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唐《吃货5》(2/2)
(苏娘笑着摇了摇头,接过老周手里的碗,掀开布包,只见碗里的酪浆已经凝住,呈半透明的奶白色,泛着淡淡的光泽)
苏娘:凝好了!来,柱子,你力气大,小心点刮,别把酥山刮散了。阿青,把桃花瓣递过来,等会儿撒在上面,好看又香。
(柱子接过银勺,小心翼翼地沿着碗壁刮,酪浆凝结成的酥块,像小山一样堆在雕花银盘里,奶白色的酥块上,还沾着细细的蔗浆,泛着微光。阿青赶紧撒上桃花瓣,粉色的花瓣落在奶白的酥山上,像极了春日里的桃花山)
(老周拿起一小块酥山,放进嘴里,闭上眼睛,慢慢嚼着)
老周:(睁开眼,脸上露出笑意)好!比当年太守家的还好吃!这酪浆凝得正好,不软不硬,蔗浆的甜也刚好,没盖过奶酪的香。苏娘,你阿娘这手艺,真是绝了!
(阿青也拿起一小块,塞进嘴里,眼睛瞬间亮了,嘴里含着酥山,含糊不清地说)
阿青:甜!还凉!比西市的酪樱桃还好吃!苏嫂子,下次咱们还做好不好?要是再加点葡萄干,会不会更好吃?
(柱子也尝了一块,点了点头,又拿起一块,递给苏娘)
柱子:苏嫂子,你也尝尝,你调的蔗浆正好,不腻。要是冬天,咱们能不能做热的酥山?或者加点栗子泥,肯定也香。
(苏娘接过酥山,小口吃着,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苏娘:冬天做热的也成,把酪浆加热,掺点栗子泥,浇在蒸好的糯米糕上,也是一道好点心。不过今儿这酥山,还是凉的好吃,解乏又解暑。咱们工艺门的人,平日里做宫束、雕漆盒,手上都沾着漆料、丝线,难得有这闲工夫,一起做道吃食,倒比什么都舒坦。
(老周拿起银盘,递到众人中间,笑着说)
老周:可不是嘛!咱们工艺门的人,手上有手艺,嘴里也得有滋味。往后要是得空,咱们就多试试民间的吃食,什么冷淘、巨胜奴,都做来尝尝。今日这酥山,就当是咱们工艺门的“闲时乐”,往后啊,咱们还得有更多的“乐子”!
(众人都笑起来,蝉鸣依旧,日头渐渐沉下去,工坊里的奶香与笑声,混在一起,飘出雕花木窗,落在午后的庭院里。银盘里的酥山,还冒着淡淡的凉气,粉色的桃花瓣,在奶白的酥块上,像一场永远不会散的春日宴)
场景三:工艺门工坊-入夜
【时】夜幕降临,工坊内点起烛火,烛光摇曳
【景】榆木桌上,雕花银盘里还剩几块酥山,旁边摆着空了的青瓷碗、蜜瓮,还有完工的两副鸾鸟纹宫束。烛火照在众人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意
(阿青坐在窗边,手里拿着没吃完的酥山,看着窗外的月亮,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柱子在收拾工坊,把废料筐里的桃木簪捡出来,说要改成小勺子,下次做酥山用。苏娘在擦漆刷,老周则拿着完工的宫束,仔细检查着)
阿青:(哼着小曲,突然开口)周伯,咱们下次做酥山,能不能多做点?我想给隔壁的小花带点,她前儿还帮我捡了绣针呢!
(老周回头,笑着点头)
老周:成!下次多备点酪浆和冰,做一大盘,你给小花带,也给巷口的王大爷带点。咱们工艺门的人,手上有手艺,心里也得有街坊邻里。这酥山是民间的吃食,就得让更多人尝尝,才不算白做。
(苏娘放下漆刷,走到窗边,看着月亮,轻声说)
苏娘:我阿娘说,这酥山原是宫里的,后来流到民间,才成了百姓的解暑佳品。咱们做手艺的,不也一样?宫里的宫束、漆盒,到了民间,也能变成百姓用的寻常物件。这吃食和手艺,都是一样的,得有人做,有人尝,才能传下去。
(柱子收拾完工坊,走到桌边,拿起最后一块酥山,递给阿青)
柱子:阿青,最后一块给你,别留着了,再放就化了。下次咱们做酥山,我去西市买葡萄干,再买些杏仁,撒在上面,肯定更好吃。
(阿青接过酥山,笑着点头,咬了一口,甜凉的滋味在嘴里散开,烛光映在她的脸上,像沾了蜜的桃花瓣)
(老周拿起完工的宫束,放在烛火下仔细看了看,又看了看众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老周:好了,今儿的闲时过了,明儿还得干活。不过啊,往后咱们工艺门,不仅要把手艺做好,也要把日子过好。这酥山,咱们往后常做,也让这民间的美味,在咱们工艺门,传下去!
(烛火摇曳,映着桌上的宫束与空盘,窗外的月亮,洒下清辉,落在工坊的雕花木窗上,像给这满是手艺与烟火气的屋子,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工坊里的笑声,伴着蝉鸣,渐渐融入夜色,只留下满室的奶香,与一段关于酥山的闲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