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深蓝暗影(1/2)
龙王调整运载器方向,操纵杆的反馈力比平时大了30%;深海的海水密度比海面大1.03倍,对运载器的阻力也更大。
探照灯的光柱在黑暗中扫过,终于,一个银灰色的物体出现在视野里:
它像一个被切去八个棱角的正方体,边长约50厘米,表面光滑得能映出探照灯的光斑,一半埋在海底软泥里,侧面隐约能看到一个圆形接口,直径约10厘米,像是数据传输口,接口周围刻着细密的纹路,像某种加密图案。
后来技术部门才知道,这是“暗网联盟”的专属识别码,能触发装置的自毁程序。
“就是它!”
龙王的声音透过水下通讯器传来,带着压抑的兴奋,
“老陈,操作机械臂清理表面软泥,注意别碰那个圆形接口——情报说接口有压力传感器,一碰就会启动自毁;小李,记录外部结构参数,准备取样器,先提取表面的涂层样本。”
机械臂缓缓伸出,钛合金爪子的开合精度控制在0.1毫米,轻轻扒开覆盖在装置上的软泥——那些软泥是深海沉积物,已经在海底堆积了上百年,质地松软却黏腻,粘在机械臂上像黑色的胶水。
银灰色的壳体在光柱下泛着冷光,表面的特殊涂层能吸收90%的声纳波,这也是它难以被探测到的原因之一。
就在爪子即将触碰到接口的瞬间,物体突然亮起三盏淡蓝色的灯——像深海安康鱼的诱饵,诡异而刺眼。
紧接着,运载器内的显示屏瞬间变成雪花状,刺耳的电流声从耳机里炸响,所有电子设备同时失灵:导航系统黑屏,声纳失去信号,连机械臂都停在半空中不动了!
“是电磁脉冲!”
龙王的心脏猛地一沉,三年前在南海演习中遇到的电磁干扰强度,连这次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探测器显示,当前脉冲强度已达3500V\/,远超h\/SJG-206声纳的抗干扰阈值(2000V\/)。
这种强度的电磁脉冲,足以瘫痪半径5公里内的所有电子设备,2020年某国在南海进行的电磁武器试验中,3000V\/的脉冲就导致2艘渔船的导航系统完全失效,船员漂流了3天才被我国海警船救起。
“紧急启动备用机械系统!切断与母船的主数据链,改用备用音频通讯,用摩尔斯电码传输!”
备用系统是纯机械结构,没有电子元件,靠压缩空气驱动,启动速度比电子系统慢了10秒。
深度计缓慢恢复显示“1842米”,但导航系统依旧失灵,只能靠龙王的经验判断位置——他根据刚才的地形匹配数据,大致确定运载器还在装置附近100米范围内。
更糟的是,小李突然大喊:
“队长!后方200米,两艘敌方潜航器!速度25节,直奔我们来的!它们的抗电磁干扰系统……是特制的!声纳显示,它们的壳体上有金属屏蔽层!”
龙王回头,探照灯的余光里,两个黑色影子正快速逼近,像两条凶猛的鲨鱼。
它们的体积比之前遇到的“幽灵3型”大了一圈,机械臂已经展开,露出闪着寒光的切割刀——刀刃是金刚石材质,能轻松切割钛合金。
显然,这是敌人设下的陷阱:装置是诱饵,能主动释放电磁脉冲,还能通过内置信号器召唤附近的敌方力量,目的就是摧毁蛟龙-Ix,获取我国特战运载器的技术参数。
海面上的指挥中心,警报声瞬间撕裂空气。红色的警示灯在天花板上快速闪烁,刺耳的“滴滴”声让每个人的神经都紧绷到极致。
“报告!与‘海龙’小队的主数据链完全中断!备用音频通道只有杂音,摩尔斯电码无法识别!”
通讯参谋小李的声音带着哭腔,她反复调整频率,却只能听到“滋滋”的电流声。
“阴影区检测到3500V\/的电磁脉冲,覆盖范围5公里!我方部署的声纳浮标,有6枚已经失去信号!”
周明的额头渗满了汗珠,他快速切换数据界面,试图通过剩余的浮标判断“海龙”小队的位置,
“脉冲源就是装置所在位置,确认是装置主动释放的!”
“被俘潜航器的自毁程序启动!我们只提取到30%的核心数据!”
技术参谋老王的声音传来,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数据提取进度条停在30%,然后瞬间清零,
“自毁程序是物理销毁,硬盘已经被高温熔化,没办法恢复了!”
陆衍之的拳头攥得发白,指节在屏光下泛着青。
他最担心的情况成了现实——敌人要的不是保护装置,是“围猎”:用装置当诱饵,引“海龙”小队深入深海;
用电磁脉冲瘫痪运载器,让小队失去反击能力;最后靠特制潜航器完成“收割”,顺便获取蛟龙-Ix的技术数据。
这是一个完美的陷阱,而他们,差点就掉进去了。
“命令所有反潜单位,全力拦截!”
陆衍之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冷硬,每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湘潭号’,发射火箭深弹,在潜航器路径上形成500米宽的爆破区——
用延迟引信,确保在水下1000米处爆炸,形成冲击波屏障;直升机降低高度至50米,投放鱼-7鱼雷,锁定潜航器的螺旋桨噪音,别给它们靠近‘海龙’的机会!”
他猛地转向路屿,屏幕反射的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阴影,眼神里带着急切:
“能不能用脉冲信号反向定位?
或者破解被俘潜航器的残留数据,找到抗干扰漏洞?‘海龙’不能出事!”
路屿的额头上已经渗出冷汗,汗水滴在键盘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指甲因为用力而发白,屏幕上的代码以每秒20行的速度滚动:
“脉冲信号是随机生成的,频率在1-10Ghz之间跳动,像没规律的海浪,没办法反向定位……被俘潜航器的残留数据里,有个‘抗干扰模块’的标识,型号是‘冥河-2’,我正在用内存镜像技术提取——
给我5分钟!我试试用脉冲频率当载波,构建临时音频通道,说不定能收到‘海龙’的摩尔斯电码!”
海底的较量,已经到了生死一线。
龙王操控运载器左满舵,试图避开敌方潜航器的攻击。
第一艘潜航器已经逼近到100米内,水下机枪开始开火,钨合金子弹在海水中划出白色弹道——海水的阻力让子弹速度从600米\/秒降到300米\/秒,但依旧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擦着运载器的外壳飞过,留下几道浅痕。
虽然12厚的钛合金壳体没被击穿,但子弹撞击的震动让舱内的队员一阵眩晕,小李手里的取样器都掉在了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