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隋朝2(2/2)
【(正说着,监造官从远处走来,看见工匠们都围着一根木梁,没拼小样,顿时沉下脸)】
【监造官】(快步走过来,指着木梁)李班头!朕让你们拼小样,你们围着一根破木梁干啥?
【李班头】(拿起有缝的木梁,递给监造官)官爷,这木梁有缝,不能用,俺们换一根好的。
【监造官】(看了一眼木梁上的细缝,不屑地笑了)这么细的缝,谁看得见?搭上去不就得了,哪来那么多事?
【王小憨】(突然大声说)官爷,看得见看不见都不行!这缝看着细,要是上面架上楼板,再站几个人,缝就会变大,梁就会断!俺爹以前跟俺说,造楼就跟做人似的,不能有一点毛病。
【监造官】(被王小憨顶得脸色发青)你这小憨货!敢跟朕顶嘴?信不信朕把你拖下去打板子?
【张老憨】(赶紧走过来,把桃木莲花递给监造官)官爷,您别生气。小憨是憨,可他说的是实话。您看这莲花,要是俺刻的时候少刻一片花瓣,您看着也不舒服不是?这楼也一样,少一点都不行。
【监造官】(拿着桃木莲花,看了看,又看了看工地上整齐的木料、认真刨木的工匠,语气软了一点)行了行了,换就换,但得快点!陛下下周要来,要是小样没拼好,朕饶不了你们!(说完,拿着莲花,气呼呼地走了)
【王小憨】(看着监造官的背影,小声说)班头,这官爷其实也不算太坏,还拿了俺们的莲花。
【李班头】(拍了拍王小憨的头)他是不坏,就是太急。咱不急,慢慢来,把每一步都做好,比啥都强。
【(张老憨看着监造官手里的莲花,笑了笑)】俺就说,好东西谁都喜欢。这木头啊,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楼也一样。
第三幕:楼成验工,憨气动人
场景三:西苑仙山台阁顶层,验工现场
【时间】大业元年,冬,辰时
【布景】仙山台阁已经完工,三层楼阁飞檐翘角,檐下挂着红色的灯笼,灯笼上雕着祥云图案,都是张老憨的手笔。台阁的木梁上刷了一层清漆,露出楠木的纹理,榫卯连接处严丝合缝,看不到一点缝隙。龙鳞渠边的十六院楼观也已完工,院门上雕着花鸟鱼虫,渠水顺着院门流过,泛起粼粼波光。隋炀帝穿着龙袍,站在台阁顶层,身边跟着监造官和几位大臣,李班头、王小憨、张老憨等宫束班工匠站在角落,手里还攥着工具,紧张地盯着隋炀帝的表情。
【隋炀帝】(扶着台阁的栏杆,看着远处的积翠池和龙鳞渠,点了点头)不错,这台阁够宏伟大气,站在这里能看见整个西苑,好!
【监造官】(赶紧上前,谄媚地说)陛下,这都是您英明领导,还有臣督促得力,才让宫束班这么快完工。
【李班头】(突然往前走了一步,差点被门槛绊倒,王小憨赶紧扶住他)陛下,不是监造官督促得力,是俺们的木料阴干够了,榫卯试了三遍,才敢往上搭。要是没阴干木料,这楼现在可能已经裂了。
【大臣甲】(愣了一下,赶紧说)你这工匠,怎么敢在陛
【隋炀帝】(摆了摆手,看着李班头,笑了)哦?你倒说说,你们是怎么阴干木料、试榫卯的?
【李班头】(咽了口唾沫,指着台阁的梁架)陛下,您看这梁,俺们找了通风的地方,架起来阴了三个多月,每天都摸一摸,直到木头发干、不返潮了才用。这榫卯,俺们拼了三次小样,第一次拼完,发现有半分的缝,又拆了重新凿;第二次试承重,加了三百斤沙袋,梁没弯,才敢往楼上搭;第三次淋了水,看木料没变形,才刷的清漆。
【张老憨】(也上前一步,指着檐下的灯笼)陛下,这灯笼上的祥云,俺雕了十天。每天都对着阳光看,看祥云的纹路顺不顺,要是不顺,就重新雕——俺们是憨,可憨人知道,这楼是陛下的,不能有一点差池。
【王小憨】(也跟着说)陛下,还有那根有缝的梁,俺们没敢用,换了一根阴干的楠木,虽然耽误了三天,可楼不塌啊!
【(隋炀帝听着,走到梁架边,用手摸了摸榫卯连接处,又看了看灯笼上的祥云,突然笑了起来)】
【隋炀帝】好!好一个“憨人”!你们是憨,可你们的憨,是对手艺的憨,是对朕的忠心!朕见过太多精明人,为了快、为了省钱,偷工减料,可你们不一样——你们认木头,认良心,这才是真正的工匠!
【监造官】(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赶紧说)陛下英明,是臣之前不懂,错怪了宫束班的工匠们。
【隋炀帝】(瞪了监造官一眼,又转向宫束班)朕赏你们!赏宫束班每人五十两银子,再赏你们“隋室巧匠”的牌匾,以后宫里的建筑,优先让你们工艺门来做!
【李班头】(赶紧跪下,其他工匠也跟着跪下)谢陛下!不过银子俺们可以要,牌匾也可以要,但下次造楼,俺们还是要按规矩来——木料得阴干,榫卯得试,慢是慢了点,可楼不塌,陛下放心,俺们也安心。
【隋炀帝】(扶起李班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就按你们的规矩来!朕要的不是快,是不塌的楼,是能传后世的楼!你们这些憨货,是朕的宝贝啊!
【(阳光照在台阁的木梁上,清漆反射出光泽,檐下的红色灯笼轻轻摇晃,龙鳞渠里的水顺着渠边流过,映着十六院的楼观,宏伟大气,又透着一股踏实的憨气。宫束班的工匠们站在陛下身边,脸上都带着憨厚的笑,手里的工具还攥得紧紧的,仿佛下一秒就要去刨木头、雕花纹)】
第四幕:尾声
场景四:西苑仙山台阁旁,冬日午后
【时间】大业二年,春,申时
【布景】西苑已经正式启用,常有宫人在积翠池边散步,龙鳞渠边的十六院里传来丝竹声。宫束班的工匠们正在台阁旁的空地上,修补一根被风吹歪的木柱,李班头用墨斗弹线,王小憨扶着柱子,张老憨拿着刻刀,在柱子上补雕一朵祥云。远处,隋炀帝正带着几位外国使节,站在台阁顶层,指着西苑的景色,说着隋朝的强盛。
【王小憨】(扶着柱子,抬头看着台阁顶层的隋炀帝)班头,你看陛下和使节们,他们肯定在夸这楼好看。
【李班头】(弹完线,拿起凿子)好看是其次,不塌才重要。你看这柱子,虽然歪了一点,可咱们补好了,它还能撑几十年、几百年。
【张老憨】(补完祥云,对着阳光看了看)对,俺们是憨,可憨人做的活,能经得起时间的磨。就算以后俺们不在了,这楼还在,后人看见这楼,就知道隋朝有一群憨工匠,认真造过楼。
【(隋炀帝似乎听见了他们的话,从台阁顶层往下看,对着他们挥了挥手,脸上带着笑。宫束班的工匠们也赶紧挥手,手里的工具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群憨态可掬却又无比可靠的守护者,守着这座宏伟大气的西苑,守着他们对木头的执着,守着憨人最珍贵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