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艺之神 > 第402章 唐(乐器)3

第402章 唐(乐器)3(1/2)

目录

唐宫木趣:宫束班制鼓记

人物表

-老木:宫束班掌事,年近五十,手艺精湛但性子慢,总爱拿着尺子敲木料“找茬”

-阿吉:二十出头,力气大却毛手毛脚,砍木柴能劈歪案板,却对新奇玩意儿最上心

-小墨:十八九岁,心思细,会刻木头纹样,总揣着块炭条在木头上画小玩意儿

-老胡:四十来岁,曾在西域待过几年,见过羯鼓,嘴里总念叨“当年在龟兹城,那鼓声能震得葡萄架晃”

-李三郎:路过的乐师,常来宫束班讨块好木料做琴,懂乐器形制

第一幕:闲得发慌的宫束班

【场景】长安城外,宫束班作坊。院内堆着刚运来的樟木、桑木,墙角晒着几串干枣,作坊里散落着刨子、凿子、墨斗。老木坐在门槛上,拿着尺子敲一块樟木板,阿吉蹲在地上削木楔子,却把木楔子削成了歪歪扭扭的“小扁担”。

阿吉:(把“小扁担”往地上一扔,挠着头)老木掌事,这几日宫里没传活计,再这么闲下去,我这手都快忘了怎么刨木头了!前日我去西市,见杂耍班子敲鼓,那鼓皮一震,连旁边卖胡饼的摊子都跟着晃,多带劲!

老木:(放下尺子,瞪了阿吉一眼)你那叫手生?是心野了!刨子都握不稳,还惦记敲鼓?宫束班做的是工艺门,讲究的是“木要直、纹要顺、榫要严”,不是让你瞎琢磨些热闹玩意儿。

小墨:(从怀里掏出炭条,在一块桑木板上画了只歪嘴的仙鹤)阿吉哥说得也没错,这几日确实太闲了。昨日我见坊市口有个西域来的乐师,背着个圆鼓鼓的东西,说叫“羯鼓”,敲起来比铜锣还响。

老胡:(从作坊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块刚刨好的梨木,眼睛一亮)羯鼓?我当年在龟兹城见过!那鼓身是用桑木做的,鼓皮得选羯羊的脊背皮,敲起来“咚咚”的,能把人的精气神都震起来!不像咱们长安的腰鼓,软乎乎的没劲儿。

老木:(眉头皱了皱,却没再反驳,伸手摸了摸身边的桑木板)羯鼓……我倒在《乐书》上见过记载,说“其状如漆桶,下承以牙床,击用两杖”。只是这玩意儿是乐师用的,咱们做工艺门的,哪懂鼓的门道?

阿吉:(一下子跳起来,拍了拍胸脯)懂不懂的,试试不就知道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咱们做一扇门要刨几十块木料,做个鼓还能难倒咱们?要是成了,以后咱们宫束班也有“响当当”的东西了!

小墨:(眼睛也亮了,把桑木板上的仙鹤涂掉,改画了个圆鼓鼓的鼓身)我可以在鼓身上刻花纹!刻上葡萄藤、卷草纹,跟西域的样式一样,多好看!

老胡:(把梨木放在石桌上,用手指敲了敲,听着木头的回声)桑木做鼓身最好,质地硬还不容易裂。我还记得龟兹的羯鼓,鼓身要做得“上窄下宽”,这样声音才能聚住。至于鼓皮,我认识西市卖皮革的老张,他那儿有羯羊皮,就是贵点……

老木:(沉默了片刻,拿起尺子敲了敲阿吉的脑袋)你小子,就会出馊主意。不过……(话锋一转,指了指院角的一堆桑木)那堆桑木是前几日宫里退回来的,说是纹路不够顺,做门不合适,扔了可惜。既然你们都想试试,那就折腾折腾,别耽误了正经活计就行。

阿吉:(欢呼一声,扛起一根桑木就往作坊里跑)哎!保证不耽误!我这就去锯木料!

【小墨赶紧跟上,老胡笑着捋了捋胡子,也拿起刨子跟了进去。老木看着几人的背影,摇了摇头,却也拿起一块桑木,凑到太阳底下仔细看起了木纹。】

第二幕:手忙脚乱的“制鼓大业”

【场景】三日后,作坊内。地上散落着锯下来的桑木废料,阿吉正拿着刨子刨鼓身,却把鼓身刨得一边厚一边薄;小墨蹲在旁边,用刻刀在一块桑木板上刻卷草纹,时不时抬头给阿吉“纠错”;老胡坐在角落里,正用砂纸打磨一根细木杖,说是做鼓槌;老木则拿着墨斗,在鼓身上弹墨线,脸色比前几日缓和了不少。

阿吉:(喘着粗气,把刨子往地上一放,看着手里歪歪扭扭的鼓身)不对劲啊,怎么越刨越歪?这鼓身要圆不圆,要方不方,活像个歪脖子的葫芦!

小墨:(放下刻刀,凑过来看了看,忍不住笑了)阿吉哥,你刨的时候只盯着一边,能不歪吗?老木掌事说了,要顺着木纹刨,还要用墨线比着,你倒好,凭着感觉来,跟砍柴似的。

老木:(走过来,用尺子量了量鼓身,眉头又皱了起来)差了三分!鼓身上窄下宽,上下直径得差一寸,你这倒好,左边差七分,右边差两分,敲起来声音肯定散。拿回去,重新锯一块桑木,这次我盯着你刨。

阿吉:(苦着脸,拿起桑木往锯子那边走)哎……早知道这么麻烦,还不如做门呢,至少门是方的,不容易歪。

老胡:(拿着打磨好的鼓槌走过来,敲了敲阿吉的鼓身,哈哈笑)你小子就是没耐心!当年我在龟兹看乐师做鼓,光刨鼓身就用了五天,每天只刨半寸,生怕刨歪了。你才刨了一天,就想成?来,试试我这鼓槌,要是鼓成了,敲起来肯定带劲!

小墨:(举起手里刻好的鼓边装饰,献宝似的递给老木)老木掌事,你看我刻的卷草纹!我还在纹路上留了点小凹槽,到时候刷上漆,颜色能沉进去,会更好看。

老木:(接过木饰,用手指摸了摸刻痕,点了点头)嗯,刻得还行,线条再顺一点就更好了。羯鼓是西域来的东西,花纹不用太复杂,太花哨反而显俗气。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李三郎背着一把琵琶走了进来,看见作坊里的景象,愣了一下。】

李三郎:(笑着走过来,指了指地上的鼓身)老木掌事,你们这是改行做乐器了?我还以为走错地方了,宫束班啥时候开始做鼓了?

老胡:(赶紧迎上去,把鼓槌递给李三郎)李乐师来得正好!我们正做羯鼓呢,你懂这个,快给我们指点指点!

李三郎:(接过鼓槌,敲了敲旁边一块桑木,听着声音)羯鼓啊,我熟!这鼓身得用“老桑木”,年份越久,声音越浑厚。你们这桑木是新料,得先阴干半个月,不然做出来的鼓容易裂。还有鼓皮,羯羊皮要选三岁以上的,太厚了敲不动,太薄了又没劲儿。

老木:(眼睛一亮,赶紧拉着李三郎坐下)这么讲究?我们还真不知道这些。那鼓身的尺寸,你知道具体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