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 第65章 血粘度过高,寒症伤肾造成的血糖高

第65章 血粘度过高,寒症伤肾造成的血糖高(1/2)

目录

血黏度过高的情况下,即便服用各种药物,也难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在这里,让我们回顾一下之前提到的那位房地产老板。我之所以说他是假糖尿病,是有一定原因的。

当我询问他除了血糖高之外,是否还存在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时,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表示除了工资不高之外,其他指标都偏高,并且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

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检测血液黏稠度通常会发现其数值很高。这是因为肾脏在人体中扮演着过滤血液的重要角色。长期的血液黏稠度过高,会导致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肾脏这个滤网逐渐被堵塞。而脾脏运输过来的血糖无法顺利通过肾脏,自然就会导致检测出来的血糖指数升高。

一般来说,凡是血糖高且血液黏稠度也高的病人,都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即便是服用普通的降糖药物,血糖指数也不会下降,甚至会出现数值异常偏高的情况,一般都会达到18、19这样的高水平。在中医理论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肾不纳水谷的精微细化”,通俗来讲,就是肾不纳血糖。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要治疗的是肾脏,而非仅仅关注血糖本身。

在这种情况下,胰岛的分泌功能处于正常状态,这意味着运输机能也没有问题。然而,问题出在转化环节上,就像工厂里的原材料堆积如山,但机器却停止工作一样。所以,我们不能将责任归咎于运输方面,而应该关注工厂本身,也就是肾脏的问题。

因此,如果一般的降糖药物对降糖指标毫无作用,那么我们首先不应该将其视为糖尿病。还有一类糖尿病人,他们服用一般的降糖药物都无法起到作用,只有特定的几种降糖药物才能使指标下降。实际上,这是因为这些药物并非真正降低血糖,而仅仅是分解血糖。虽然检查指标显示降低了,但这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当遇到上述情况时,现代西医学往往会将患者归入糖尿病人群。这是因为医生主要依据指标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来判断疾病,而这种判断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你也不要埋怨医生,毕竟现代医学所采用的都是标准化的模式,医生们往往只能通过观察各项指标,并按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然而,有时候仅仅依靠这些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健康状况。如果你连“三多”(多饮、多食、多尿)这样典型的糖尿病症状都没有,只是检验指数偏高,而且即使服用了相应的药物,指数也没有明显下降,那么此时就不应该一味地盯着这些指标不放,而是要综合考虑更全面的情况。

就拿我曾经遇到的一个例子来说吧,那是在东北的某座城市,我见到了一位局长,他自称患有糖尿病。可是当我仔细观察他之后,却果断地告诉他:“你并没有糖尿病。”他听后,竟然也表示自己一直对这个诊断有所怀疑。要知道,在我所见过的众多糖尿病患者中,他可是唯一一个敢于质疑自己病情的人。

于是我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会怀疑自己没有糖尿病呢?”他告诉我,通常情况下,他的血糖值大约在10.05左右,按照一般的医学常识,糖尿病患者是绝对不能饮酒的,因为酒精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但奇怪的是,他只要一喝酒,血糖反而会立刻恢复到正常的6.0。

他满脸狐疑地看着我,追问道:“韩老师,您是怎么知道我不是糖尿病的呢?”

我微微一笑,反问道:“你是否曾经经历过一次极度寒冷的情况?大概是在20或者30多年前,而且当时你是光着双脚受的寒。”

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回忆着什么,但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我见状,接着说道:“正是因为你20多年前所受的那次大寒,才导致了你现在的状况。”

他终于抬起头,眼神有些迷茫,然后缓缓地向我讲述起他的过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