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唐《崇圣三塔》(2/2)
木勺:班头,这地基的尺寸俺总觉得不对,按照图纸,主塔的地基应该是正方形,可俺量了好几次,都有点偏长方形。
老班头:(拿出水平仪,趴在地上测量)你这憨货,量的时候怎么不找平?你看,这地面一边高一边低,量出来能准吗?(说完,指挥工匠们用土把低洼的地方填平,重新测量)
【铁蛋蹲在石料堆旁,手里拿着一块青石,仔细打磨。当地工匠走过来,看到他打磨的石料,忍不住称赞。】
当地工匠:铁蛋师傅,您打磨的石料真光滑,比俺们打磨的还好。不过这青石太硬,打磨起来费力气,俺们有个法子,用苍山的泉水泡一泡石料,再打磨就容易多了。
铁蛋:(抬头看了看当地工匠,点点头)谢谢。(说完,抱起石料,往不远处的泉水边走去)
【几天后,地基打好了,开始砌塔身。工匠们拿着青石砖,用灰浆砌墙。可刚砌了几层,就发现塔身有点歪。李监工看到后,气得跳脚。】
李监工:你们这群饭桶!连塔身都砌不直,这塔要是建起来,不等完工就塌了!大理寺卿明天要来视察,你们要是搞砸了,俺饶不了你们!
【老班头心里也着急,围着塔身转了好几圈,突然看到旁边的竹竿。】
老班头:(眼睛一亮)有了!木勺,你去砍几根长竹竿,一头固定在塔身上,另一头固定在地上,用墨斗弹线,看看塔身歪了多少。石头,你去搬几块重石料,放在塔身倾斜的一侧,压一压,再慢慢调整。
【木勺和石头连忙照做,竹竿立起来后,用墨斗弹线,果然看出塔身向西歪了两寸。石头搬来几块重石料,放在塔身东侧,老班头指挥工匠们慢慢调整砖块的位置,用灰浆填补缝隙。】
铁蛋:(突然开口)灰浆……加一点苍山的红土,更结实。
老班头:(点点头)对!王工匠,你们当地的红土在哪?快拿点来!
【当地工匠拿来红土,加入灰浆中,重新搅拌。工匠们用新的灰浆砌砖,塔身慢慢变直了。】
第二场:崇圣寺工地-日-外
【大理寺卿带着随从来到工地,李监工连忙上前迎接。老班头和宫束班的工匠们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大理寺卿。】
大理寺卿:(走到塔基旁,用脚踢了踢地基,又看了看塔身)这地基打得挺结实,塔身也直了不少。你们刚来的时候,李监工还跟朕说你们不行,现在看来,倒是有点本事。
老班头:(连忙拱手)大人过奖了,都是小人们瞎琢磨,还有当地工匠的帮忙。这造塔是个精细活,小人们虽然笨,但会一点一点慢慢做,保证把塔建好。
大理寺卿:(点点头)好!朕相信你们。这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朝廷安抚西南的象征,你们一定要用心建造,不能有半点马虎。需要什么材料、人手,尽管跟李监工说,朝廷会全力支持。
【宫束班的工匠们听到这话,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石头挠着头憨笑,木勺拿着图纸激动地晃来晃去,铁蛋的嘴角也微微上扬。】
宫束班造塔记
第四幕:终成三塔,憨货们的荣耀时刻
第二场:崇圣寺塔下-日-外
【夕阳的金辉铺满塔身,千寻塔的密檐投下层层叠叠的影子,像给大地绣上了精致的纹路。百姓们围着宫束班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问着,热闹得像赶大集。】
石头:(挠着后脑勺,傻笑着举起胳膊)俺每次推独轮车,都在车把上绑根绳子,让俩小徒弟在前面拉,俺在后面推,再陡的坡也能上去!就是有次绳子断了,砖块撒了一地,俺还被班头揍了一巴掌。
【人群里爆发出笑声,老班头瞪了石头一眼,却忍不住嘴角上扬。木勺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土里画着三塔的轮廓,一群孩子围着看,眼睛亮晶晶的。】
木勺:(指着地上的画)看见没?主塔要比南北两塔高一大截,这样才好看。俺当初画错了八回图纸,班头把俺的笔都扔了三次,最后还是铁蛋帮俺磨了新笔尖,俺才画对的。
【铁蛋站在一旁,手里的石料被夕阳照得泛着暖光。有个穿粗布衣裳的少年凑过来,小心翼翼地碰了碰他手里的石料。】
少年:师傅,这石头打磨得真光,您能教俺吗?
铁蛋:(看了少年一眼,慢慢点头)先练……握凿子,三个月。(说完,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石料,递给少年)这个,练手。
【少年激动地接过石料,紧紧攥在手里。老班头走到千寻塔下,伸手摸了摸塔身的砖块,粗糙的指尖划过砖缝里的红土灰浆,眼里满是感慨。】
老班头:(对着百姓们高声说)这塔啊,不是俺们宫束班一群憨货能建成的。王工匠教俺们用苍山青石,当地乡亲们帮俺们运材料,连宫里都给俺们送来了最好的铁箍。这塔,是咱大唐所有人的心血!
【人群里响起阵阵掌声,有人高喊“好工匠”,声音在苍山脚下回荡。李监工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悄悄抹了抹眼角,又赶紧挺直腰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第三场:崇圣寺客房-夜-内
【宫束班众人围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大理当地的饵块、乳扇,还有一壶米酒。老班头举起酒碗,脸上带着醉意。】
老班头:(声音有些沙哑)来,咱干了这碗酒!三年了,从长安到大理,咱吃了不少苦,也闹了不少笑话。石头摔了八十回跤,木勺画错了十二回图纸,铁蛋磨坏了三十把凿子……但咱把塔建起来了!
【三人举起酒碗,重重撞在一起,米酒洒了出来,溅在桌上。】
石头:(喝了一大口酒,咧着嘴笑)俺现在能一口气推三车砖了!回去俺要给俺娘看看,俺不是只会扛木头的憨货!
木勺:(从怀里掏出那张完整的三塔图纸,小心翼翼地铺在桌上)俺要把这图纸带回长安,挂在工坊最显眼的地方,让所有人都知道,俺木勺也能画出像样的塔图纸!
铁蛋:(看着图纸上的三塔,轻声说)塔在……俺们在。
【老班头看着三个徒弟,眼眶发红,他拿起酒碗,又喝了一口。窗外,月光洒在千寻塔的塔尖上,像给塔戴了一顶银冠。】
第五幕:归乡与传承,憨货们的新征程
第一场:崇圣寺外-日-外
【离别之日,大理的百姓们早早地站在路边,手里拿着鸡蛋、饵块,要送给宫束班众人。王工匠带着当地工匠们赶来,手里捧着一块刻着“匠心传世”的木牌。】
王工匠:(把木牌递给老班头)老班头,这是俺们大伙的心意。你们教会了俺们长安的营造法子,俺们也把大理的材料诀窍告诉了你们。这木牌,就当是咱两地工匠的念想。
老班头:(接过木牌,紧紧抱在怀里)王工匠,多谢了。以后要是有机会,俺一定带着徒弟们再来大理,看看这三塔。
【李监工骑着马,手里拿着朝廷的文书,走到老班头面前。】
李监工:(表情严肃,却难掩不舍)老班头,朝廷的文书,你们可以启程回长安了。这三年,是朕不对,总觉得你们不行,现在朕服了。以后工部要是有大工程,朕一定第一个推荐你们宫束班!
老班头:(拱手行礼)大人客气了。俺们就是一群手艺人,只求把活干好。
【宫束班众人推着独轮车,车上放着工具、图纸,还有百姓们送的礼物。他们走在路边,百姓们挥手告别,孩子们跟着跑了一段路,直到看不见三塔的影子才停下。】
第二场:长安朱雀大街-日-外
【数月后,宫束班一行人回到长安。朱雀大街上,百姓们围过来,好奇地问着造塔的经历。老班头把“匠心传世”的木牌挂在工坊门口,木勺把三塔图纸贴在墙上,石头和铁蛋则给街坊邻居们演示打磨石料、画图纸的手艺。】
【有个穿着绸缎的富商走进工坊,看到墙上的三塔图纸,眼睛一亮。】
富商:(指着图纸)老班头,这塔是你们建的?真是宏伟!俺想在城西建一座楼阁,能不能请你们来造?
老班头:(笑着点头)当然能!只要您信得过俺们这群憨货,俺们保证把楼阁造得结实又好看!
【工坊里又热闹起来,木勺拿着笔开始画楼阁图纸,这次的线条工整笔直;石头扛着木头,脚步稳健,再也不会撞掉房梁上的竹篮;铁蛋坐在门槛上,打磨着一块石料,石粉落在衣服上,像撒了层白霜,可他的眼神里满是坚定。】
第三场:宫束班工坊-黄昏-内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工坊里。老班头坐在椅子上,看着徒弟们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墙上的三塔图纸和门口的“匠心传世”木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老班头:(心里默念)俺们宫束班,虽然是一群憨货,没读过多少书,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俺们知道,只要把手艺练扎实,把活干仔细,就能造出传世的好东西。这崇圣寺三塔,不是结束,是俺们的开始。
【木勺举着刚画好的楼阁图纸跑过来,石头扛着木头跟在后面,铁蛋手里拿着一块打磨好的石料。三人围在老班头身边,眼里满是期待。】
木勺:班头,您看这图纸咋样?这次肯定没错!
石头:俺已经把木头准备好了,明天就能开工!
铁蛋:石料……都选好了,很结实。
【老班头点点头,站起身,拿起桌上的刨子,用力刨了一下木头,木屑纷飞。夕阳下,工坊里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他们的笑声和工具的碰撞声,在长安的黄昏里,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