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开始了中医理论演讲(2/2)
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使命感。我深吸一口气,微笑着向大家问好:“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健康的知识。”
接着,我直入主题,说道:“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万病之源——感冒。”一提到感冒,大家都不陌生,毕竟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然而,真正了解感冒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的人却并不多。
“讲到感冒,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器官——肺。”我继续说道,“肺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负责呼吸,还与我们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当我们感染感冒病毒时,肺往往是最先受到攻击的部位之一。”
肺为魄之处,气之主,五行属金。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在我们深入探讨免疫力这个话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种常见的疾病——感冒。
感冒,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病,在中医的视角中却有着“万病之源”的称号。这是因为,如果感冒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它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其他病症,给身体带来更大的麻烦。
当我们不幸感冒并出现高烧症状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如何迅速降温。那么,在医院里,最快的退烧方法是什么呢?答案是打针和输液。尤其是输液,也就是俗称的“挂点滴”,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无论是何种疾病,一旦走进医院,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要求医生先给自己挂上三天点滴。这种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以至于“挂点滴”几乎成了去医院看病的标配。
大家不妨做个小实验,准备两个气球,一个气球保持原样,另一个气球则吹起来后再把气放掉。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吹过的那个气球,它的皮变得松弛且薄了许多。这就如同我们人体的血管,当我们进行打点滴时,其实就是将液体通过针头注入到静脉之中。一般来说,打点滴至少需要持续三天,每天两瓶。而感冒这种疾病,通常一年会在春秋两季各发作一次。如此一来,静脉便会经历反复的收缩和膨胀。长此以往,经过多年的积累,血管壁就会逐渐变薄。
想象一下,十年、二十年之后,当遇到一些重大事情时,人一着急上火,体内的血脉就会像汹涌的波涛一样冲击着已经变薄的血管壁,最终导致血管破裂,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大家是否知道,在中国,脑瘀血病人最小的年龄是多少呢?令人震惊的是,竟然只有8个月大!这样年幼的孩子,我已经见过太多太多了。大家都清楚,一岁以前的小孩,由于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在感冒发烧时是不能随意服用药物的。所以,一旦孩子生病,家长们往往只能带他们去医院打点滴。而这些可怜的小家伙们,只能在他们那被剃光的小脑袋上接受针头的“洗礼”。
孩子的脑袋如此之小,而点滴瓶却比脑袋还要大,这么多的液体源源不断地注入其中,大家是否曾深思过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后果呢?为什么小孩子常常会脾气暴躁呢?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小时候如果经常感冒发烧,一旦遇到事情着急上火,就很容易引发脑瘀血。
再看看如今中国的女性,二、三十岁的年纪,脸上却已经布满了皱纹。你们可曾问过她们,是否只要身体稍有不适,就会选择去挂吊瓶呢?要知道,输液是直接进入静脉的,刚刚输完的时候,由于毛细血管中的水分增多,皮肤会显得格外漂亮。然而,仅仅过了两天,这些水分就会被身体吸收掉,皮肤又会重新变得干燥。如此反复地充水膨胀和收缩,长此以往,皮肤自然就会变得松弛不堪了。
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