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367章 唐《冶金1》

第367章 唐《冶金1》(2/2)

目录

老憨:(哈哈大笑)当然能!俺们来这儿就是为了传艺的。只要你们愿意学,俺们就把这灌钢法毫无保留地教给你们!

【众铁匠一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李匠头也笑着拍了拍老憨的肩膀,工坊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第二幕:耐心授艺,化解难题

场景三:城西工坊打铁区-日-内

【接下来的几天,老憨每天都带着二憨、三憨在工坊里教众铁匠灌钢法。这天,老憨正在给大伙讲解如何调配封泥,二憨在一旁演示,三憨则在帮着整理材料。】

老憨:这封泥的调配可是关键,草木灰和石英砂的比例要是错了,要么生铁化不开,要么熟铁渗碳不够。你们看,像二憨这样,先把草木灰和石英砂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混在一起,再加点水,搅拌均匀,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

【众铁匠围在一旁,认真地看着,有的还拿出小本子记下来。王铁匠也在其中,他一边看一边时不时地提问。】

王铁匠:老憨师傅,要是没有石英砂,用别的东西代替行不行啊?俺们村里有时候不好找石英砂。

老憨:(想了想)要是实在没有石英砂,用磨碎的瓷片也行,不过效果可能会差一点。到时候你们可以先试试,要是不行再想别的办法。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铁匠突然喊了起来,他手里拿着一块刚从炉子里取出来的钢坯,脸上满是焦急。】

年轻铁匠:老憨师傅,你快看看,我这钢坯怎么回事啊?外面都烧化了,里面还是生的。

【老憨赶紧走过去,拿起钢坯仔细看了看,又摸了摸温度。二憨和三憨也凑了过来,众铁匠也都围了过来,想看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老憨:(皱着眉头)你是不是把生铁和熟铁放反了?而且封泥的时候,是不是没把缝隙封严实啊?

年轻铁匠:(挠了挠头)好像……好像真把生铁和熟铁放反了,封泥的时候也没太注意,以为随便封上就行。

老憨:(叹了口气)你呀,咋这么马虎呢?生铁要放在熟铁中间,这样才能让铁水渗到熟铁里去。封泥要是没封严实,热量都跑光了,里面的铁自然烧不熟。来,我再给你演示一遍,你仔细看着。

【老憨重新取来熟铁和生铁,按照正确的方法摆放好,又仔细地用封泥把它们包裹起来,边做边讲解注意事项。年轻铁匠在一旁认真地看着,时不时地点点头。】

三憨:(小声对二憨说)师哥,你看他刚才那慌张的样,跟你上次把风箱拉太快,把炉火吹灭了一样。

二憨:(瞪了三憨一眼)你还好意思说我,上次你把泥调得太稀,差点把整个铁堆都泡坏了。

老憨:(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头瞪了他们一眼)你们俩别在这儿拌嘴,过来帮忙。二憨,你去把炉火再烧旺点;三憨,你去准备好锻打的工具,等会儿钢坯烧好了,咱们还要锻打呢。

【二憨和三憨赶紧应了一声,分头去做事。众铁匠看着老憨耐心地教导年轻铁匠,都暗暗佩服,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场景四:城西工坊后院-晚-外

【傍晚,工坊里的活计都做完了,众铁匠都回家了,老憨、二憨、三憨坐在工坊后院的石凳上,看着天上的星星。】

二憨:(伸了个懒腰)师傅,这几天教他们手艺,可真累啊,不过看着他们学会了,还挺有成就感的。

三憨:是啊师傅,今天赵掌柜还来跟我说,想用咱们的灌钢法打一批兵器,送到军营去呢。要是成了,咱们工艺门的名声就更大了。

老憨:(笑着点点头)嗯,这都是好事。咱们工艺门的手艺,就是要传给更多的人,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用上好钢,造出好兵器、好农具。不过你们俩也不能骄傲,以后还要好好钻研手艺,把灌钢法再改进改进,让它变得更好用。

【就在这时,李匠头提着一壶酒和几个小菜走了过来,笑着递给老憨。】

李匠头:老憨师傅,这几天辛苦你们了,我特意弄了点酒菜,咱们喝点,聊聊天。

老憨:(接过酒壶,高兴地)哎呀,李匠头太客气了,来,二憨、三憨,咱们一起喝。

【几人围坐在石凳上,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聊起了工坊的未来,聊起了灌钢法的传承,夜色中传来他们阵阵的笑声。】

第三幕:艺满长安,声名远扬

场景五:城西工坊-日-内

【一个月后,城西工坊用灌钢法打造的第一批兵器出炉了。赵掌柜带着几个伙计来到工坊,想要验收这批兵器。李匠头、老憨、二憨、三憨以及众铁匠都围在一旁,紧张地等待着。】

赵掌柜:(拿起一把长刀,拔出刀鞘,刀刃寒光闪闪)好刀!真是好刀!你们看这刀刃,又亮又锋利。来,试试它的硬度。

【一个伙计拿来一块厚铁板,赵掌柜拿起长刀,用力向铁板砍去,只听“咔嚓”一声,铁板被砍出一道深深的痕迹,而刀刃却完好无损。】

赵掌柜:(兴奋地拍手)太好了!这刀的硬度和锋利度都比我之前买的兵器强多了。李匠头,老憨师傅,这批兵器我很满意,以后我就跟你们工坊长期合作了!

李匠头:(高兴地)太好了赵掌柜!有你的支持,咱们工坊以后肯定能发展得更好。这还得多亏了老憨师傅他们,要是没有他们传的灌钢法,咱们也打不出这么好的兵器。

老憨:(笑着说)李匠头客气了,这也是大伙一起努力的结果。只要咱们把这灌钢法好好传承下去,以后肯定能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

【消息很快传遍了长安,不少工坊都派人来城西工坊学习灌钢法,老憨也毫不吝啬,把灌钢法的技艺教给了更多的人。工艺门“憨货”的名声也在长安传开了,不过这次,“憨货”不再是贬义词,而是成了对他们朴实、执着、乐于传艺的称赞。】

场景六:长安街头-日-外

【几天后,老憨带着二憨、三憨走在长安街头,准备离开长安,去下一个地方传艺。街上的人们看到他们,都热情地打招呼。】

路人甲:这不是工艺门的老憨师傅吗?听说你们的灌钢法可厉害了,造出的兵器特别好。

路人乙:是啊,我家男人就在工坊里干活,学了你们的灌钢法,现在打的铁比以前好多了,工钱也涨了不少,真是谢谢你们了!

二憨:(笑着对老憨说)师傅,你看,咱们现在成名人了!

三憨:是啊师傅,以后咱们去别的地方传艺,肯定会更顺利的。

老憨:(欣慰地看着街上的人们,又看了看二憨和三憨)咱们不是名人,咱们就是一群传手艺的“憨货”。只要能把好手艺传给更多的人,让大伙都能用上好东西,咱们就满足了。走,咱们去下一个地方,把灌钢法接着传下去!

【老憨带着二憨、三憨,背着工具箱,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城外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光,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长安的街头,但灌钢法的技艺却在长安扎下了根,并且会一直传承下去,造福更多的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