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穿越太早 > 第372章 再次抉择

第372章 再次抉择(2/2)

目录

然而,

航母的阴影、

争议岛屿的漩涡、

三百万饥民的迁徙、

深不见底的债务、

虎视眈眈的各方势力……

如同冰冷的海水,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

党建国点燃一支烟,猩红的火点在黑暗中明灭不定。

烟雾缭绕中,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寂而沉重。

每一天,每一刻,

都有无数人的身家性命、

无数势力的野心算计、

无数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刀光剑影,

压在他的肩头,等着他去周旋,去平衡,去搏杀。

这份权力的滋味,甘美如鸩酒。

他深吸一口烟,

辛辣的烟雾在肺腑间燃烧,

却驱不散那深入骨髓的寒意与重压。

圣诞的钟声在远处隐约传来,宣告着救赎与新生。

但对他而言,

这只是一个更漫长、更黑暗的博弈之夜的开始。

维港的夜色,在他深邃而疲惫的目光中,沉浮不定。

1961年圣诞的余韵,

尚未在维多利亚港的霓虹中完全散去,

党建国便提笔写下了那份酝酿已久的探亲申请。

字里行间,是对襁褓中儿女的思念,是对结发妻子李春花的牵挂,更是对四九城——

那个他成长并为之奋斗的根脉——

深沉的眷恋。

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团圆节日,

对他这个初为人父、远在香江的游子而言,意义非凡。

申请书措辞恭敬而恳切,

在他看来,自己并非核心涉密人员,

回京探亲不过是例行公事,走个过场罢了。

然而,党建国万万没有想到,

这份承载着浓浓亲情的薄纸,

在抵达四九城后,竟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

激起了层层叠叠涟漪。

一场围绕他个人身份、立场、贡献乃至未来命运的激烈争论,

在凛冽的寒冬中悄然酝酿,

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牵动高神经的风暴。

党建国在香港的成就,

在有些人看来,是组织战略布局下结出的硕果。

当年将他派往香港,

是高层基于特殊时期、特殊地域的深思熟虑。

党建国亦不负众望,

以“熊猫集团”为支点,撬动了诸多困局:

一是利用香港自由港的优势和国际商贸网络,

巧妙地避开了西方封锁,

从东南亚、加拿大乃至澳大利亚等地,

输入了大量内地急需的粮食,

有效缓解了因自然灾害,和政策调整带来的粮荒压力。

每一次万吨巨轮满载着大米驶入港口,

背后都有党建国在港岛殚精竭虑的身影。

二是面对内地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出现的冗员问题,

党建国建议的“以工代赈、海外拓垦”的方案。

他依托熊猫集团在南洋建立的庞大农垦基地,

有序接纳、安置了大量精简下来的城市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

这不仅减轻了国内城镇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风险,

也为国家开辟了新的粮食来源和战略支点。

数万家庭因此得以维系生计,

避免了更大的社会动荡。

三是熊猫集团旗下产业多元,

从纺织、成衣到玩具、小五金,

再到后来异军突起的化妆品,产品行销欧美、东南亚。

其源源不断汇回内地的巨额外汇,

是支撑国家进口急需的工业设备、技术资料、关键原材料的“生命线”之一。

外贸部每年的创汇指标,熊猫集团贡献了相当可观的一部分。

这本该是一份沉甸甸的功劳簿。

然而,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节点,

国内的天气,正处于一个冷空气和暖气对流比较强的时期。

而且强对流天气下,

弦越绷越紧,各种极端天气也是日益高涨。

在这种氛围下,党建国在香港的成功模式,

不可避免地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成为了某些人攻击的把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