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大宋天章阁建造记 —— 宫束班笑料百出录(1/2)
人物表
李木山:宫束班班头,五十余岁,经验丰富却性格急躁,常被手下“憨憨”们气得跳脚,腰间总挂着一把磨得发亮的鲁班尺,口头禅是“祖宗的手艺都被你们丢光咯!”
王二柱:二十出头,力气大但脑子不灵光,干活总爱“想当然”,最擅长把简单事搞复杂,梦想是成为“大宋第一木匠”。
赵小厨:原是酒楼厨子,因后厨失火无处可去,托关系进了宫束班,总把木匠活和做菜混为一谈,随身带着个油布包,里面装着菜刀和调料勺。
周书生:落第秀才,手无缚鸡之力,却爱掉书袋,总引用“《营造法式》云”,实际连锯子都拿不稳,一心想靠“才华”在工地上出人头地。
张监工:朝廷派来的监工,三十多岁,摆官架子,不懂建造却爱指手画脚,随身带着一本《大宋工程督查录》,实则只会念上面的官话套话。
刘老匠:宫束班的老匠人,七十岁上下,头发花白,性格温和,是李木山的“救火队员”,总能在关键时刻化解麻烦,手里常攥着一块被摩挲得光滑的木楔子。
一众工匠:宫束班普通成员,负责搭手、起哄,偶尔充当“背景板”,关键时刻也能帮上小忙。
第一幕:受命建阁,班头愁断肠
场景
大宋汴京,宫束班工坊,院内堆着木材、石料,锯子、刨子等工具散落各处,墙上贴着一张粗糙的天章阁图纸,几个工匠正围着图纸窃窃私语。
(幕启:李木山拿着图纸,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王二柱扛着一根比他还粗的木头,呼哧呼哧地跑进来,木头“哐当”一声砸在地上,震得尘土飞扬。)
王二柱:班头!您要的“顶梁柱”我给扛来了!您看这木头,多结实,我使劲儿敲了敲,一点都没裂!
(李木山顺着王二柱指的方向看去,那根木头歪歪扭扭,还带着几个大虫眼,他气得指着王二柱,手都在抖。)
李木山:王二柱!你眼睛是被浆糊糊住了?我要的是“直如松、坚如石”的顶梁柱,你这拿的是哪门子的“歪脖子树”?还使劲儿敲?我看你是想把天章阁建歪了,让咱们都去大理寺领罪!
(赵小厨端着一个木盆,里面装着一些木屑,凑了过来,他拿起一把木屑,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
赵小厨:班头,您别气,气坏了身子,还怎么掌勺……啊不,还怎么监工。我看这木屑挺好,要是加点面粉、葱花,再烙个饼,肯定香!上次我用松木屑烙的饼,二柱还吃了三个呢!
王二柱:对啊班头!小厨烙的饼是真好吃,就是吃完总觉得嘴里有点“木头味”。不过没关系,下次多放点酱油,肯定能盖住!
(李木山深吸一口气,刚想发作,周书生摇着一把折扇,慢悠悠地走了进来,折扇上写着“寒窗苦读十年”,他看到院内的景象,清了清嗓子。)
周书生:《营造法式》云:“凡选材,必择其直、择其坚,无虫蛀、无裂痕,方可用之。”二柱兄,你这选材,可是犯了“三忌”啊!一忌“歪”,二忌“蛀”,三忌“不辨材”,如此选材,恐难成大事啊!
王二柱:周书生,你别光说我,你上次拿锯子锯木头,锯了半天,木头没锯开,锯子倒断了两根,还说是什么“锯子不识好歹,敢与读书人作对”,最后还是刘老匠帮你锯开的,你还好意思说我?
(周书生脸一红,收起折扇,辩解道:“那是锯子质量不行,并非我手艺不精。我熟读《营造法式》,理论知识可比你们扎实多了!”)
(这时,张监工迈着方步走进来,身后跟着两个小吏,他看了一眼院内的混乱景象,皱了皱眉,从袖中掏出《大宋工程督查录》,念了起来。)
张监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宫束班于半年之内建成天章阁,阁需“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尽显大宋气象”,若逾期或质量不达标,严惩不贷!李班头,如今工期紧迫,你们这还乱糟糟的,可是想抗旨?
李木山:张监工息怒!并非小的们懈怠,实在是……您看这几位,一个拿歪木头,一个想拿木屑烙饼,一个只会掉书袋,小的实在是难啊!
(刘老匠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过来,他看了看那根歪木头,又看了看李木山,笑着说:“木山,别愁,这木头虽歪,但也不是不能用。咱们把它锯开,取中间直的部分,做个窗棂子,再雕上点花纹,也挺好看。至于选材的事,我下午带几个靠谱的去城郊的林场,再挑几根好木头,保管误不了工期。”)
李木山:还是刘老匠有办法!那行,就按刘老匠说的办。王二柱,你下午跟刘老匠去林场,再敢拿错木头,我就把你那“大宋第一木匠”的梦想,给你掰成八瓣!赵小厨,你别总想着烙饼,赶紧把工具归置好,下午跟我一起搭脚手架!周书生,你……你就负责给大家磨墨,把图纸再抄一份,别再抄错尺寸了!
周书生:放心吧班头!上次抄错尺寸,是因为墨汁太淡,这次我多放墨,保证每个字都黑得发亮!
(李木山看着三人,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里暗道:“天章阁啊天章阁,希望别毁在这群憨憨手里。”)
第二幕:搭建脚手架,笑料连环出
场景
天章阁建造工地,地基已打好,工匠们开始搭建脚手架,一根根竹竿、绳子堆在一旁,李木山站在高处,拿着喇叭(用铁皮做的简易喇叭)指挥。
(王二柱扛着几根竹竿,往脚手架上爬,他脚一滑,竹竿“哗啦”一声掉了下来,正好砸在赵小厨的头上,赵小厨手里的菜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赵小厨:哎哟!二柱你想谋杀啊!这竹竿要是再重点,我这脑袋就成“酱肘子”了!不行,晚上得让你请我吃个酱肘子,补补!
王二柱:对不住对不住!我不是故意的,就是这脚手架太滑了,我脚没踩稳。要不……我给你揉揉?我上次扛木头闪了腰,自己揉了揉就好了!
(王二柱说着,就要伸手去揉赵小厨的头,赵小厨赶紧躲开,还顺手拿起地上的调料勺,敲了王二柱一下。)
赵小厨:别碰我!你那手刚扛完木头,全是木屑,揉我头上,我还得洗头!再说了,揉头哪有揉肚子舒服,晚上你请我吃酱肘子,我就原谅你!
(周书生站在脚手架下,手里拿着毛笔和纸,想记录脚手架的搭建尺寸,他抬头看着高处的李木山,大声喊:“班头!《营造法式》云:‘脚手架之高,需与阁之高相契,每三尺需设一横杆,每五尺需设一竖杆,方可稳固。’您看这脚手架,现在高八尺,该设几根横杆,几根竖杆啊?”)
李木山:周书生!你不会自己算啊?三尺一根横杆,八尺就是两根多,那就设三根!五尺一根竖杆,八尺就是一根多,那就设两根!这么简单的算术,你读了十年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周书生:哎呀班头!读书人行事,讲究“精确”,岂能如此“估算”?《九章算术》云:“今有物,三尺为一段,八尺有几?答曰:二又三分之二段。”所以横杆应设两根,再加上一段三分之一的,竖杆同理……
(李木山听得头都大了,他拿起喇叭,对着周书生喊:“别跟我扯什么《九章算术》!你就按我说的办,设三根横杆,两根竖杆,再敢啰嗦,我就把你那本《营造法式》扔到护城河里!”)
(这时,张监工又来了,他看到王二柱在脚手架上摇摇晃晃,赶紧跑过去,指着王二柱喊:“那个工匠!你怎么站在上面摇摇晃晃的?要是摔下来,不仅你要受罚,李班头也得跟着倒霉!赶紧下来,重新搭!”)
王二柱:张监工,我这不是摇摇晃晃,我这是在“测试脚手架的稳固性”!您看,我晃了这么久,脚手架都没倒,说明它很稳固!
(王二柱说着,又使劲晃了晃,结果脚手架的一根绳子断了,他“啊”的一声,从上面摔了下来,正好摔在一堆稻草上,稻草溅得四处都是。)
张监工:你……你这是测试稳固性?我看你是想找死!李班头,你看看你手下的人,简直是无法无天!再这样下去,天章阁别想建成了!
(刘老匠赶紧走过来,扶起王二柱,又看了看断了的绳子,说:“张监工别气,二柱这孩子就是实诚,想测试稳固性也没找对方法。这绳子是用麻做的,时间长了容易断,我下午让工匠们换成麻绳加铁丝的,保证结实。至于二柱,让他歇会儿,别再上脚手架了,先去给大家烧开水吧。”)
李木山:对!王二柱,你去烧开水,别再碰脚手架了!赵小厨,你跟我一起修绳子,再敢提烙饼,我就让你喝一下午的开水!周书生,你负责看着稻草,别让风吹走了,要是少了一根,你就自己去城外割!
(三人不敢反驳,赶紧各自忙活去了,张监工看着李木山,冷哼一声:“李班头,我再给你一次机会,要是下次再出乱子,我就奏请皇上,撤了你的职!”说完,便甩袖而去。李木山看着张监工的背影,又看了看忙活的三人,无奈地叹了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