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277章 三国22

第277章 三国22(2/2)

目录

老班头:(笑了笑)行,你们俩要是有想法,就拿多余的泥捏个小尾巴,试试能不能安上。

(阿大、阿二立马跑去揉泥,阿三也放下布,凑在旁边看。没过多久,阿大捏了个翘耳朵,阿二捏了个卷尾巴,老班头帮他们把耳朵和尾巴安在坯子上,还真比之前好看了不少)

(正忙着,阿三突然“哎呀”一声,拍了下大腿)

阿三:班头!俺们从青龙山挖的紫金土,好像少了!早上俺倒出来的时候,就剩小半筐了!

阿二:(愣了愣)咋会少?俺们挖了满满一筐回来的啊!

阿大:是不是漏了?俺扛筐的时候,总觉得脚下有土粒,当时没在意……

老班头:(放下刻刀,走到装土的筐边,蹲下来看)这土够点五个烛台的羊眼,可王府要一批,最少也得十个。这可咋整?

(工坊里又静了,阿二抓了抓头发,突然眼睛一亮)

阿二:班头!俺有个办法!上次俺烧碗的时候,在釉水里加了点红土,烧出来颜色偏紫,要是在羊眼里加红土,再少加点紫金土,说不定也能透着灵气!

阿三:俺觉得行!俺上次帮俺娘染布,红布加紫布,能调出深紫,土说不定也能混!

阿大:俺力气大,俺来混土!保证混得匀匀的!

老班头:(想了想,点了点头)死马当活马医吧。阿二你调土,阿三你看着比例,阿大你混土,别太用力,别把土捏成块。

(三人立马行动,阿二把红土和紫金土按三比一的比例倒在碗里,阿三在旁边数:“一捧红土,一小撮紫金土……对,再加点水!”阿大拿着小木棍,慢慢搅拌,搅了半个时辰,土终于调成了深紫色,捏在手里软软的,还透着点光)

老班头:(拿起一点土,在坯子的羊眼处点了点,放在阳光下看)嗯,颜色是对的,就是不知道烧出来会不会变。先点两个坯子试试,明日先烧一窑。

第四幕:窑火里的“惊吓”与惊喜

时间:五日后,寅时(窑火快灭时)到辰时

地点:宫束班工坊,窑房外

人物:老班头、阿大、阿二、阿三、管事

(寅时的天还黑着,窑房的烟囱冒着最后一点青烟,阿二蹲在窑门口,手里拿着火钳,时不时往里看)

阿二:班头,窑火快灭了,能开窑了不?俺这心都快跳出来了。

老班头:(看了看天,又摸了摸窑壁的温度)再等半个时辰,温度降点,免得开窑时坯子裂了。

阿大:(搓着手,来回踱步)俺昨晚没睡好,总梦见烛台烧裂了,王府的人来找咱们麻烦……

阿三:俺也没睡好!俺梦见紫金土不够,俺把自己的指甲盖掰下来点在羊眼里,疼死俺了!

(老班头被逗笑了,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别瞎想,咱们都按工序来,错不了。”)

(半个时辰后,天蒙蒙亮,老班头示意阿二开窑。阿二拿着火钳,小心翼翼地把窑门的砖一块块拆下来,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带着青瓷的清香味)

阿二:(探头往里看,声音发颤)班头……那两个烛台……好像没裂!

(老班头连忙走过去,阿大、阿三也凑过来。窑里的两个青瓷羊行烛台,羊身是淡青色,釉面光滑,羊背的烛槽整整齐齐,羊眼点着深紫的土,在晨光下真的透着点灵气——比他们想的还好看!)

阿大:俺的娘啊!成了!真成了!

阿三:俺就说混土能成!俺没记错比例!

(阿二兴奋地想伸手去拿,被老班头拦住)

老班头:别急!温度还没降透,等辰时再拿出来,免得烫手。

(辰时刚到,管事的马蹄声就来了。管事掀帘进来,看见窑门口围着人,笑着走过来)

管事:老班头,瞧你们这模样,是有好消息?

老班头:(笑着点头)托管事的福,先烧的两个烛台成了,您瞧——(阿二小心地把烛台捧出来,放在木桌上)

管事:(拿起一个烛台,翻来覆去地看,眼睛亮了)好!这羊身的釉多匀,羊眼也透着劲,比王府预期的还好!(顿了顿,看向老班头)剩下的烛台,能按时交货不?

老班头:能!现在土够了,坯子也捏了七个,今日再烧一窑,下月十五前肯定能凑够十个。

管事:(满意地点头)好!那我就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对了,你们这三个小伙子,看着憨,干活倒挺实在——尤其是这羊的耳朵和尾巴,比图纸上的还活泛。

(阿大、阿二、阿三都红了脸,阿大挠着头:“俺们就是觉得,这样好看……”)

老班头:(看着三个徒弟,又看了看烛台,嘴角的笑没断过)他们啊,就是一群憨货,但憨得实在,憨得用心。

(管事走后,阿二拿起刻刀,又开始捏新的坯子;阿三蹲在旁边,仔细地刷釉;阿大扛着锄头,说要再去青龙山挖点土,备着下次用。工坊里的窑火又生了起来,青烟飘向天空,和晨光混在一起,暖融融的——谁能想到,这群“憨货”做的青瓷羊行烛台,后来会成了吴王府里最受欢迎的摆件,甚至传了好几代呢?)

第五幕:交货日的“圆满”

时间:下月十五,午时

地点:宫束班工坊门口,吴王府马车旁

人物:老班头、阿大、阿二、阿三、管事、王府侍卫(两人)

(工坊门口停着两辆马车,侍卫站在车旁,管事手里拿着账本,老班头指挥着阿大、阿二把烛台装在铺着软布的木箱里)

阿三:(拿着布,挨个擦烛台的羊眼)再擦一遍,保证一点灰都没有!

阿二:(装烛台的时候,特意把有翘耳朵和卷尾巴的烛台放在上面)王府的人一打开箱子,就能看见最好看的!

阿大:(扛着木箱,小心地放在马车上)俺轻着放,绝不让烛台碰着!

(十个烛台都装好了,管事打开箱子,最后检查了一遍,在账本上画了个“勾”)

管事:老班头,烛台如数收到,质量也过关,这是你们的工钱——多加了三成,算是王府给你们的奖励。(递过一个沉甸甸的钱袋)

老班头:(接过钱袋,愣了愣)管事,不是说加两成吗?

管事:(笑了)王爷看了你们的烛台,说这是他见过最有灵气的羊行烛台,特意让我多加一成。还有,王爷说了,以后王府的青瓷活计,优先给你们宫束班做。

(阿大、阿二、阿三都跳了起来,阿大兴奋地说:“俺能给俺娘买两块新布了!还能买斤糖!”

阿三:俺要给俺爹买把新镰刀!他那把镰刀都豁口了,割稻子总费劲!

阿二:(踹了阿三一脚,却笑着)就知道想着家里!俺要去买块好陶土,下次咱们烧个更大的青瓷羊,比王府的还大!

管事:(被逗笑了,折扇敲了敲木箱)行了,你们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了。往后王府的青瓷活计,优先给你们宫束班——但下次可别再记错挖土地儿,要是再踩了老农的萝卜地,我可帮你们圆不了场。

阿三:(脸一红,挠着头)再也不会了!俺现在闭着眼都能分清松树林东边是萝卜地,西边是荒坡!

(侍卫把木箱搬上马车,管事冲老班头拱了拱手,正要上车,阿二突然跑回工坊,抱出一个小陶坯——是个迷你版的青瓷羊,只有巴掌大,羊眼没点紫金土,却用红土画了个小圆圈。)

阿二:(把小陶坯塞给管事)管事,这个您拿着!是俺们昨儿闲得慌捏的,没烧好,您别嫌弃——就当是俺们宫束班的一点心意。

管事:(接过小陶坯,掂了掂,眼里带笑)好,我收下了。往后要是王府要做小摆件,第一个找你们。

(马车轱辘转起来,阿大、阿二、阿三追着车跑了两步,直到马车拐了弯才停下。老班头站在工坊门口,看着三个徒弟围着钱袋叽叽喳喳,又看了看窑房里还没凉透的余温,突然觉得,这群总出岔子的“憨货”,才是宫束班最金贵的东西。)

阿三:班头,下次咱们还做青瓷羊呗?俺觉得做羊比做碗有意思!

阿二:就是!下次俺要在羊身上刻点花纹,比如小云朵,肯定更好看!

老班头:(笑着点头,伸手拍了拍窑门)行!只要有人要,咱们就做。但先说好,下次挖土,阿三你得走在最前面,记不住路就罚你刷三天釉!

阿大\/阿二\/阿三:(齐声应着)好!

(工坊的烟又飘了起来,这次的烟里,好像都带着点甜——是阿大想着的红糖味,是阿三想着的新镰刀味,也是这群“憨货”用手捏出来的,最实在的烟火味。后来有人说,吴王府的青瓷羊行烛台,陪了吴家三代人,直到东晋还摆在王府的书房里;而宫束班的故事,也跟着那些青瓷,在建邺的窑火里,传了一年又一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