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清宫锁娇:四爷的掌心毒妃 > 第59章 血脉溯源

第59章 血脉溯源(2/2)

目录

铁盒!苏晚晚精神一振!

在老嬷嬷的指引下,苏晚晚的心腹在一处极其隐蔽的、由粘杆处秘密安排的宅院地砖下,取出了一个密封的、巴掌大小的生铁盒子。盒子入手沉重,锁孔已经锈死。

苏晚晚小心地撬开铁盒,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几样东西:

一枚色泽暗淡、却雕刻着精细梅花纹路的羊脂玉佩(似乎是生母的遗物)。一封已经泛黄、字迹略显潦草的信笺。还有一本薄薄的、用特殊油布包裹、封面无字的手札。

苏晚晚首先拿起那封信,是养父苏淮安的笔迹!字里行间,充满了未能亲自抚养她长大的愧疚,以及对她未来的无尽担忧。信中证实了乳母所言,并恳求她,若得知身世,不必执着于复仇,唯愿她能平安喜乐地度过一生。信的最后提到:“……陈公实功,学究天人,晚年与元龙兄呕心沥血,着《石魄经》上下两卷。上卷医道石魄之用法,下卷血脉印记之奥秘及武学养生之道。元龙兄遇难前,将上卷托付于我,我已将其藏于……(此处字迹被泪水或血迹模糊,难以辨认)。下卷……据闻随元龙兄殉难,不知所踪。吾女若有机缘,或可寻之上卷,善加利用,足以防身立命,切记,慎之,重之……”

《石魄经》果然存在!而且分为上下卷!上卷记载医道和镇魂石的用法,很可能就是陈实功核心医术的集大成之作,甚至可能超越了之前发现的笔记。下卷则涉及血脉印记和武学,这或许能解释陈元龙作为红花会领袖的武功来源,以及这“梅花烙”更深层的秘密。

苏晚晚强压下激动的心情,拿起那本无字手札。手札的纸张是一种特殊的韧性皮纸,翻开第一页,几行熟悉的、属于陈实功的笔迹映入眼帘:

“余穷毕生之力,究石魄之性,偶得异法,可融石魄精粹于血脉,成‘梅魄’之印。此印非毒非咒,乃石魄之力化生,可辟百邪,尤克‘梅煞’等阴寒异毒。然,非心志纯良、意念坚韧者不可承,非陈氏嫡系血脉不可显……”

原来这掌心的印记,真正的名字是“梅魄”!它并非单纯的标记,而是陈实功将“镇魂石”精华力量融入血脉的一种尝试成果!是一种强大的、传承性的“抗体”和保护力量!难怪自己对“梅煞”的抵抗力异于常人,难怪镇魂石在自己手中能发挥更大效力!

她继续翻阅,这薄薄的手札,正是《石魄经》上卷的一部分精要抄本!里面详细记载了数种比之前笔记更加精妙、高效的“石魄导引”之法,以及利用石魄之力辅助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甚至激发人体潜能的法门。其中,就有如何平息和掌控刚刚显现的“梅魄”印记,使其不再不受控制地发热显现,并能随心意微微调动其中力量的初步法门!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苏晚晚立刻按照手札上的记载,结合自己现代医学知识和对经络的理解,尝试引导掌心的“梅魄”。起初有些滞涩,但很快,那淡淡的灼热感便如同温顺的溪流,缓缓平复下去,掌心的红痕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淡,最终隐匿不见,只在集中精神感应时,才能察觉到一丝微弱而温暖的力量蕴藏其中。

她终于初步掌控了这源于血脉的力量!

然而,喜悦之余,是更深的忧虑。

《石魄经》上卷的完整版在哪里?苏淮安信中被污损的藏匿地点,究竟是何处?下卷又流落何方?是否真的毁于大火?还是被“暗夜之眼”夺去?

自己的身世,如今周鹤年知晓并已故,乳母知晓,苏淮安已故……但这世上,真的再无人知晓了吗?雍正帝的粘杆处无孔不入,他们是否已经查到了苏淮安与红花会的关联?是否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

掌心的“梅魄”可以隐藏,但血脉的根源无法改变。“暗夜之眼”不会停止追杀,而一旦身份暴露于雍正面前,等待她的,将是比康亲王案更加凶险万分的境地。

她将手札和信笺小心收好,将那枚梅花玉佩贴身佩戴。冰凉的玉佩贴在心口,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跨越了时间与生死的牵挂与责任。

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她已经不再是那个被动承受命运的苏晚晚了。她是陈实功与陈元龙医术与意志的继承者,是身负“梅魄”之印的陈氏后人。

她需要力量,不仅仅是医术,还有足以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自保,甚至保护她在意之人的力量。寻找完整的《石魄经》,彻底掌控“梅魄”与镇魂石,查明“暗夜之眼”的最终阴谋,并在身份暴露前,找到一条生路……这一切,都迫在眉睫。

身份之谜的第一层纱布已然揭开,显露出其下更加复杂而惊心动魄的脉络。苏晚晚站在窗前,望着紫禁城沉沉的夜空,目光坚定如磐石。

她的征程,从现在起,每一步都将踏在真相与危机的刀锋之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