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364章 唐《青铜3》

第364章 唐《青铜3》(1/2)

目录

唐宫匠事:螺钿镜里的憨货传奇

剧本类型

历史轻喜剧

时代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洛阳城,少府监掌冶署铜器工坊

人物表

-老班头:50岁,宫束班掌事,脸方手糙,总揣着半块干饼,说话带河南乡音,嘴硬心软

-柱子:22岁,身高八尺,力气大却总砸错地方,爱啃生萝卜,口头禅“俺再试试”

-小吏:19岁,瘦得像竹竿,戴歪了的麻布幞头总滑下来,痴迷《考工记》却总记错工艺步骤

-阿福:20岁,圆脸蛋,爱偷偷在铜器上刻小松鼠,被老班头骂了还咧嘴笑

-李监造:35岁,少府监派来的监工,穿青色襕衫,总背着手踱来踱去,爱说“不合规制”

-杂役老张:60岁,负责送料,总端着个破陶碗喝茶,爱凑热闹看宫束班出洋相

第一幕:祸起“不合规制”

场景一:铜器工坊院内日外

【工坊院里堆着半人高的铜块,墙角晒着几张鞣制好的螺钿片,泛着珍珠母的光泽。柱子正抡着大锤砸铜锭,锤柄上缠着他自己编的草绳,一锤下去,铜锭没裂,旁边的陶范先碎了一块。】

柱子:(挠着头,手里还攥着锤柄)俺明明瞅准了……这陶范咋比俺家茅厕的砖还脆?

小吏:(慌忙扑过去捡陶范碎片,幞头滑到脖子上)《考工记》里说“陶范必坚,否则金液漏”,你这是“力过刚则范毁”,懂不懂?

阿福:(蹲在一旁,手里拿着块螺钿片在石头上磨,磨出个小月牙形)柱子哥,你上次砸铜锅,把锅底砸出个窟窿,这次又毁陶范,老班头回来准得揪你耳朵。

【老班头揣着布包从外面进来,布包里露出半块干饼的角。他看见碎陶范,脚步顿了顿,脸一下子沉下来。】

老班头:(声音洪亮,震得院角的麻雀飞起来)柱子!你是不是昨晚偷喝了老张的米酒,手还没醒?这陶范是俺托人从巩县运来的高岭土做的,你倒好,一锤给俺干碎了!

柱子:(赶紧把锤子藏到背后,萝卜缨子从怀里掉出来)班头,俺没喝米酒,就是……就是这铜锭太硬,俺想多使点劲。

小吏:(把幞头往上提了提,凑到老班头身边)班头,依《考工记》所载,砸铜锭当用“小锤击之,渐次开片”,柱子哥用的是“大锤夯之”,此法不合……

老班头:(没等小吏说完,就拍了他后脑勺一下)合不合规制先不说,你上次记螺钿胶的配方,把鱼鳔记成猪皮,害得俺们粘好的镜背掉了半块,还好没被李监造看见!

阿福:(赶紧把磨好的月牙螺钿片藏到袖子里)班头,俺刚才磨螺钿片,磨了个月亮,你看……

老班头:(瞪了阿福一眼)先别管月亮,李监造刚才派人来说,三日后要来看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镜的半成品,要是再出岔子,咱们宫束班今年的例钱就别想了!

【杂役老张端着陶碗路过,听见这话,一口茶差点喷出来。】

老张:(笑着说)老班头,不是俺说你们,上次你们做的铜盆,盆底刻了只歪脖子鸳鸯,李监造看了直皱眉,这次这镜子可是要送进长安的,你们可得上点心。

老班头:(没好气地说)用你管!赶紧把今天的螺钿料送进来,要是少了一片,俺饶不了你!

场景二:工坊内堂日内

【工坊内堂摆着一张大木桌,桌上铺着麻布,放着几张画好的镜样。老班头把镜样铺开,指着上面的高士宴乐纹。】

老班头:你们看,这镜样上的两位高士,一位弹琴,一位饮酒,旁边还有树和仙鹤,螺钿片要嵌得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歪。柱子,你负责把铜胎打磨光滑,要是再磨出划痕,你就自己用砂纸磨自己的手!

柱子:(赶紧点头,手里还攥着那根萝卜)俺记住了,班头,保证磨得比俺家娃的脸还光。

老班头:小吏,你负责调螺钿胶,这次要是再记错配方,俺就把你那本《考工记》给烧了!

小吏:(赶紧把《考工记》抱在怀里,幞头又滑下来)班头放心,这次俺把配方写在手上了,鱼鳔三钱,松脂五钱,还有……还有朱砂一钱,没错!

老班头:阿福,你负责裁剪螺钿片,按照镜样上的花纹剪,要是再偷偷刻小松鼠,俺就把你剪下来的螺钿片全让你吃了!

阿福:(吐了吐舌头)俺不刻松鼠了,班头,俺刻仙鹤行不行?仙鹤符合规制。

老班头:(叹了口气,从布包里掏出半块干饼,掰成三块分给他们)先吃点垫垫肚子,干活仔细点,别让人家说咱们宫束班是一群憨货。

【三人接过干饼,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柱子吃得太快,噎得直打嗝,小吏赶紧递给他一口水,阿福则把自己饼上的芝麻挑出来,粘在桌上的镜样上,假装是仙鹤的眼睛。】

第二幕:憨货们的“神操作”

场景一:工坊内堂日内

【两日后,工坊内堂里,铜胎已经打磨好,放在木桌上,泛着暗红色的光。小吏正在调螺钿胶,他把鱼鳔、松脂和朱砂放在陶罐里,用木棍搅拌,脸上沾了不少红色的胶液。】

小吏:(一边搅拌一边念叨)鱼鳔三钱,松脂五钱,朱砂一钱……没错,这次肯定没错。

阿福:(手里拿着剪刀,正在剪一块白色的螺钿片,要剪成弹琴高士的衣袖)小吏哥,你这胶闻着咋有点酸?是不是鱼鳔放坏了?

小吏:(赶紧凑过去闻了闻,皱着眉头)不可能,这鱼鳔是老张昨天刚送来的,新鲜着呢。说不定是朱砂的味道,《考工记》里说朱砂“味辛,微酸”,正常!

【柱子扛着一块磨好的铜片进来,刚要放到桌上,脚底下被木凳绊了一下,铜片差点砸到阿福手里的螺钿片。】

柱子:(赶紧稳住铜片,吓得脸都白了)俺的娘,差点砸了阿福的活!

老班头:(从外面进来,正好看见这一幕,气得吹胡子瞪眼)柱子!你走路没长眼?这铜片要是砸了螺钿片,咱们三日内别想完工了!

【就在这时,李监造背着手走进来,穿着青色襕衫,身后跟着两个小吏。他看见桌上的铜胎和螺钿片,皱了皱眉头。】

李监造:老班头,这镜子的半成品怎么样了?三日后可是要送上去的,要是不合规制,你我都担待不起。

老班头:(赶紧上前,脸上堆着笑)李监造放心,马上就能嵌螺钿了,保证符合规制。

李监造:(走到桌前,拿起一块螺钿片看了看)这螺钿片的光泽倒是不错,就是不知道嵌上去会不会掉。小吏,你调的胶怎么样?

小吏:(赶紧放下木棍,双手背在身后,幞头滑到肩膀上)回李监造,按照《考工记》的配方调的,鱼鳔、松脂、朱砂,保证粘得牢!

李监造:(点了点头,又看了看柱子)这铜胎打磨得还行,就是你这工匠,怎么手上还沾着萝卜缨子?干活要专心,别总想着吃。

柱子:(赶紧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俺知道了,李监造,下次再也不把萝卜带到工坊了。

李监造:(又看了看阿福,发现他手里的螺钿片剪成了仙鹤的形状,比镜样上的大了一圈)阿福,你这仙鹤的螺钿片怎么这么大?镜样上的仙鹤可没这么肥。

阿福:(赶紧把螺钿片藏到身后)俺觉得肥点好看,显得有福气,符合……符合盛唐气象!

李监造:(愣了一下,然后笑了)你这小子,还知道盛唐气象。不过规制就是规制,赶紧改小,要是再出错,仔细你的皮。

【李监造说完,背着手走了。老班头松了口气,转身瞪了三人一眼。】

老班头:你们三个,听见没?赶紧改,要是再出岔子,俺就把你们都撵回乡下种地去!

场景二:工坊内堂夜内

【夜晚,工坊里点着几盏油灯,昏黄的灯光照在木桌上。三人还在干活,柱子正在打磨一块小铜片,用来修补之前磨出的划痕;小吏正在重新调螺钿胶,这次他把配方写在纸上,贴在眼前;阿福则在剪螺钿片,把刚才剪大的仙鹤改小。】

柱子:(一边打磨一边打哈欠)班头,俺困了,能不能先睡一会儿,明天再干?

老班头:(坐在一旁,手里拿着针线缝补破了的麻布围裙)困也得忍着,三日后就要交活,你要是敢睡,俺就用针扎你眼皮。

小吏:(突然叫了一声,手里的木棍掉在地上)不好!俺刚才调胶的时候,把松脂放多了,现在胶都凝固了!

阿福:(赶紧凑过去看)真的凝固了,像块石头一样,这可怎么办?

老班头:(赶紧走过去,拿起陶罐看了看,气得把陶罐往桌上一放)你这憨货!说了多少遍,配方不能记错,现在胶凝固了,明天怎么嵌螺钿?

柱子:(突然一拍大腿)俺有办法!俺家娃上次把麦芽糖弄凝固了,俺用开水烫了烫就化了,咱们也用开水烫烫这胶?

小吏:(皱着眉头)《考工记》里没说过用开水烫胶,会不会把胶烫坏了?

老班头:(想了想,咬了咬牙)管不了那么多了,试试再说!柱子,去烧壶开水来!

【柱子赶紧跑出去烧开水,不一会儿就端着一壶开水回来。老班头把陶罐放在开水里烫,不一会儿,凝固的胶果然慢慢化了。】

阿福:(高兴地拍手)柱子哥,你这办法真行!比《考工记》里的办法还好用。

小吏:(挠了挠头)看来《考工记》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还得靠土办法。

老班头:(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行了,别高兴得太早,赶紧把胶调好,连夜把螺钿嵌上去,争取明天早上完工。

【四人忙活了一整夜,油灯换了好几盏,直到天快亮的时候,终于把所有的螺钿片都嵌到了铜胎上。镜背上的高士宴乐纹栩栩如生,弹琴的高士手指放在琴弦上,饮酒的高士手里拿着酒杯,旁边的仙鹤展开翅膀,树上的叶子一片片清晰可见,螺钿片在灯光下泛着珍珠母的光泽,漂亮极了。】

第三幕:显眼包的高光时刻

场景一:工坊内堂日内

【第二天早上,阳光透过工坊的窗户照进来,落在嵌好螺钿的铜镜上,反射出五彩的光。老班头拿着铜镜,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班头:不错不错,这次没出岔子,螺钿嵌得严丝合缝,花纹也好看,李监造肯定满意。

柱子:(凑过来看,手里拿着个刚拔的萝卜)班头,俺觉得这镜子比上次做的铜盆好看多了,要是送进长安,皇帝会不会赏咱们钱?

小吏:(把《考工记》放在桌上,幞头终于戴正了)按照《考工记》的标准,这镜子算是“上工之作”了,皇帝说不定会赏咱们宫束班一块匾额。

阿福:(指着镜背上的仙鹤)班头,你看俺剪的仙鹤,是不是比镜样上的还好看?俺还在仙鹤的翅膀上刻了几根细纹路,不仔细看都看不见。

老班头:(笑着拍了拍阿福的头)你这小子,就知道偷偷加东西,不过这次加得不错,显得仙鹤更活了。

【就在这时,李监造带着几个小吏走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紫色官服的人,是少府监的少卿。】

李监造:(笑着上前)老班头,镜子做好了吗?这位是少府监的王少卿,特意来看看这面镜子。

老班头:(赶紧拿着镜子上前,双手递过去)回王少卿、李监造,镜子做好了,请您过目。

王少卿:(接过镜子,仔细看了看,眼睛一亮)不错不错,这螺钿嵌得真是精致,高士宴乐纹刻画得栩栩如生,螺钿的光泽也很好,比之前送来的那几面镜子都强!

李监造:(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这都是老班头和宫束班的工匠们用心做的,他们虽然有时候有点憨,但是干活很认真。

王少卿:(笑着说)憨点好,憨人干活踏实。老班头,你们宫束班这次立了功,我会向陛下禀报,给你们宫束班赏钱,再赏一块“巧夺天工”的匾额。

老班头:(赶紧跪下磕头)谢王少卿!谢陛下!

柱子、小吏、阿福:(也跟着跪下磕头)谢王少卿!谢陛下!

王少卿:(扶起老班头)起来吧,别磕头了。这面镜子我要带回长安,献给陛下,你们等着好消息吧。

【王少卿拿着镜子,满意地走了。李监造拍了拍老班头的肩膀。】

李监造:老班头,这次不错,没给我丢脸。以后继续好好干,别再出岔子了。

老班头:(笑着说)一定一定,李监造放心,下次咱们还能做出更好的铜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