儿办得有点“不地道”,刘飞同志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太好意思主动登民工科的门了。

每次党建国打电话找他,他都得先酝酿一下情绪,准备好说辞……

整个三月份,民工科的技术试验棚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焊锡、绝缘漆和金属切削液混合的独特气味,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朱教授团队(如今已半“卖身”给民工科)的全力攻坚和科工委协调的宝贵资源加持下,第一代“民工牌”微波炉终于从图纸和那个巨大的磁控管原型,走向了相对成熟的样机阶段,并且一口气推出了两款:

“巨无霸”商用款:

体型: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整体采用厚实的镀锌钢板外壳,内部结构紧凑而坚固,自重超过150斤(约75公斤),需要两个壮小伙才能勉强搬动。

容量:得益于“巨大”的体积,它拥有一个0.3立方米的加热腔体,足以轻松容纳一个大号蒸锅或一整只烤羊腿。这对于机关食堂、厂矿餐厅来说,效率提升是革命性的。

成本:当赵有才拿着详尽的物料清单和工时核算报表交给党建国时,上面的数字让他眼皮直跳:物料加制造成本高达680多元!这价钱,在1957年,足够买一台小型精密机床了!这哪里是厨电,简直是“吞金兽”!

“精简”家用款:

体型:虽然朱教授团队在磁控管小型化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体积缩小了约40%),但受限于材料和工艺,家用款依然是个40多斤(20公斤)的“铁疙瘩”,绝非后世轻巧的模样。

容量:加热腔体被压缩到了0.015立方米,大概只能放进去一个标准饭盒或小号搪瓷盆。

成本:即使精简了,270多元的成本依然令人咋舌,抵得上一个普通工人近三年的工资总和!

如此高昂的成本和“笨重”的形态,自然引来了非议。科工委内部,甚至更高层面的某些会议上,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一个小小的民工科,搞什么微波炉?简直是胡闹!”

“680块一台?这得浪费多少宝贵的特种钢材和无氧铜?简直是败家!”

“国家资源不是这么挥霍的!应该立刻叫停这种不切实际的项目!”

这些议论如同嗡嗡的苍蝇,虽然烦人,但暂时并未形成实质性的压力。

原因有三:

科工委的坚定背书:

种苹果部长旗帜鲜明地支持这个“未来科技”项目,将其视为科工委技术实力和前瞻性的象征。

刘飞更是顶在前面,拍着胸脯保证“物有所值”。

民工科的“钞能力”:

第二批大棚西瓜长势喜人,眼看就要成熟上市,又是一笔巨大的预期收入。

民工科现在花的钱,都是自己“卖瓜”挣来的,没有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拨款!

腰杆子硬得很!这让批评者多少有些“吃人嘴短”。

党建国的“混不吝”:

对于这些非议,党建国嗤之以鼻。

他一边翻看着高压锅厂稳步增长的利润报表,一边对赵有才说:

“让他们说去!花自己的钱搞研发,碍着谁了?有本事他们也去赚个百八十万回来?这点破事,爱说说去!天塌不下来!”

这份底气,源于实打实的效益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所有,男人一定要有钱,没钱只能苦哈哈的码字,都挣不够饭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