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穿越太早 > 第143章 定风波

第143章 定风波(2/2)

目录

这一招,直接将“盟友”变成了互相盯梢的“间谍”,联合软抵抗的可能性被彻底扼杀。

军工厂体系也分到部分订单,成为随时可以顶上的强大威慑力量。

利益均沾,稳定基层:

招标并未只盯着大厂,四九城内大量中小工厂,甚至一些设备尚可的街道小厂,都接到了力所能及的外围订单。

党建国明白自己的短板:“政治我不懂,但经济问题,核心不就是‘钱从哪来’和‘钱怎么分’吗?把蛋糕做大,同时让尽可能多的人分到一点甜头,反对的声音自然就小了。”

民工科内部则高效运转:

400人的组装车间(核心骨干仅百人,大量使用“亦工亦农”的农民工,党建国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力优化待遇,平衡工农收入差异,但时代的局限和固有的城乡鸿沟依然明显——“阶级和剥削”的阴影,在效率优先的工业化进程中,依然存在)。

130人的质检队伍——手持详细图纸和严格标准,如同“质量宪兵”般奔赴各地供应商。

90人的研发队伍持续扩容,日夜赶工,既要研发又要绘图。

30人的财务审计队伍紧盯每一分钱流向。

厂办后勤与科室合并,总人数严格控制在700人红线内。

党建国的“组合拳”让那些串联的厂子彻底傻眼。

想耍滑头?

旁边的“竞争对手”和虎视眈眈的“储备厂”巴不得你出错好取而代之!

想拖延?民工科的付款条件极其诱人——验收合格,一个月内付款!

在那个普遍“三角债”严重、回款周期漫长的年代,这简直是“现金奶牛”!

许多工厂瞬间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计划任务不完成也得先完成民工科的任务!”成了不少车间的口号。

这自然引起了某些主管领导的不满,批评其“无组织无纪律,干扰了国家计划”。

被批评的工厂也不硬顶,蔫坏地写个条子递上去:

“领导,民工科这活急,要按期完成得加人加班加设备,您看这额外需要的经费(附上详细清单)……您批了,我们保证两不误!”

领导看着清单上那串让他头皮发麻的数字,只能把话咽回去——

没钱!涉及到创汇大局,谁也不敢真拦着。

没钱,大人物说话也不硬气,毕竟,当年借银元的时候,那也都是很客气的啊

当然,也有头铁或者能力实在不济的厂子,产品质量反复被打回,最终被取消供应资格。

厂领导气急败坏告到上级部委。

部委领导同样脸色铁青——这关乎国家信誉和巨额外汇!

但也有些大领导觉得“差不多就行了”,“民用品要求那么高干嘛?”。

面对这种论调,种苹果部长只冷冷地回了一句话:

“咋地?你想让我们部队用随时会卡壳的枪上战场吗?!”

懂军工的老部长,把产品质量直接拔高到了战场生存的高度,噎得对方哑口无言。

党建国则选择了更系统、更尖锐的回击。

他提笔撰写了那篇注定掀起巨浪的文章,亲自用刘飞的名义发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