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唐《大雁塔》(2/2)
小木匠:(恍然大悟,拍了下脑袋)原来是这样!谢谢李师傅!
老班头:(看着小木匠的图纸,点了点头)行,就按李师傅说的改。咱宫束班虽然憨,但不傻,别人的好法子,咱得学!
【接下来的几天,宫束班状况不断:柱子砌砖时把砖块放反了,导致墙面凹凸不平;小木匠算错了木料的长度,锯短了好几根木柱;老班头在检查木架时,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来,幸好只是擦破了皮。】
柱子:(看着歪歪扭扭的砖墙,沮丧地说)班头,俺是不是太笨了?连砖都砌不好。
老班头:(拍了拍他的肩膀,手上的伤口还渗着血)笨咋了?笨就多练!俺年轻的时候,锯木头能把自己的手锯破,现在不也成了班头?干活哪有不犯错的,重要的是别重复犯同一个错。
小木匠:(拿着重新画好的图纸,递给老班头)班头,我把木料的尺寸重新算了一遍,还请教了李师傅,这次肯定没错!
老班头:(接过图纸,看了看,咧嘴笑了)好小子,进步挺快!走,咱接着干,不能让别人看扁了咱宫束班!
第三幕:攻坚——憨货们的“死磕”时刻
场景三:大雁塔第四层施工现场
【半年过去,大雁塔已经建到了第四层,塔身越来越高,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天,天空飘着小雨,工人们都躲在工棚里避雨,只有宫束班三人还在塔身上检查木架。】
柱子:(浑身湿透,牙齿打颤)班头,雨这么大,要不咱先下去吧?这木架滑溜溜的,太危险了。
老班头:(趴在木架上,用手摸着木梁的连接处,眉头紧锁)不行,昨天李师傅说第四层的木架有点松动,要是不修好,等砌上砖,整个楼层都会塌。(说着,从怀里掏出锤子,敲了敲木楔)你看,这木楔松了,得重新钉紧。
小木匠:(拿着油纸伞,站在塔下,抬头喊)班头!柱子!你们小心点!我把钉子和木楔都准备好了,给你们递上去!
【突然,一阵大风刮来,塔身上的木架摇晃了一下,柱子没抓稳,差点掉下去,幸好他死死抱住了一根木梁。】
柱子:(吓得声音发抖)班头!俺……俺有点怕……
老班头:(稳住身体,对柱子喊)别怕!抓住木梁,别松手!你想想,等塔建好了,你站在塔顶,能看到整个长安的景色,多威风!(说着,慢慢爬过去,从怀里掏出绳子,系在柱子的腰上)把绳子系紧,咱慢慢来。
【这时,玄奘法师撑着伞走过来,看着塔身上的三人,眼里满是担忧。】
玄奘法师:(对塔上喊)三位师傅,雨势渐大,先下来避雨吧,安全要紧。
老班头:(探出头,对玄奘法师笑了笑)法师放心,俺们再钉几根木楔就下来。这塔是用来放经卷的,要是不结实,俺们对不起您的信任。
【过了半个时辰,三人终于从塔上下来,浑身湿透,像落汤鸡一样,但脸上却带着笑容。】
小木匠:(掏出图纸,兴奋地说)班头!我刚才在塔上观察,发现第四层的拱门有点歪,要是按原来的图纸砌砖,拱门会不对称,我想把拱门的弧度调整一下,这样既好看又稳固!
李工匠:(从工棚里走出来,拍了拍小木匠的肩膀)好小子,观察得挺仔细!这拱门的弧度确实是个难题,西域的拱门样式和咱们中原的不一样,得结合起来改。(说着,拿起笔在图纸上画了起来)你看,这样调整弧度,既能保留西域风格,又符合咱们中原的营造习惯。
老班头:(看着图纸,点了点头)行,就按你们说的改!咱宫束班虽然是一群憨货,但干起活来,不含糊!
【接下来的几个月,宫束班和其他工匠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了让塔身更稳固,老班头带着柱子用“错缝砌筑”的方法砌砖,每一块砖都要反复调整位置;小木匠结合西域的图纸和中原的营造技艺,改进了塔檐的结构,让塔檐既美观又能挡雨;李工匠则教会了他们如何计算砖石的承重,避免塔身因重量过大而坍塌。】
第四幕:封顶——憨货们的“高光时刻”
场景四:大雁塔第七层塔顶
【三年过去,大雁塔终于建到了第七层,只差最后封顶。这天,长安的百姓都来围观,玄奘法师站在塔下,双手合十,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监工官:(拿着令牌,高声宣布)今日大雁塔封顶,各位工匠师傅辛苦了!圣上有旨,凡参与建塔者,皆有赏赐!
柱子:(站在塔顶,兴奋地大喊)俺们宫束班也建塔了!七层塔!俺柱子没给村里丢脸!
小木匠:(拿着图纸,看着完工的塔身,眼里闪着泪光)班头,我们做到了!这塔比我当初画的图纸还要好看!
老班头:(站在塔顶,望着远处的长安城,嘴角咧开大大的笑容,手上的老茧在阳光下格外明显)是啊,做到了。当初还以为这活干不下来,没想到,咱这群憨货,还真把塔建起来了。
【玄奘法师走上塔,来到三人面前,双手合十,深深鞠了一躬。】
玄奘法师:(温和地说)三位师傅,多谢你们。这大雁塔能顺利完工,离不开你们的辛苦付出。你们虽然常说自己是“憨货”,但你们对工艺的执着,对信念的坚守,比任何聪明才智都珍贵。
李工匠:(凑过来,拍了拍老班头的肩膀)老班头,没想到你们这群憨货还真有两下子!以后再有大活,咱还一起干!
老班头:(笑着说)好!以后有活,咱宫束班随叫随到!不过,下次可别再让咱建七层塔了,这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围观的百姓爆发出一阵笑声,阳光洒在大雁塔上,塔身的砖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座矗立在长安城中的丰碑。宫束班三人站在塔顶,虽然脸上满是尘土和汗水,但眼神却格外明亮——他们这群“憨货”,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一座流传千年的建筑。】
尾声
【多年后,长安城中,一个小孩拉着爷爷的手,指着大雁塔问:“爷爷,这座塔是谁建的呀?”爷爷笑着说:“是一群叫宫束班的工匠建的,他们虽然看起来粗鲁莽撞,却是一群最执着、最可爱的人。”小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抬头望着大雁塔,塔身上的砖石,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那群“憨货”建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