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东汉10(2/2)
【夕阳西下,朱漆木架在余晖里泛着暖光,远处的灵台隐约可见。老墨望着灵台的方向,小声道:“灵台聚天之气,明堂聚地之气,两气相合,才能汇入九州鼎。咱这明堂,可得比灵台还牢,不然对不起天下百姓。”】
【众人都没说话,却都握紧了手里的工具——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国运”“气运”,但他们知道,这明堂建好了,皇帝能好好祭祀天地,百姓就能有好收成,这就够了。】
第三幕:承露聚气·鼎纳山河
场景三:明堂顶层·承露台-一月后·晨-外
【明堂已近完工,顶层的承露台格外显眼。露台中央立着根丈高的青铜柱,柱顶是个莲花状的“承露盘”,盘下刻着二十八星宿的纹路。露台四周的栏杆上,缠着红绸,挂着铜铃,风一吹,铃响清脆。】
【今日是“聚气入鼎”的吉日,钦天监监正亲自来了,还带来了太庙的“兖鼎”(九州鼎之一,象征兖州)。鼎身刻着黄河、泰山的纹路,由八名卫士抬着,放在承露台的西侧,鼎口正对承露盘。】
【宫束班穿着新做的粗布衣裳,左手缠着红布(他说这样能“沾喜气”),正检查承露盘的位置。石头和木勺站在他身边,都比往日严肃——石头手里的锤子攥得紧紧的,木勺则把工棚里的小木人揣在了怀里(这次雕的是宫束班,还刻了“班头最棒”四个字)。】
钦天监监正:(走到承露盘旁,手里拿着块水晶)宫束班,辰时三刻是聚气吉时,届时太阳会照在水晶上,折射的光会落在承露盘的“星纹槽”里,气运便会顺着槽流进兖鼎。你这承露盘,可对准了“心宿”?
宫束班:(躬身应道)回监正大人,昨日老墨用龟甲测了一夜,承露盘的位置分毫不差。您看,盘下的星纹槽,正好对着兖鼎的鼎口,气运绝不会漏。
【老墨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龟甲,放在承露盘旁。龟甲的影子正好落在星纹槽的起点,众人都惊叹不已——这老匠人的本事,比钦天监的仪器还准。】
【辰时三刻一到,太阳突然冲破云层,金光洒在水晶上。监正将水晶对准太阳,一道强光射向承露盘,正好落在星纹槽里。槽里的金箔被光照得发亮,像有条金色的小溪,顺着槽缓缓流向兖鼎。】
【众人都屏住呼吸,看着金光流进鼎口。突然,鼎身的山川纹路亮了起来,黄河的纹路像真的有水在流动,泰山的纹路则泛着绿光,仿佛长满了草木。】
石头:(小声对木勺说)你看……鼎真的活了!这就是气运吗?比我老家的河水还好看!
木勺:(眼睛发亮,也小声说)肯定是!咱搭的木架、夯的地基,都在帮着聚气呢!班头说的没错,咱干的活,比啥都金贵!
【宫束班看着这一幕,忽然红了眼眶。他想起开工时,石头摔碎的第一块砖;想起木勺偷偷刻的小木人;想起老墨熬夜看星象时,手里攥着的半块干粮;想起所有工匠,不管刮风下雨,都没歇过一天——这气运,哪里是天地给的,分明是他们这群“憨货”,用汗水、用手艺,一点点攒出来的。】
【钦天监监正看着亮起来的兖鼎,对着宫束班拱手:“宫班头,诸位匠人,今日聚气成功,全靠你们把明堂建得如此坚固、精准。陛下说了,要封你为‘将作少府’,赏百两银子,其余匠人也各有赏赐!”】
【众人都欢呼起来,石头高兴得举起锤子,却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脚,疼得他直跳脚,却还咧嘴笑;木勺则跑过去,把怀里的小木人递给宫束班:“班头,我雕的你,以后咱宫束班,就能靠着这明堂,名留青史了!”】
【宫束班接过小木人,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班头最棒”,笑着骂道:“你个憨货,就会耍这些小聪明!不过……雕得还不错。”】
【风又吹过承露台,铜铃响得更欢了。兖鼎的光芒渐渐柔和,鼎身的山川纹路,仿佛与远处的洛阳城、洛河、灵台连在了一起。老墨望着鼎,小声道:“灵台聚天,明堂聚地,鼎纳山河,这才是咱东汉的底气啊。”】
【宫束班点点头,抬头望着太阳。阳光洒在他脸上,也洒在所有工匠的脸上——他们或许依旧是别人眼里的“憨货”,会吵会闹,会犯小错,但他们用双手,把“国泰民安”四个字,牢牢筑在了这明堂的一砖一瓦里,铸在了这九州鼎的山川纹路中,留给了往后千百年的岁月。】
汉瓦筑明堂
主歌1
夯土杵敲醒洛阳晨霜
墨斗线牵住东角星光
石头扛着榆木梁踩歪半道黑印烫
木勺藏的小木人画着官袍两撇黄
老墨的龟甲转呀转对准了氐宿方向
糯米灰浆里麦叔画只虎镇住了潮涨
副歌
汉瓦筑明堂一砖一梁都带香
星纹槽里流的光是咱憨匠的汗在淌
聚气入兖鼎黄河泰山刻满膛
咱不识字也懂这活计要比岁月长
主歌2
朱漆柱撑起斗拱成双
承露盘接住辰时朝阳
老铁的凿子响呀响榫卯咬得比铁刚
阿福的簿子划呀划漏记了石头的慌
苏监丞捧着考工记最后也笑出了样
铜铃风中晃红绸飘呀飘缠住了吉祥
副歌
汉瓦筑明堂一砖一梁都带香
星纹槽里流的光是咱憨匠的汗在淌
聚气入兖鼎黄河泰山刻满膛
咱不识字也懂这活计要比岁月长
桥段
谁笑咱手糙脸黑憨模样
咱筑的台子能承天地光
木勺的小人刻着班头样
石头的锤子敲出了太平章
尾声
汉瓦叠着汉瓦明堂立在中央
九州鼎里的气运是咱一锤一凿慢慢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