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西汉)西渭桥(2/2)
小墨:(收拾着算筹,突然想起什么,拍了下手)班首!刚才描朱砂的时候,我数了算筹,西渭桥的木梁正好是九十九根,铜符是九块,九乘十一等于九十九,刚好对上九宫的数!是不是您早就算好了?
老木:(回头笑了笑,沙哑的嗓子里带了点暖意)你这小子,总算不白学《考工记》。去年修桥的时候,我就数过木梁,知道今儿个能用。阿桂,你那块黄杨木,刚才描朱砂的时候,是不是蹭到符上了?
阿桂:(赶紧摸了摸怀里的黄杨木,木头上果然沾了一点朱砂,他有点慌)啊…是,刚才没注意,要不要…要不要擦掉?
老木:(摇摇头)不用,沾点气运也好。你不是想给你闺女做个木梳吗?用这块木做,梳齿会更顺,你闺女梳头发就不会扯着疼了。
(石头在旁边听得直咧嘴:“阿桂你可真运气!我也想要沾点气运,下次我家修门,班首你也给我家的门描点朱砂呗?”小墨笑着推了他一把:“你家那破门,门框都歪了,先修门框再说吧!”阿桂也笑了,脸上的疤好像都淡了点,他把黄杨木紧紧揣在怀里,好像那不是块木头,是块宝贝。)
(几个人往北岸的祠堂走,周伍犹豫了一下,也跟了上去。祠堂很小,只有一间屋子,里面摆着一个石槽,槽的形状真的像鼎。老木打开木匣,把九块青铜符放进石槽里,每块符都刚好卡进槽里的凹槽。放完最后一块符,石槽突然轻轻震动了一下,好像有什么东西从地下传上来,又很快消失了。)
石头:(吓得往后退了一步,撞到了祠堂的门)咋…咋还震了?是不是九鼎有反应了?
老木:(关上木匣,拍了拍手上的灰)是西渭桥的气运跟石槽接上了。这就像咱给门装合页,合页装上了,门就能转了。今儿个的活,算成了。
(几个人走出祠堂,阳光已经升得很高了,西渭桥上开始有行人经过,有挑着担子的农夫,有牵着马的商人,还有几个穿着儒衫的读书人。石头看着桥上的人,突然觉得刚才聚气运的事,好像比修门还让人心里踏实。)
小墨:(掏出算筹,又摆弄起来)班首,下次咱还能做这样的活吗?我觉得比算门的尺寸有意思多了。
阿桂:(慢悠悠地说)只要…只要西渭桥还在,九鼎还在,咱宫束班还在,就能做。
老木:(望着西渭桥,桥面上的行人来来往往,木梁在阳光下泛着光)是啊,只要这些还在,咱就有活干。走了,回去吃晌饭,下午还要去城南修一扇门呢——那户人家的门轴断了,等着咱去换。
(石头应了声“好嘞”,率先往回走,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小墨跟在后面,手里还攥着一根算筹,时不时抬头看看天。阿桂走在最后,怀里揣着沾了朱砂的黄杨木,脚步比平时快了点。老木走在中间,腰间的青铜刻刀晃了晃,刀鞘上的云纹,好像跟西渭桥木梁上的纹路,渐渐合在了一起。周伍站在祠堂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突然觉得,这几个“憨货”干的活,好像比自己守桥还重要。)
(幕落时,西渭桥的木梁在阳光下泛着光,桥上的行人还在来来往往,远处的渭水向东流去,好像要把这桥的气运,带向更远的地方。)
西渭桥·宫束谣
主歌1
晨雾漫过木梁榫卯露水打湿旧布袄
石头扛着铜匣跑惊飞了桥洞水鸟
老木指尖刮木屑沙哑喉音破晨晓
“小墨算准日影角阿桂描红要稳牢”
算筹撒在青石板风裹着渭水潮
周伍戍卒望南朝怀里糕还温着腰
预副歌
九宫格排青铜符云纹叠着鼎纹路
朱砂线牵一缕雾像接天上的星宿
西渭桥承千般步往西域往皇都
咱宫束班的憨如故揣着匠人心头热乎
副歌
西渭桥聚气运九块铜符映日轮
鼎影晃朱砂渗笨手笨脚也较真
你笑咱是憨人偏把小事当乾坤
木梁承路铜符承运九鼎在心里扎根
西渭桥风过门掠过旗角旧布痕
算筹转黄杨温沾点红砂赠故人
莫说咱活不尊匠人脊梁撑晨昏
桥通万里气运千钧都在这双手里存
主歌2
辰时三刻日头高光斑跳在铜符梢
石头插旗挡路遥商客绕路笑着聊
阿桂描到鼎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