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深海信号源(2/2)
1998年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了,马克一直把扳手当纪念品带在身边,扳手的手柄上还刻着他父亲的名字‘John’,字迹已经有些模糊。”
那个深海存在,正驮着28条亡魂和破碎的“海王星号”船体,从八千多米的深渊里冲出来!
它不是在“移动”,是在“穿梭”,像一道黑色的闪电,撕裂了深海的寂静,沿途的海水被搅动成漩涡;
生物质浓度升高到2.5g\/L,辐射值也同步上升到1500Sv\/h,所过之处,连深海的鱼虾都在疯狂逃窜,形成一片空白区域。
“舰队紧急撤离!”
陆衍之的指令像出膛的子弹,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沙哑,“所有055型驱逐舰立刻启动‘红旗-9b’防空系统——
该导弹射程200公里,射高27公里,最大速度4.2马赫,可拦截最大速度6马赫的目标,雷达锁定500公里内所有空中目标,包括隐身目标;
093型核潜艇下潜200米警戒——这是其战术警戒深度,声纳全功率开启时探测范围100海里,可同时跟踪20个目标,噪音水平95分贝;
接近海洋背景噪音(90分贝),不易被发现;整个编队以32节航速向西北撤离,保持150海里安全距离,避开深海存在的移动路线!”
他的手指在指挥面板上飞快操作,按下一个个指令按钮,每个按钮按下时都发出“咔嗒”的脆响,像在和时间赛跑。
他猛地转向路屿,目光锐利如刀,眼神里带着急切:
“停止所有复杂信号!立刻切换蓝绿激光通信系统,波长锁定480n——这个波段在海水中的衰减率仅15%,比532n波长(衰减率65%)低50%,能穿透5000米深海,是目前最优的深海通信波长!
脉冲能量调到10kJ,不要发任何文字,就发核爆蘑菇云的动态图案,每秒重复三次,图案要简洁明了,用红色表示爆炸,黑色表示死寂,让它一眼看懂国的威胁!”
他的手拍在路屿的肩膀上,用力捏了捏,传递着信心,路屿点点头,立刻开始操作,手指在屏幕上翻飞,汗水滴落在键盘上,他却没工夫擦。
海面上,诡异的蓝绿色荧光漩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大。
那荧光是由深海生物质释放的生物荧光,通过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发光,波长480n,和蓝绿激光波长接近,像是在“回应”人类的信号。
漩涡中心的荧光强度是边缘的3倍,形成明暗交替的环状,像靶心,从高空看下去,像海面上开了一朵巨大的蓝绿色花朵,花瓣还在微微蠕动。
漩涡直径转眼就扩到了500米,海风吹过漩涡边缘,都带着一股刺骨的寒意——
指挥中心里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竟在5分钟内下降了3c,从25c降到22c,空调系统已经自动调高了温度,出风口吹出的风都带着热气,却无济于事,冷空气像从屏幕里渗出来的一样,弥漫在整个指挥中心。
25hz的次声波顺着船体传进指挥中心——这个频率恰好是人体内脏的共振频率(心脏共振频率约20-30hz,肝脏约25-30hz)。
3名参谋突然捂着肚子弯下腰,胃里的东西不受控制地涌出来,呕吐物落在地面上,散发出酸腐的气味,脸色白得像纸,连手指都在抽搐,身体不受控制地发抖。
其中一名刚毕业的军校学员,血压降到90\/60hg(正常血压120\/80hg),出现了休克前兆,嘴唇发紫,呼吸微弱。
医护人员立刻冲过来,给他注射了0.5g阿托品缓解症状,还递上了热水袋暖腹部,热水袋的温度透过衣服传过去,稍微缓解了他的不适,一边急救一边安慰他:
“别怕,只是次声波影响,很快就会好的,你再坚持一下。”
这是次声波引发的内脏共振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1986年苏联曾发生过次声波武器实验事故,导致20公里内的动物死亡,当时的场景惨不忍睹。
这是深海存在逼近的征兆,它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警告,每一个信号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信号源深度500米……400米……300米……”
声纳员老周的报数像丧钟,每报一个数字,指挥中心的空气就更凝重一分,压得人喘不过气。
有人开始悄悄整理桌上的个人物品:小张把家人的照片塞进贴身的口袋,照片是去年春节拍的,他和父母站在老家的院子里,笑得很开心,照片边缘被他摩挲得有些发卷;
老赵把未写完的报告叠好放进抽屉,还在封面上写了“紧急备份”四个字,字迹有些潦草,是用钢笔写的,墨水还没完全干;
小林甚至拿出了救生衣,偷偷检查了充气阀门,确保能正常使用,救生衣的橙色在红光照里显得格外刺眼。
每个人都在做最坏的打算——他们不知道这个深海存在会不会攻击人类,不知道国的核弹会不会引爆,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
老周摸了摸胸口的退伍证,退伍证的封皮已经有些磨损,里面夹着他和老伴的结婚照,想起家里的老伴还在等他退休;
一起去看孙子,眼眶有些发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掉下来。
突然,上浮速度骤减。
那个庞然大物在500米深的海水中骤然悬停,屏幕上跳动的能量波动瞬间平息,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连呼吸声都听得格外清晰。
紧接着,一道信息流像幽灵一样切入指挥中心的所有通讯频道——
不是通过天线,不是通过光缆,而是直接绕过了12层加密防火墙和量子加密协议,凭空出现在屏幕上,连最先进的入侵检测系统(IdS)都没有发出任何警报,仿佛它本就属于这个系统,和系统融为一体。
没有声音,没有文字,只有一段直接投射在所有人意识里的影像,像一场醒着的梦,清晰得可怕:
幽暗的深海中,“海王星号”像一只渺小的金属甲虫,正小心翼翼地朝着前方的“水母群结构”移动,船体周围的海水泛着淡淡的蓝光,是生物质发出的荧光。
那结构足有2000米直径,
比“海王星号”大22倍,无数半透明的“伞状单元”悬浮在海水中,
每个单元直径约50米,厚度5米,伞沿下垂着细长的“触手”,长度超过100米,
直径2米,触手表面有规律的凸起,像是某种传感器,凸起上还泛着淡淡的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