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 > 第80章 载体的阴影

第80章 载体的阴影(1/2)

目录

1台光谱分析仪——

可实时分析目标物体的材质成分,能识别出金属、塑料、生物组织等不同材质,帮助判断“空白容器”的结构和特性。

舱内配置

15立方米的空间内,驾驶位在前端,观测位在中间,生活位在后端——布局紧凑但合理,确保三人能高效工作。

配备压缩食品(每块含2000大卡热量,可维持8小时饱腹感,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易于消化)和应急氧气(能维持48小时,采用高压氧气瓶储存)。

舱内温度控制在22c,湿度50%——

这个环境参数是人体最舒适的范围,尽量模拟地面环境,减少队员的不适。舱内还有空气净化系统,能去除异味和二氧化碳,保持空气新鲜。

与此同时,“龙宫”基地也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每一个部门都在为“观火”计划提供支持,确保万无一失:

科研团队:路屿团队将那台休眠的多面体装置接入了量子计算机,又把四名“接收者”连接到特制的脑波监测仪上——

他们想利用装置残留的深海信号,以及“接收者”脑中的“星状突触”,搭建一个“预警感知”系统。

“多面体装置的流体中还残留着0.003纳克\/毫升的标记物,‘接收者’的星状突触对深海信号的敏感度是普通设备的10倍。”

路屿调试着系统参数,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的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而布满血丝,“虽然不能主动接收深海网络的完整信号,但只要它有剧烈活动;

多面体装置的流体温度会上升(之前测试显示,信号强度每增加10微伏\/米,温度上升2c),‘接收者’的脑波也会出现异常。

这是一个单向的预警系统,可能延迟会很高(预计10-30秒),但至少能让我们提前知道危险正在靠近。”

系统构建:预警系统由3台“昆仑-III”量子计算机并联构成:2台负责接收多面体装置和“接收者”的信号,1台负责实时分析,一旦检测到异常,会立刻触发声光警报。

多面体装置被固定在防震台(可抵御6级地震)上,周围有8个温度传感器,每隔1秒采集一次数据;

“接收者”的脑波监测仪用的是无创脑电帽,有64个电极,采样率1000hz,能实时记录脑电波的细微变化——

之前测试时,当播放1.8赫兹的信号,“接收者”的脑波会在15秒后出现异常,验证了预警的可行性。

应急准备:基地的医疗团队准备好了所有应急设备,包括除颤仪、呼吸机、神经修复舱等,随时准备接收可能受伤的小队成员;

安保团队加强了基地的巡逻,防止外部人员闯入;通讯团队确保量子通讯线路的畅通,避免出现信号中断。

一切准备就绪后,“隐梭”从“龙宫”基地的下层停靠舱出发。

舱门缓缓打开,液压装置发出“嘶嘶”的声响,深潜器像一条黑色的鱼,悄无声息地滑入幽暗的海水,借着夜色的掩护,朝着西太平洋的方向驶去。

深潜器的舱内,李默少校盯着深度计,指针缓慢地从0向

米移动,每下降1000米,他都会报出当前深度和压力:

“深度2000米,压力20兆帕,一切正常”“深度5000米,压力50兆帕,水温2c”——他的声音沉稳,给另外两人带来了信心。

陈曦坐在控制台前,逐一检查着动力、通讯、生命支持系统的参数,屏幕的蓝光映在她专注的脸上,她的手指偶尔会轻轻敲击控制台,那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每当参数出现细微波动时,她都会快速调整,确保系统稳定。

赵野则调试着摄像机的角度,将镜头对准了前方的黑暗——万米深海的高压和寂静,像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攥着每个人的心脏,只有仪器的“滴滴”声在舱内回荡,那是生命的节拍。

“龙宫”基地的指挥中心里,气氛同样紧张。陆衍之的目光在两个屏幕间来回移动:左边是“隐梭”传回的实时数据——

深度、航向(目前朝向马里亚纳海沟,航向270°)、能源剩余(目前还剩85%)、舱内氧气浓度(21%,正常水平);

右边是“预警感知”系统的监测屏——

多面体装置的流体温度稳定在37.5c,四名“接收者”的脑波也保持着平稳的阿尔法波(8-13赫兹),振幅约8微伏,一切都在正常范围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像在刀尖上行走。陆衍之每隔10分钟就会通过加密通讯询问一次“隐梭”的状况,李默的回复始终简洁而冷静:

“深度3000米,一切正常”“深度6000米,动力稳定”“深度9000米,开始进入挑战者深渊海域,周围出现深海虾”——

深海虾是挑战者深渊的常见生物,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它们的出现意味着“隐梭”已经接近目标区域。

三天后,“隐梭”成功抵达挑战者深渊边缘,停在了一处海山的阴影里——

这里距离国信号源的位置只有8公里,既能通过摄像机清晰观测,又不会因距离过近而被国的潜航器发现。海山的岩壁上覆盖着黑色的海藻,这些海藻能吸收光线;

帮助“隐梭”更好地隐蔽;偶尔有发光的深海安康鱼游过,它们的发光器发出黄色的光,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弧线——

安康鱼的发光是为了吸引猎物,此刻却成了深海中的“信号灯”,提醒小队周围的环境。

赵野立刻启动了深海摄像机,画面通过加密量子信号实时传回“龙宫”基地:幽暗的海水中,无数发光的浮游生物悬浮着,发出蓝绿色的微光,像散落的星星;

远处的海沟深处,是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仿佛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所有的光线和声音,让人望而生畏,连摄像机的红外模式都无法穿透那片黑暗——

那片黑暗的深度超过

米,是人类目前无法触及的禁区。

“各设备正常,信号捕捉仪已开启,正在监测1.2赫兹频段。”

陈曦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她的手指在信号捕捉仪的控制台上滑动,屏幕上显示着实时的信号强度——

目前为5微伏\/米,处于正常背景水平,没有发现异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