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315章 隋朝17

第315章 隋朝17(2/2)

目录

(慧能走过来,看到陈石愁眉不展,指了指不远处的汴河)陈班主,老衲见汴河上的船,用“滑轮组”吊货物,又省力又稳,咱们能不能用类似的法子?

(陈石眼睛一亮,猛地拍了下大腿)对啊!滑轮组!咱们在九层的塔角装三个定滑轮,再用十几根粗麻绳编成长绳,把主梁绑好,几十个人一起拉,肯定能吊上去!至于主梁承重,咱们可以在主梁中间加“斜撑木”,用“三角榫”固定,三角最稳,这样主梁就不会弯了!

周铁:(跑过来,一脸怀疑)滑轮组?斜撑木?这法子没人试过啊,万一出岔子,主梁掉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陈石:(拿起一块楠木,用刻刀刻出三角榫)咱们先做个大模型试试,要是可行再用在真塔上。林木,你赶紧画滑轮组和斜撑木的图纸,标好尺寸;周铁,你带人做三个定滑轮,用生铁铸的,结实!

(接下来三天,林木画好了图纸,周铁铸好了定滑轮,工匠们在工地旁搭了个缩小版的木架模型。第四天,陈石亲自指挥,用滑轮组吊模型主梁,再加上斜撑木固定——主梁稳稳地架在模型上,用手推都纹丝不动。)

林木:(兴奋地跳起来)班主!成了!这法子真行!

(正式吊装主梁那天,工地上挤满了人,几十名工匠握着麻绳,陈石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面小红旗)

陈石:大家听我指挥,慢慢来,别慌!拉!

(小红旗落下,工匠们齐声喊着号子,主梁缓缓升起,一点点靠近九层的木架。周铁站在九层,指挥工匠调整主梁的位置,林木则在一旁盯着斜撑木的榫卯——当主梁稳稳卡在木架上,斜撑木的三角榫扣紧的那一刻,工地爆发出欢呼声。)

慧能:(双手合十)阿弥陀佛,陈班主真是巧思,这法子怕是要传后世了。

陈石:(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都是为了塔,只要塔稳,传不传后世不重要。咱们还得接着往上建,直到十三层。

第四幕:塔刹急,憨劲扛

时间:隋大业三年,冬,寅时

地点:阿育王塔十三层施工现场,塔下空地

人物:

-陈石

-周铁

-林木

-吴监

-百余名工匠

-四名府兵

(场景:塔身已建到十三层,只剩下塔顶的“塔刹”还没安装。这晚下了鹅毛大雪,工地被白雪覆盖,寒风呼啸,刮在脸上像刀子割。陈石、周铁、林木和百余名工匠站在塔下,吴监带着府兵,手里拿着一份黄色的圣旨。)

吴监:(展开圣旨,声音因寒冷而发颤,却依旧严厉)奉陛下口谕,阿育王塔需在腊月三十前举行开光仪式,今日已是腊月二十,只剩十天,塔刹必须安装完毕!若逾期,你们所有人都要流放边疆!

周铁:(忍不住怒吼)吴监!这雪下得这么大,塔刹有两千多斤重,要运到十三层塔顶,工匠们站在脚手架上都站不稳,怎么装?这不是逼死人吗!

吴监:(瞪着周铁,手里的圣旨抖了抖)陛下的旨意,谁敢违抗?你们宫束班不是能耐吗?再想个“憨法子”啊!

(工匠们都低着头,没人说话,寒风卷着雪花打在脸上,生疼。林木悄悄拉了拉陈石的衣角,陈石却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名工匠。)

陈石:(声音不高,却很坚定)兄弟们,咱们建这塔三年了,从地基到十三层,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大家心里清楚。现在就差最后一步,咱们不能放弃。塔刹重,咱们就拆成底座、相轮、宝珠三部分运;雪大滑,咱们就在塔的四周搭“防滑梯”,铺上稻草和麻绳;天寒,咱们就多喝姜汤,轮班干,不歇气!

一名老瓦匠:(大声说)陈班主说得对!咱们工匠有的是力气,这点苦不算啥,干!

百余名工匠:(齐声响应)干!干!

(吴监没想到工匠们会答应,愣了一下,随即冷哼一声)好!我就看着你们干,要是出了岔子,可别怨我!

(接下来的十天,工地成了雪地里的“战场”。周铁带领工匠们拆塔刹——两千多斤的塔刹,硬是被拆成三部分;林木则带人搭防滑梯,每铺一块木板,就用麻绳绑紧,再撒上稻草;陈石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给工匠们熬姜汤,盯着每一步工序,晚上只睡一个时辰。)

(第五天,塔刹的底座运到了十三层;第七天,相轮也运了上去;第九天晚上,只剩下最后一部分“宝珠”。这时,一名年轻工匠在运宝珠时脚下打滑,差点从梯子上掉下来,幸好周铁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他。)

年轻工匠:(吓得浑身发抖,眼泪混着雪花往下流)班主,我怕……

陈石:(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左手腕的疤在油灯下格外清晰)别怕,咱们工匠的命硬,只要咱们心齐,就没有干不成的活。来,喝碗姜汤,暖和暖和,咱们一起把宝珠运上去。

(第十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工地上时,宝珠终于稳稳地安装在塔刹顶端。工匠们都累得坐在雪地里,大口喘着气,脸上却带着笑容——他们做到了!)

林木:(指着塔顶的塔刹,兴奋地喊)班主!你看!塔刹在阳光下亮闪闪的,真好看!

陈石:(看着塔顶,眼眶有些湿润)是啊,好看……咱们这群“憨货”,真把这旷世精品立起来了。

第五幕:开光日,憨名传

时间:隋大业三年,腊月三十,辰时

地点:阿育王塔下,广场

人物:

-陈石

-周铁

-林木

-慧能

-吴监

-汴州百姓(数千人,男女老少皆有)

-三名高僧(来自长安、洛阳、扬州)

(场景:雪停了,阳光照在阿育王塔上,十三层塔身洁白如玉,塔刹上的宝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颗巨大的钻石。广场上挤满了百姓,有的提着篮子,有的抱着孩子,都来观看开光仪式。慧能和三名高僧站在塔前,手持佛珠,身后摆放着佛骨舍利的金棺。陈石、周铁、林木和百余名工匠站在一旁,身上穿着新做的青色布衣,脸上带着疲惫却自豪的笑容。)

慧能:(高声说道)今日乃阿育王塔开光之日,此塔高十三层,历时三年,由汴州“宫束班”陈石班主带领百余名工匠建造,用料精良,结构稳固,实乃旷世精品!老衲代表大云寺,感谢各位工匠,感谢朝廷,感谢汴州百姓!

(百姓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人高喊:“陈班主辛苦!”“工匠们辛苦!”)

吴监:(走上前,难得露出诚恳的表情,对陈石拱手)陈班主,之前是我太过严苛,多有得罪。这阿育王塔能如期落成,你们是大功之臣,我会向陛下上奏,为你们请赏。

陈石:(摆手)吴监客气了,咱们只是做了工匠该做的事。这塔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工匠的心血,是朝廷的支持,也是百姓的期盼。只要塔能护佑一方百姓,比什么赏都强。

(三名高僧开始主持开光仪式,诵经声响起,百姓们纷纷跪下,双手合十,祈求平安。陈石看着眼前的阿育王塔,想起了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在水里泡着打地基,用滑轮组吊主梁,冒着大雪运塔刹……左手腕的疤似乎不再疼了,心里满是踏实。)

林木:(拉着陈石的袖子,指着塔上的木架)班主!咱们用的“十字扣榫”和“三角斜撑”,以后其他工匠建塔,肯定也会用!

周铁:(笑着说)那是!咱们宫束班这群“憨货”,不仅建了塔,还留下了手艺,值了!

(开光仪式结束后,百姓们围上来,给工匠们递馒头、送热汤。一名老妇人拉着陈石的手,眼里含着泪)陈班主,以后咱们汴州有这塔护着,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