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三国2(2/2)
小满:(捂着嘴笑)石头哥,你这不是胡舞,是“拍脸舞”吧!
老班头:(在树下忍不住笑出声,又赶紧绷住脸)石头,你小子能不能稳当点?学个舞都能拍到自己,要是做门的时候把凿子拍到手上,看我不抽你!
柱子:(没理会老班头的话,继续指导小满)小满,你也来试试,你手脚麻利,肯定学得快!记住,胳膊要甩起来,跟咱们刨木料时甩刨子似的,要有劲儿!
(小满走到中间,试着甩了甩胳膊,结果用力太猛,胳膊甩到了旁边堆着的木料上,疼得他“哎哟”一声)
小满:(揉着胳膊,委屈地说)柱子哥,这胡舞怎么这么难啊,胳膊甩得生疼。
柱子:(叹了口气,自己走到中间,重新演示)你们俩看着,我再跳一遍!胡舞讲究的是“随性”,不用太拘谨,想怎么甩就怎么甩,想怎么迈就怎么迈,关键是要“野”!
(柱子甩着胳膊,迈着大步,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曲子,走着走着,没注意脚下的木料碎屑,脚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正好压在刚晒好的门板上,门板发出“嘎吱”一声响)
老班头:(噌地站起来,跑过去看门板)你个混小子!那门板刚上的漆,还没干呢!你这一压,全毁了!
石头:(赶紧跑过去扶柱子)柱子哥,你没事吧?那门板好像被你压出个坑了。
柱子:(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漆,看着门板上的坑,哭丧着脸)完了完了,班头,我不是故意的,我没看见脚下有碎屑。
小满:(小声说)班头,柱子哥也是想学好胡舞,不是故意弄坏门板的。
老班头:(看着门板上的坑,又看了看柱子狼狈的样子,气笑了)你小子,学个舞还把门板给毁了!这门板要是送不出去,你这个月的工钱就别想拿了!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脚步声,王掌柜扛着一捆木料走进来)
王掌柜:老班头,我给你送木料来了,上次你说要做一批榆木门,我给你挑了些好料……哎?这是怎么了?怎么门板上有个坑,还有这三位小兄弟,怎么一脸狼狈?
第三幕:胡舞真意传民间
【地点】同前两幕,院内
【时间】紧接前情,午后申时
老班头:(叹了口气,指了指柱子)还不是这混小子,闲得没事学什么胡舞,结果摔在门板上,把刚上漆的门板给压坏了。
王掌柜:(笑了起来,放下木料走到门板前看了看)原来你们在学胡舞啊!我前几日跟人聊起的,没想到你们也知道了。
柱子:(赶紧走到王掌柜跟前)王掌柜,您见过真正的胡舞?您快给我们说说,我们学得对不对?刚才我甩胳膊、迈大步,还差点摔了,是不是哪里错了?
王掌柜:(拉过柱子,给他纠正姿势)你们啊,只学了个表面。这胡舞源自西北胡人,他们常年骑马放牧,动作里带着草原的豪放,不是光甩胳膊迈大步就行的。你看,胳膊甩的时候要像挥马鞭,手腕得活泛,步子迈的时候要像踩在草原上,稳而不重,不是硬邦邦地往下砸。
(王掌柜说着,给三人演示起来,他虽然不是专业舞者,但常年走南闯北,见过不少胡舞表演,动作虽不标准,却有几分胡舞的豪放劲儿。他双手微屈,手腕灵活地转动,脚步轻快却有力,偶尔还会仰起头,模仿胡人骑马时的姿态)
石头:(看得眼睛发直)王掌柜,您跳得真好看!比我刚才拍脸强多了!
小满:(也跟着模仿王掌柜的动作,手腕轻轻转动,脚步也轻快了不少)王掌柜,这样是不是就对了?我感觉比刚才轻松多了。
王掌柜:(点点头)对喽!胡舞讲究的是“自在”,不用刻意追求刚劲,要把心里的畅快表现出来。你们做木工,刨木料、雕花纹,也是一股子巧劲,学胡舞也一样,找到那个“劲儿”就对了。
老班头:(看着三人跟着王掌柜学舞,不再像刚才那样笨拙,也忍不住点头)没想到这胡舞还有这么多门道,不是瞎蹦跶就行。
王掌柜:(停下来,擦了擦汗)可不是嘛!这几年西北和中原通商多了,胡人的乐舞、器物都传到咱们这边了。刚开始还有人觉得胡人舞“粗野”,后来看的人多了,倒觉得这股子豪放劲儿有意思,连寻常百姓都开始学了。前几日我在城里看见几个小孩,在街边甩着胳膊跳胡舞,引得好多人看呢!
柱子:(兴奋地说)那咱们宫束班也学胡舞,以后要是主顾办宴席,咱们不光能做门,还能跳段胡舞助助兴,多好!
石头:(连忙附和)对!我也要学,以后跳给我娘看,她肯定高兴!
小满:(笑着说)我也学,刚才跟着王掌柜跳,觉得挺好玩的,不像平时学手艺那么累。
老班头:(笑着摇了摇头)你们啊,真是闲不住!不过学归学,可不能再弄坏木料门板了。这门板虽然压坏了一块,但好在还有备用的,你们要是真想学,就趁着这几日活计少,好好跟着王掌柜学学,别再闹出笑话了。
王掌柜:(哈哈笑)老班头放心,我这几日不忙,要是他们想学,我就多来教教他们。咱们中原人学胡舞,也是个新鲜事,说不定以后还能成咱们洛阳城郊的一段趣闻呢!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宫束班的院子里,老班头坐在槐树下摇着蒲扇,王掌柜带着柱子、石头、小满三人在空地上学跳胡舞,偶尔传来几声憨笑,胡舞的豪放与木工坊的烟火气融在一起,成了三国时期民间生活里一段寻常又有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