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361章 唐《绣艺3》

第361章 唐《绣艺3》(2/2)

目录

春桃:别慌,手稳点,珍珠轻,你越急越拿不住。你看,像这样,指尖轻轻捏着珍珠,针慢慢穿……对,就是这样!

【阿福拿着木板,给旁边的孩子念顺口溜】

阿福:“一针扎,二针拉,三针绕圈把珠压!”你们看,跟着这个念,是不是就好记多了?来,小石头,你试试!

【小石头从兜里掏出颗小石子,模仿春桃的样子,往粗布上扎针,虽然扎得歪歪扭扭,却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老班头:(看着眼前的场景,嘴角微微上扬)阿福,别光跟孩子闹,去把工具箱里的碎珍珠拿出来,给街坊们分一分,碎的虽然小,绣在衣角上也好看。

【阿福应了声,跑回驿站拿珍珠。这时,李掌柜穿着绫罗绸缎,摇着扇子走过来,看到空地上的热闹,皱了皱眉头,凑过去看春桃的绣活】

李掌柜:(用扇子指着绣布)这就是宫束班的手艺?用珍珠钉在布上,看着倒新鲜,就是太费功夫了,我绸缎庄里的绣品,一天能出几十件,这个一天也绣不了一块吧?

老班头:(走过去,语气平静)李掌柜,好东西哪有不费功夫的?宫里贵妃的披帛,光钉珍珠就用了三个月,那才叫真正的好东西。您绸缎庄的绣品多,可未必有这钉物绣稀罕。

【春桃拿起刚绣好的一小块红布,布上用珍珠钉了个“喜”字,递给李掌柜】

春桃:李掌柜,您看这个“喜”字,要是绣在您绸缎庄的红绸上,卖给要嫁女儿的人家,肯定比普通绣品贵不少。而且这手艺是宫里头传出来的,说出去也有面子。

【李掌柜接过红布,对着阳光看了看,珍珠闪着光,“喜”字虽然小,却很精致,他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

李掌柜:这倒是……要是你们能多绣点这样的“喜”字、莲花,我可以在绸缎庄里卖,给你们分成。

老班头:(眼睛亮了亮)分成不用,只要您能让更多人知道钉物绣,让这手艺传下去,我就知足了。

场景四:驿站院子-夜

【院子里点着盏油灯,灯光昏黄。老班头、春桃和阿福围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几个刚绣好的荷包,荷包上用珍珠钉了不同的纹样:莲花、梅花、小老虎。】

阿福:(拿起绣着小老虎的荷包,得意地笑)班头,你看我这个小老虎,比上次钉的好多了!今天王大娘还说,她街坊绣的嫁衣,袖口上的珍珠莲花,引得好多人问在哪学的手艺呢!

春桃:(轻声)我今天教张婶绣的时候,她还说要把这手艺教给她女儿,说以后嫁女儿、娶媳妇,都能用这钉物绣。

【老班头拿起一个荷包,放在油灯下看,珍珠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他摸了摸荷包上的金线,眼眶有点红】

老班头:(声音有点沙哑)想当年在宫里,师父说这钉物绣是皇家的手艺,不能外流。可现在看来,手艺这东西,藏着掖着只会失传,只有传给更多人,才能活下去。

【院门外传来小石头的声音,他举着个用石子钉在布上的小老虎,跑进来】

小石头:(兴奋地)班头叔叔,春桃姐姐,你们看!我用石子钉的小老虎,是不是跟你们绣的一样好看?我娘说,以后我要好好学,绣个大老虎给我爹!

【老班头看着小石头手里的布,忍不住笑了,他摸了摸小石头的头】

老班头:好,好!以后啊,咱们宫束班,就专门教大家钉物绣,让这手艺,在长安城里开花,在全天下开花!

第三幕:技艺传千里,美名留大唐

场景五:西市街头-日

【一年后,西市街头热闹非凡。布店、绸缎庄的门口都挂着钉物绣的绣品:红绸嫁衣上钉着珍珠莲花,荷包上钉着梅花,甚至连小孩子的肚兜上,都钉着小小的珍珠老虎。老班头、春桃和阿福坐在绸缎庄门口的长凳上,春桃正在教一个小姑娘绣珍珠,阿福拿着木板,给围观的人念新编的顺口溜,老班头手里拿着个新做的榆木工具箱,上面刻着“钉物绣传习”五个字】

王大娘:(提着个篮子走过来,篮子里装着刚做好的点心)老班头,春桃,阿福,快尝尝我做的枣泥糕!现在咱们西市,谁不知道钉物绣?上个月还有洛阳的布商来打听,想请你们去洛阳教手艺呢!

李掌柜:(摇着扇子走过来,脸上堆着笑)老班头,跟您说个好消息!我绸缎庄的钉物绣嫁衣,这个月卖了五十多件,比去年多了三倍!那些达官贵人的家眷,都来订咱们的绣品,说这是“长安新巧艺”!

【阿福兴奋地站起来,手里的木板晃了晃】

阿福:我就说嘛!咱们的钉物绣,肯定能火!我还编了新的顺口溜:“唐时珍珠绣,一针一线留,宫束班传手艺,天下都知否!”

【春桃看着眼前的热闹,轻声对老班头说】

春桃:班头,您看,现在不仅长安,连周边的州县都有人来学钉物绣了。您当年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老班头看着街头挂着的钉物绣绣品,阳光照在珍珠上,闪着耀眼的光。他摸了摸工具箱上的刻字,又看了看春桃和阿福,还有周围学绣的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老班头:(陕西口音,声音洪亮)好啊,好啊!手艺这东西,就像种子,你撒出去,它就能生根发芽。咱们宫束班这群“憨货”,总算做了件正经事,把这钉物绣,留在了大唐的土地上,留在了老百姓的日子里!

【小石头跑过来,手里拿着块绣好的红布,布上用珍珠钉了个大大的“福”字】

小石头:(举着红布)班头叔叔,你看我绣的“福”字!我娘说,要把这个送给洛阳来的布商,让他们把钉物绣带到洛阳去!

【老班头接过红布,看着上面的“福”字,珍珠圆润,针脚整齐。他抬头看向街头,人来人往,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钉物绣的绣品在风中轻轻飘动,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老班头:(轻声,却充满力量)会的,会传去洛阳,传去扬州,传去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这手艺,以后就是老百姓自己的手艺,是咱们大唐的手艺!

【镜头慢慢拉高,西市街头的热闹景象渐渐展开,钉物绣的绣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伴随着阿福的顺口溜,声音传遍街头巷尾:“唐时珍珠绣,一针一线留,宫束班传手艺,天下都知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