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台风前的暗涌(2/2)
‘夜隼’的人喜欢把炸药藏在渔获箱里,去年南海案就是这么干的。”
赵磊俯身盯着地图,手指在“盲区”边缘划了个圈,指甲盖蹭得地图纸发响:
“这片海水深浅不一,暗礁跟刀子似的藏在底下,‘舟山号’确实转不开身。我让两艘扫雷艇钻进去搜,艇上的单兵声呐能探500米,够了;‘舟山号’在外侧架着警戒,382雷达扫50公里的范围,一只鸟都别想漏过去。
对了,我们带了两架直-9c舰载直升机,能配合搞空中侦察,挂的是‘物资投送’的吊舱,里面其实装着光电侦察设备,能拍清海面的车牌大小的目标,就说是‘台风前给渔民投送应急物资’,顺理成章。”
路屿突然凑过来,手里的平板亮着一组数据,屏幕光映在他脸上,把眼下的青黑照得更明显:
“赵上校,你们的舰载声呐能不能调到1.2khz的频率?
‘夜隼’的水下通讯设备用的是这个频段,我从上次南海案的缴获品里测出来的——这个频率能抓着设备的信号波动,就像在嘈杂的市场里听熟人的声音。”
他把数据传给赵磊的参谋,指尖还在屏幕上点了点,调出一段波形图,“参数我都设好了,声呐一捕捉到这个频率,系统会自动报警,跟拉响铃似的,不会漏。”
赵磊接过平板扫了眼,点头时额角的疤动了动,露出底下淡淡的粉色新肉:
“没问题,让声呐兵现在调参数——声呐班长老周是个老兵,20年的经验,别说1.2khz,就是0.5khz的鱼群信号,他都能分辨出来。
巡逻艇上还带了登船检查小组,都是从陆战队选的,一眼就能看出谁不对劲——‘夜隼’的人手上有老茧,是长期握枪磨的,跟渔民的茧不一样,渔民的茧在掌心,他们的在虎口。”
部署刚落定,对讲机突然“刺啦”响了一声,科林少校的声音裹着杂音传过来,带着点急,还有隐约的喘气声——听得出他在跑:
“陆指挥官!那艘无注册货船动了!正往‘舟山号’的方向挪,船上两个人,都戴黑口罩,手里攥着个黑色仪器,像是‘海鹰’牌的雷达扫描仪——能测舰艇的雷达频率!”
陆衍之立刻凑到监控屏前,路屿已经把科林那边的画面切了过来——
屏幕里的小货船船体斑驳,漆皮掉得一块一块的,露出底下的玻璃钢材质,船尾挂着块褪色的蓝色防水布,
两个黑衣人站在船头,其中一个举着个黑色仪器,对着海面扫来扫去,动作鬼鬼祟祟,时不时抬头看天,像是在观察有没有直升机。
“赵上校,麻烦让扫雷艇靠过去点,别露破绽,就说是‘台风前给渔民提个醒’,递张安全手册过去。”
陆衍之的声音绷得紧,像拉到一半的弓弦,指腹无意识地蹭着桌角,
“路屿,盯紧他们手里的仪器,测一下它的工作频率,别让他们摸到‘舟山号’的雷达参数——‘海鹰’扫描仪能存10组频率,一旦被他们拿到,下次就好躲了。”
赵磊立刻抓起舰载电台,声音沉得像海,带着军人特有的果断:
“扫雷艇一号、二号,去目标货船附近,执行‘台风前安全排查’,保持300米距离,别让他们起疑——登船小组别暴露武器,枪藏在救生衣里。”
电台里传来扫雷艇艇长的回应,裹着风浪的杂音,还有螺旋桨的“嗡嗡”声:“收到!正在靠近目标!预计2分钟后抵达!”
路屿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屏幕上跳出一串歪歪扭扭的波形图,像被风吹乱的线:
“是‘海鹰’K-3型扫描仪!工作频率在x波段,跟‘舟山号’的382雷达频段重叠——他们正在扫‘舟山号’的雷达信号!想摸清楚舰队的位置和活动范围,估计是在找空子溜出去,往公海方向跑。”
监控屏上,扫雷艇已经贴到货船旁边,登船检查小组的士兵穿着橙色救生衣,隔着3米远递过去一张纸——
是印着“台风避险指南”的手册,封面上画着艘渔船和救生圈。黑衣人接过纸,扫了两眼就挥挥手,像赶苍蝇似的催扫雷艇走。
货船掉了个头,慢悠悠往盲区深处钻,像条躲进石缝的鱼,速度还是5节,却故意绕开了扫雷艇的航线。
“他们在试探我们!”
赵磊的眉头皱成个疙瘩,指节敲了敲桌子,震得桌上的水杯晃了晃,
“刚登船小组传消息说,那两人说话带着重得很的俄语口音,还不肯开船舱检查,说里面装的是‘台风应急物资’——鬼才信!现在这个季节,哪有什么应急物资要往海里运?”
陆衍之的指尖在桌上轻轻敲着,节奏越来越快,像在算着什么:
“他们肯定知道舰队来了,现在在摸我们的布防漏洞。赵上校,能不能让‘舟山号’往东边挪两海里,扫雷艇也往后撤1海里,故意在盲区边缘留个‘缺口’——
就留北纬30°20′、东经122°10′那个位置,水深5米,正好能过他们的玻璃钢快艇。引他们出来,我们在‘缺口’外埋伏直升机和冲锋舟,等他们钻进来就封死口子。”
赵磊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嘴角勾出点硬邦邦的笑,额角的疤也跟着扬起来:
“你想设个‘口袋阵’?行!我让‘舟山号’往东边挪,雷达继续扫,别让他们发现我们在撤;扫雷艇往后撤,把声呐关了一半,假装没覆盖到那个‘缺口’。
同时让直升机升空,在云层里藏着——直-9c的雷达反射面积小,在台风天里,‘夜隼’的雷达很难发现。只要他们敢钻进来,立刻让扫雷艇堵后路,直升机往下投爆震弹,围个严实。”
路屿补充道,手指在平板上画了个圈:
“我让陆上监控跟舰队雷达同步,把‘缺口’周围的民用摄像头都调成高清模式,每秒拍10帧——他们一离开盲区,系统就自动锁死位置,就算想掉头往回跑,也来不及了。就像关上门打狗似的,跑不掉。”
调整完部署,指挥室里的空气像凝住了,连呼吸声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的风更狂了,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玻璃上,跟撒了把豆子似的,夹杂着远处“舟山号”的汽笛声——
那是“训练集合”的信号,长鸣3秒,短鸣2秒,却在这时候透着股肃杀,像出鞘的刀,冷得人心里发紧。
陆衍之掏出手机,屏幕上信号格跳得厉害,台风把移动信号搅得七零八落,只能看到“E”网。他想给苏清沅发条消息,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半天,删了又改,最后只写出一句短的:
“台风大,医院里别开窗,我这边顺利,忙完就回。”
发送按钮按了三次才成功,心里像压了块湿棉花——从接任务到现在,他连句“我想你”都没说过,上次视频时,苏清沅还说要给他缝件羊毛衫,问他喜欢什么颜色,他当时忙着看资料,只说了句“随便”。
“衍之哥,有动静了!”
路屿突然喊起来,声音里带着点颤,手指着屏幕,平板差点从手里滑下去,“那艘货船动了!正往咱们留的‘缺口’冲,速度提到15节了,跟慌了神似的——肯定以为找到漏洞了!”
监控屏上,小货船的光点跑得飞快,像条被追急的鱼,直往“舟山号”故意留的空隙钻。
赵磊立刻抓起电台,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硬气,像铁块砸在钢板上:
“直升机升空!高度500米,保持隐蔽!扫雷艇一号、二号,准备堵后路,等目标进入‘缺口’就封锁航线!‘舟山号’开主雷达,锁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