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22章 陶瓷升级

第22章 陶瓷升级(2/2)

目录

陶瓮自告奋勇学画花纹,说自己当年给铜刀刻过记号,画画肯定没问题。结果他在一个陶罐上画水纹,画着画着跑偏了,把水纹画成了蜈蚣,还是多腿的那种,远看像罐身上爬满了虫子。木禾拿起来一看,吓得扔在地上:\"陶瓮哥,你这是做罐还是画妖怪?晚上不得爬出来咬人啊?\"

木禾想学画云纹,可他分不清云纹和棉花,画出来的花纹毛茸茸的,倒像是罐身上长了层霉。石陀更有才,他想画只鸟,结果鸟头画得像鸡,鸟身画得像鸭,翅膀画得像蝙蝠,最后庆都妃来看,端详了半天说:\"这大概是......一只在云里飞的野鸡?\"石陀还挺得意,说:\"娘娘好眼光!这叫'百鸟朝凤'!\"气得墨老拿烟袋锅敲他的脑袋:\"你这是'百怪朝疯'!\"

最热闹的是给帝喾做\"祭祀陶鼎\"那次。庆都妃说,鼎上要画\"饕餮纹\",显得庄重。可谁也没见过饕餮,只知道是种\"有首无身,食人未咽\"的神兽。石陀自告奋勇说他见过,就在梦里。结果他画出来的饕餮,脑袋像猪,眼睛像鱼,嘴巴里还画了颗大门牙,活像个咧嘴笑的笨熊。祭司来看了直摇头:\"这要是摆上祭坛,怕是要把神灵笑跑了。\"

后来还是陶瓮想了个笨办法:把庆都妃画的纹样刻在木版上,往泥坯上一印,就能出花纹。可他刻木版时手一抖,把云纹刻成了波浪纹,印出来的陶罐倒像是装海水的,庆都妃看了却挺高兴:\"这样也好,水为财,装粮食准丰收。\"木禾见状,也想刻个木版,结果把自己的手印刻了上去,印出来的陶器满是巴掌印,他还理直气壮地说:\"这叫'宫束班手印陶',独一无二!\"

烧制惊魂:窑里烧出\"泥疙瘩开会\"

拉坯画纹都学会了,最后一关是烧制。庆都妃说,烧陶得\"火候均匀,窑温得当\",火太小烧不熟,是\"夹生陶\";火太大烧过了,是\"焦黑陶\"。可宫束班这群人,要么把窑烧得跟炼丹似的,要么把火弄得跟取暖似的,烧出来的陶器能让陶器祖宗都气活过来。

第一次烧窑,石陀自告奋勇当\"窑工\"。他说烧铜刀时能控制火候,烧陶肯定没问题。结果他把柴往窑里一塞就不管了,火越烧越旺,浓烟滚滚,把半个亳都城都熏得乌烟瘴气。等窑冷了开窑一看,满窑的陶器都成了黑疙瘩,敲起来\"砰砰\"响,跟石头似的。木禾拿起一个黑疙瘩,想看看是啥,结果手一滑,那疙瘩掉在地上,\"铛\"一声弹起来,差点砸中墨老的鼻子。墨老气得骂:\"石陀你个败家子!这哪是烧陶,是把陶器扔进火里炼丹呢!\"

第二次换木禾看窑。他倒是小心,不敢烧太旺,结果火太小,烧了三天三夜,开窑时陶器还是软的,拿起来能捏动,活像没烤熟的面团。陶瓮拿起一个软陶碗,轻轻一捏就扁了,笑得直不起腰:\"木禾,你这是做陶还是蒸馒头?这碗能当橡皮泥玩!\"更糟的是,有个陶罐子没烧透,里面还长了层绿毛,吓得路过的小孩以为是妖怪的脑袋,哭着去找娘。

最惊险的是第三次。墨老亲自守着窑,眼看火候差不多了,突然刮起一阵大风,把窑顶的茅草吹掉了一块,雨水\"滴答滴答\"掉进窑里。\"不好!\"墨老大喊,赶紧让人去盖窑顶,可还是晚了,窑里\"噼啪\"乱响,像是放鞭炮。等雨停了开窑一看,满窑的陶器裂的裂、碎的碎,完整的没几个。其中有个陶壶,裂了道缝却没碎,倒像是特意留的\"流水口\",石陀拿起来往里面倒水,水顺着裂缝往下流,活像个漏壶。他还挺得意:\"看,这是咱宫束班发明的'洒水壶'!\"

后来庆都妃派来老窑工指导,才知道烧陶得\"先小火预热,再中火升温,最后大火烧结\",还得在窑顶留个\"观火孔\",看火焰颜色判断火候——火苗发红是火小,发黄是正好,发白是火大。可石陀分不清红黄白,每次看火都要木禾在旁边当\"颜色顾问\",木禾又是个色盲,经常把黄火苗说成红的,结果烧出来的陶器不是生就是焦,气得老窑工直跺脚:\"你们俩是老天爷派来拆窑的吧!\"

庆都妃的\"神来之笔\":歪陶也能成宝贝

折腾了俩月,宫束班总算能做出像样的陶器了。庆都妃来看成果,墨老赶紧让人把最好的陶器摆出来,有圆口碗、深腹罐、带纹壶,虽然还有点歪,但比刚开始强多了。可就在这时,木禾捧着个东西跑过来,说这是他的\"得意之作\"。

大家一看,差点笑喷了。那东西说是碗吧,底是尖的;说是罐吧,口是歪的;上面画的花纹更是离谱,像狗又像猫,还沾着根草。木禾却挺骄傲:\"这叫'多功能陶',尖底能插在土里,歪口能倒酒,草能当装饰!\"庆都妃拿起来看了看,突然笑着说:\"这倒是个好东西,尖底插在田埂上,能当灌溉的漏斗,歪口倒水能控制流量,比正经陶器还实用呢。\"

石陀也不甘示弱,拿出个他做的\"三足罐\"。那罐子三个腿不一样长,放在地上晃悠晃悠,他却说:\"这是'摇罐',装粮食时晃一晃,能把粮食晃瓷实了。\"庆都妃没笑,反而说:\"三足不稳,却能晃动,倒像是提醒我们做事要灵活,不能死板。\"

最后庆都妃指着满院的陶器说:\"好陶器不在规矩,而在用心。宫束班的陶器虽歪,却带着股子憨劲,这憨劲就是匠心。\"后来帝喾来看了,还特意选了个木禾做的歪嘴碗,说用这碗吃饭香,因为\"碗歪心正\"。

如今藏经阁里的那个歪嘴碗,还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老执事们说,那碗里盛着的不是粟米,是宫束班的\"三心\":学手艺的虚心,闹笑话的开心,做事情的真心。当年在帝喾后宫闹的那些陶器笑话,如今都成了宗门里最珍贵的\"制陶心法\"——毕竟,哪样好手艺不是从一堆笑料里,慢慢熬出来的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