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 第230章 不要小视瘀堵对健康的危害

第230章 不要小视瘀堵对健康的危害(2/2)

目录

具体的判断(调理)小循环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感觉。当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酸、麻(木)、肿(胀)、疼(痛)、热、冷(凉)等感觉时,就说明这个部位可能存在瘀和堵的情况。而且,不同的感觉还能反映出瘀和堵的性质呢。比如说,酸就意味着供血速度变慢了。首先,血压流动速度慢,也就是心率慢,这可能会导致身体各部位供血不足。而酸的部位有“瘀”以及前方路有“堵”,这意味着气血在这些地方运行不畅。解决的办法是先在酸的部位进行刮痧温灸或拔罐温灸,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如果效果不明显,就需要进一步在“路”上寻找堵点。

麻是一种临时性或间隔性的感觉,比如坐久了腿会发麻。但如果经常出现麻的情况,那就说明某个区域存在瘀血。木则是彻底的瘀血或一段之内的堵塞,就像栓塞一样。对于麻的问题,解决方法同样是先在麻的地方进行刮痧温灸或拔罐温灸。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清瘀治疗。而对于“木”的疏通,一定要从回路的前头开始,也就是先给后面的瘀血和堵塞开路。

肿(胀)也是常见的问题,肿通常是某个部位有瘀血,而胀则是某一段堵塞了。对于肿的部位,可以直接进行拔罐温灸,严重的话还需要清瘀。胀的处理方法也是要在回路的前头开路。一般来说,肿和胀往往会交叉存在,所以在处理时也需要交叉进行。

最后,热的感觉意味着后面有堵塞,需要向后方查找堵点并进行开路。而冷(凉)则表示前方有瘀血堵塞,需要向前方查找堵点并进行开路。

查看身体局部变异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局部肥的情况,表现为肌肉松软,尤其是在胳膊和前胸等部位形成“耷拉肉”,这通常意味着前方出现了堵塞,导致身体在自我消耗(自己吃自己)。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主要原因是年老后供血能力下降。关于其原理和解决办法,可以参考“寿命长短取决瘀堵”这篇文章。

其次是局部胖的情况,即肌肉饱满。其原理和应对方法可参考“肥胖不同减法不同”这篇文章。

最后是局部瘦的情况,主要是局部萎缩。例如半身不遂患者,不灵便的一侧身体会出现萎缩;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一条腿萎缩的情况,这是因为前方堵塞,导致该部位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饿的)。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在前查找堵点并打通,具体原理和办法可参考“高血压自诊自疗”和“糖尿病自诊自疗”等相关文章;二是经常对萎缩部位进行按摩、刮痧温灸、拔罐温灸等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疏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经常刺激该部位,能够达到“求血”的效果,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局部缺肉,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后背中间脊柱的两个特定部位。其中一个部位是“驼背”的地方,另一个则是“弓腰”的区域。这是因为长期保持某种习惯姿势,导致脊椎发生轻微变形,或者受到挤压,从而造成堵塞,使得血液供应减少。

在一些人身上,可能会出现下身肌肉丰满,但上身却只能看到几个突出的骨节,没有肉的地方温度通常较低,甚至摸上去感觉凉凉的。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是上身有肉,下身却只有几个骨节,这种情况严重的话,连屁股都会发凉。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粘连”中的一种,被称为“肌骨粘连”。要打开这种粘连,主要的方法是沿着脊柱两侧,从上往下进行刮痧和温灸,以引导血液流通。如果能够拔住小罐的话,还可以配合拔罐和温灸来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局部毛孔粗大(重者中间有黑尖头,犹如即将长出黑头发一般),这意味着该部位存在瘀血现象,并且极有可能在与之相对应的器官内部也存在瘀血和堵塞(需结合个人感觉以及查体结果来加以证实)。对于面积较小且症状轻微的情况,只需进行数次刮痧和温灸即可得到有效解决;而对于面积稍大且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则需要在刮痧和温灸的基础上,再配合数次拔罐温灸来进行综合调理;倘若情况更为严重,则需要参考各个器官故障调理的相关文章来寻求解决方案。

局部增生,所谓的“增生”,指的是原本不应该生长却异常生长出来的组织(即多余的部分),例如后脑勺的横沟、竖沟,大椎穴处突出一个疙瘩,血海穴部位鼓起一个“小山包”等。这种情况最初是由于瘀血所致,即那些“回不去”的垃圾,它们在动脉的推动下,今天拱出一点,明天又拱出一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样的状况。如果后期触摸时感觉增生部位变得僵硬,那么就意味着出现了“增生加粘连”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首先通过按摩、刮痧或者走罐等方法,将增生部位打散,然后再清除瘀血并排出体外。局部黑点(鱼鳞斑),其分布十分均匀,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部位,通常以小腿和胳膊等容易遭受风寒侵袭的地方较为常见。尤其对于那些喜爱穿着裙子的女士来说,她们的小腿部位往往会更为明显地呈现出这种症状,严重者甚至小腿上还会出现所谓的“鱼鳞斑”。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寒瘀”所导致的结果。具体而言,胳膊越往上,以及腿部从大腿开始,越是靠近身体内部,就意味着寒瘀的程度越发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如果症状较为轻微,可以尝试通过刮痧温灸和拔罐温灸等方法来缓解;而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则需要参考“利用拍痧器查找瘀堵”的相关内容进行处理。

局部青筋的出现,意味着毛细血管已经被堵塞,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手腕部位到胳膊肘之间,以及鬓角处。在腿部,则表现为静脉曲张。其原理和处理方法可以参考“人老为什么脚先衰?”这一章节的内容。

此外,如果局部出现了痣,而且是那种凸起于皮肤表面的,而非与生俱来的那种扁平的痣,那么这往往表明与之相对应的器官内部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瘀堵问题。

最后,局部过敏现象的产生,说明体内的垃圾已经大量聚集。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刮痧拔罐等方式将瘀积导出,或者进行清瘀处理,通常就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局部脓包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体内的毒素正在向外拱出。这就如同火山喷发一般,是身体内部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要理解这种现象的原理和应对方法,我们可以参考“斑痘理疗”的相关知识。

所谓“三摸”,即摸脉搏、摸肌肉、摸皮肤,这是一种通过触感来了解身体状况的方法。首先,摸脉搏主要是感受动脉压力所形成的搏动力度。我们可以以脖子(喉结处)为参考点,重点触摸胳膊的“号脉处”、太阳穴搏动处、耳门搏动处以及脚脖搏动处(里侧大骨节后凹处)。如果某个部位的搏动较弱,那就说明相应的“线路”可能被堵塞了。此时,我们需要结合本文提到的其他方法,进一步确定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接下来,摸肌肉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正常情况下,肌肉应该是柔软而有弹性的,丰满且富有活力。当我们用手去捏或推肌肉时,如果感觉肌肉难以捏动(尤其是肌肉较多的地方),或者推动起来很费劲,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肌肉僵硬。这种僵硬可能是由于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僵硬通常意味着存在瘀血,对于轻度的情况,大多可以通过走罐结合湿灸来解决。然而,如果在肩膀中间(肩井穴部位)明显高出一些,那就很可能是增生加上粘连的问题了,这时就需要先拔罐将其散开,然后再进行清瘀处理。对于面积较大且皮肤粗糙、肌肉厚实的部位,多数出现在后背上部,这种情况一般采用闪火罐来解决比较合适。

触摸皮肤主要是为了感受其温度和是否有肿大现象。如果某个地方的温度明显低于其他部位,或者感觉明显发凉,那就说明该部位的气血来路被堵住了。例如,扁桃体肿大、脖子两侧肿大等情况,都是由于局部小循环不通畅,导致垃圾无法正常排出而向外拱起。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进行清瘀拔罐是最快的解决办法,当然也可以采用通宝液贴灸的方法。

刮痧时,所谓的“挡板”通常会出现以下5种情况:

1.一般在刮痧过程中,如果原本走得很顺畅,但突然感觉到“吃力”,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肌肉粘连”或者“皮糙肉厚”所导致的。

2.当我们在手腕或肘部活动时,如果听到明显的“咯咯”声响,这就意味着前方可能存在堵塞,导致内部缺血滋养。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种是经常刮揉该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求血”的目的;另一种则是在来路寻找堵塞点,通过按摩等方式“引血”,使血液能够顺畅地流动到需要的地方。

3.肌肉内出现“零散”的小疙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脂肪粒,这多半是由于瘀血钙化所引起的。虽然经常按压、搓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情况,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进行疏通清理,将瘀血和钙化物质排出体外。

4.在上臂三焦经的位置,可能会出现“条索”状的粘连,这被称为“肌肉粘连”。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多进行刮揉,或者采用走罐的方法,帮助肌肉放松,散开粘连,然后再进行清瘀处理。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后背的“膏肓穴”部位,当我们配合大拇指按揉时,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病患者在这个部位往往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5.在肘部(上沿)的三焦经和上臂心包经处,有时会发现“颗粒”状的增生。对于这种情况,配合拍痧再进行清瘀,效果会更快更好。

拔罐:在“拔罐心得体会”中,我们已经对大多数症状进行了探讨,这里只再介绍两个重点。首先,当毛孔不明显时,拔罐后相邻的两个罐之间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这是一种非常细致的判断瘀堵程度的方法。通过观察这种差异,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身体内部的情况。

其次,罐斑明显不均匀,深浅不一,一般来说,罐斑的边缘颜色会比较深。这通常意味着该部位的皮肤较为僵硬(或肉厚),并且内部瘀堵情况较为严重。这种情况往往与器官的重症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考各种病症的原理和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瘀堵,促进身体的恢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