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清宫锁娇:四爷的掌心毒妃 > 第10章 慈宁宫暗涌

第10章 慈宁宫暗涌(2/2)

目录

三日后,京城突发瘟疫。患者上吐下泻,高烧不退,太医院束手无策。更可怕的是,疫情最先从苏晚晚的家乡爆发,很快蔓延到京城。

“院判大人,这瘟疫来势凶猛,已经死了数十人了。”张明德忧心忡忡地汇报。

苏晚晚仔细研究疫情,发现这并非天灾,而是人祸。瘟疫的源头,竟是被污染的井水!

“立即封禁所有水井,改用河水。”苏晚晚下令,“再派人查清井水被污染的源头。”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井水中发现的毒药,竟与太医院丢失的一批药材完全相同!而看守药材库的太监招供,是受太后指使!

苏晚晚将证据呈报雍正。雍正看后,久久不语。

“母后...她为何要如此...”雍正的声音中透着疲惫。

苏晚晚跪地:“陛下,太后此举,是要置臣于死地。若瘟疫控制不住,臣这个太医院院判难辞其咎。”

雍正长叹:“朕知道了。你先全力控制疫情,太后那边...朕自有主张。”

控制疫情的过程异常艰难。苏晚晚日夜不休,研制药方,亲自为患者诊治。短短数日,她就瘦了一大圈。

这日,她正在疫区巡查,突然接到家中急信:她的母亲感染瘟疫,病情危重!

苏晚晚眼前一黑,几乎晕倒。她强忍悲痛,继续指挥抗疫。直到夜深人静时,才独自落泪。

“院判大人,令堂的病...”张明德不忍地问。

苏晚晚擦干眼泪:“我已经派人送去药方。现在最重要的是控制疫情,不能因私废公。”

在她的努力下,疫情终于得到控制。然而就在这时,朝中又生变故。

以睿亲王为首的一干宗室大臣联名上奏,弹劾苏晚晚“抗疫不力,致使瘟疫蔓延”,要求严惩。

更有人翻出旧账,说她手腕上的梅花胎记是前明皇室印记,她抗疫不力是故意为之,要为前明复仇。

养心殿内,雍正将奏折摔在苏晚晚面前:“你看看!如今满朝文武都要朕治你的罪!”

苏晚晚平静地翻阅奏折,发现其中大多是捕风捉影的指控。

“陛下明鉴,疫情已经控制,死亡人数远低于往年瘟疫。至于梅花胎记之说,更是无稽之谈。”

雍正凝视她:“朕当然知道!但众怒难犯!你可知道,这些奏折背后是谁在指使?”

苏晚晚心中明了:“是太后。”

“不错。”雍正冷笑,“母后在畅春园也不安分,还在暗中活动。看来,朕对她还是太宽容了。”

三日后,雍正下旨:太后移居热河行宫,非诏不得返京。其在外为官的族人,一律罢黜。

这道旨意彻底断绝了太后在朝中的势力。然而苏晚晚知道,太后绝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不久后热河传来消息:太后病重,要求苏晚晚前去诊治。

“这是个陷阱。”胤祥警告苏晚晚,“太后恨你入骨,此去凶多吉少。”

苏晚晚却道:“我是太医,治病救人是本分。况且若是不去,正好落人口实。”

雍正也劝她:“太后此番必有所图,你何必自投罗网?”

苏晚晚跪地:“陛下,臣若不去,太后便可借机发作,说臣不忠不孝。臣宁愿冒险一行,也不能授人以柄。”

见她心意已决,雍正只得准奏,但派了大内高手暗中保护。

热河行宫远在塞外,苏晚晚舟车劳顿数日才到。行宫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却透着说不出的冷清。

太后躺在寝宫内,面色苍白,确实病得不轻。苏晚晚诊脉后,发现是忧思过度所致。

“太后是心气郁结,待下官开一剂舒心顺气的方子。”苏晚晚谨慎地说。

太后冷笑:“苏院判,你可知哀家为何要你来此?”

“下官不知。”

太后突然坐起身,哪还有半分病容:“因为在这里,没有人能保护你。”

话音刚落,数个侍卫冲进殿内,将苏晚晚团团围住。

“苏晚晚,你谋害皇嗣,散布瘟疫,罪该万死!”太后厉声道,“今日哀家就要为后宫除害!”

苏晚晚临危不乱:“太后可有证据?”

“证据?”太后冷笑,“在这行宫里,哀家的话就是证据!来人,给哀家拿下!”

侍卫一拥而上。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声大喝:“住手!”

雍正带着大批侍卫冲了进来:“母后,您太让朕失望了!”

太后脸色大变:“皇帝...你怎会在此?”

“朕若不在此,岂不是要让母后滥杀无辜?”雍正痛心疾首,“苏院判抗疫有功,朕特来宣旨封赏。没想到,竟撞见母后行凶!”

太后颓然坐倒,面如死灰。

雍正转身对苏晚晚道:“苏院判抗疫有功,擢升太医院院使,赐金牌一面,可随时入宫见驾。”

回京的路上,苏晚晚心情复杂。太后虽然再次受挫,但她们之间的仇恨也更深了。

深宫之中的明争暗斗,永远不会停止。而她,已经在这漩涡中越陷越深。

手腕上的梅花胎记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仿佛在提醒她:前路漫漫,唯有坚守本心,方能在这深宫之中立足。

而她,已经做好了继续战斗的准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