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三国24(2/2)
【夜深了,油灯的油快烧尽了,老木起身添油。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耳边是三人细微的绣针穿梭声,心里突然踏实起来。】
老木:(轻声说)咱们宫束班虽然都是憨货,可手里的针线不含糊。等这些绣品绣好了,咱们就去市集摆摊,让全成都的人都看看,蜀绣不光能绣花鸟鱼虫,还能绣三国英雄!
【石头、阿泽、小嘎停下手里的活,看着老木,眼里满是认同。小嘎甚至举起手里的绣针,用力点了点头。】
第三幕:市集传艺,绣入民间
场景三:成都市集-日-外
【市集上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宫束班的摊位设在市集角落,一块蓝色粗布铺在桌上,上面摆着十几件绣品:“白帝城托孤”绣屏、“桃园三结义”绣帕、“赵子龙单骑救主”绣枕,还有几幅小尺寸的“蜀地山川图”绣片。】
【小嘎站在摊位前,手里举着“桃园三结义”绣帕,大声吆喝】
小嘎:走过路过别错过!宫束班的蜀绣,绣的都是三国英雄故事!您看这张飞的胡子,根根都能看清;这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绣得跟真的一样!
【路过的村民围了过来,村民甲拿起一块“赵子龙单骑救主”绣枕,仔细打量】
村民甲:这绣活真精细!我家小子最爱听赵子龙的故事,要是给他枕这个,他肯定高兴!多少钱啊?
阿泽:(笑着说)老乡,咱们这绣品不贵,都是用心绣的。这个绣枕只要五十文,您要是真心要,还能再便宜点。
【村民乙拿起一幅“蜀地山川图”绣片,眼神里满是惊讶】
村民乙:这不是咱们成都到剑阁的路吗?我去年去剑阁走亲戚,就路过这处山坳!你们怎么把这地方绣得这么像?
老木:(接过话茬)这是咱们根据猎户家孩子画的图纸绣的,就是想让大家看看咱们蜀地的山水。您要是喜欢,也可以跟我们说您家乡的景色,咱们能给您绣成独一无二的绣片。
【人群里,王掌柜挤了进来。他拿起“白帝城托孤”绣屏,翻来覆去地看,眼神里满是赞叹】
王掌柜:老木掌事,你们宫束班这手艺真是绝了!之前我还担心你们绣品卖不出去,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这些绣品,我全要了!另外,我还想跟你们订一批“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绣屏,我估摸着肯定好卖!
【老木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
老木:王掌柜,谢谢您抬举。不过这些绣品,咱们想先卖给老乡们,让他们也能有件像样的绣品。您要订的绣屏,咱们回去就赶工,保证不让您失望。
王掌柜:好!就冲您这话,我等多久都愿意。以后你们宫束班的绣品,我绸缎庄全包了!
【周围的村民纷纷掏钱买绣品,有的买绣帕给孩子,有的买绣屏装饰家里。小嘎忙得满头大汗,却笑得合不拢嘴。阿泽一边收钱,一边跟村民讲绣品里的三国故事。石头则站在一旁,看着村民们喜欢自己配的丝线,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场景四:宫束班作坊-黄昏-内
【夕阳透过窗户,照在作坊里。墙上挂满了新绣好的蜀绣,有“诸葛亮七擒孟获”“赤壁之战”,还有几幅绣着村民日常生活的绣品:“农妇插秧”“孩童牧牛”。】
【老木、石头、阿泽、小嘎坐在绣架前,手里拿着绣针,却没有绣活,只是看着墙上的绣品,脸上满是欣慰。】
小嘎:(感慨道)真没想到,咱们这群憨货,居然能把蜀绣传到民间。今天有个老乡说,他要把咱们绣的“桃园三结义”绣帕传给儿子,让孩子知道三国英雄的故事。
阿泽:我还跟几个老乡约好了,等农闲的时候,教他们基础的绣针法。说不定以后,咱们蜀地到处都有人会绣蜀绣呢!
石头:(轻声说)下次配色,我想试试用蜀地的花草染线,比如用杜鹃花染红色,用兰草染蓝色,这样绣出来的颜色更自然。
老木:(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好!咱们宫束班的路,还长着呢。只要咱们手里的针线不停,蜀绣就不会断。以后,咱们不光要绣三国故事,还要绣民间的喜怒哀乐,让蜀绣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里。
【夕阳渐渐落下,作坊里的光线暗了下来。老木起身点亮油灯,灯光再次照亮墙上的蜀绣。四个身影坐在绣架前,指尖的绣针再次动了起来,针丝穿梭间,一幅新的“蜀地丰收图”渐渐在绣布上展开。】
尾声:绣韵流传,千古不绝
场景五:成都城郊-年-外
【一年后,成都城郊的村子里。村民们围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绣针和绣布,跟着阿泽学绣蜀绣。有的绣着自家的菜园,有的绣着村口的老槐树,还有的孩子拿着小绣绷,绣着简单的花朵。】
【老木坐在院子中央,手里拿着一幅“三国群英图”绣屏,正在给村民讲解针法。石头蹲在一旁,帮村民们劈丝配色。小嘎则拿着一幅刚绣好的“孩童戏蝶”绣帕,递给旁边的小孩。】
【远处,王掌柜的绸缎庄门口挂着大大的招牌,上面写着“宫束班蜀绣专供”。来往的行人驻足观看,有的走进店里,挑选着绣有三国故事的蜀绣。】
【老木抬头看向远方,阳光洒在他脸上,他嘴角露出笑容。手里的绣针继续穿梭,绣布上的三国英雄仿佛活了过来,与民间的烟火气融为一体,在蜀地的土地上,续写着蜀绣的传奇。】
【画外音(老木的声音):咱们宫束班都是憨货,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手里的针线不能停。绣品里有三国,有百姓,有蜀地的山山水水。只要还有人爱这蜀绣,咱们的手艺就会一直传下去,传到千秋万代。】
【镜头渐渐拉远,成都城的轮廓在阳光下清晰可见,蜀绣的针丝仿佛化作一条条丝线,缠绕着整座城池,将三国故事与民间温情,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