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 > 第112章 深海时空的生死谜局

第112章 深海时空的生死谜局(1/2)

目录

“逆流方舟”失事的可能性,如同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黑暗——

那里水压高达110兆帕,足以将钢铁碾成粉末,温度常年维持在2c以下,连最坚韧的深海生物都难以存活——

带着能吞噬一切希望的冰冷,死死攫住了“龙宫”基地每一个人的心脏。

这座悬浮于万米深海的人类前沿科研堡垒,外壳由三层钛钨合金复合板与石墨烯缓冲层叠加而成,内部依靠覆盖全域的“星盾”能量屏障抵御深海压力与未知辐射,此刻却安静得能听见每个人沉重的呼吸声。

主控室的全息投影屏上,代表“逆流方舟”的蓝色信号点已消失超过72小时,远超任务设定的“48小时失联即启动紧急预案”标准,屏幕中央只剩下一片象征未知的灰色迷雾,像一块巨石压在所有人胸口。

“逆流方舟”本是“火种计划”的核心载体,肩负着“时空探测与文明备份”的使命。

此次任务中,它搭载了52名经过基因筛选的“火种”成员——

他们精通天体物理、生物工程等12个领域,是人类文明的“种子”;

还有12台“守护者”智能机甲,每台机甲搭载量子防护系统与反物质推进器,理论上能抵御小行星撞击级别的冲击。可如今,这一切都随着信号消失成了谜。

路屿技术官那段从脑机接口中提取的“意识回声”影像,正被反复投射在中央大屏上,每一次回放都让在场人员的脊背泛起寒意。

这段影像并非普通视频,而是通过路屿临终前脑电波残留数据重构的“意识片段”,分辨率达到8K级神经信号还原,连他瞳孔收缩时的微表情都清晰可见。

不同于普通灾难现场的混乱,这段影像里充斥着时间扭曲的诡异迹象:

画面中本该以每分钟300转匀速旋转的方舟推进器,时而停滞在某一角度,金属叶片上的纹路清晰到能看见磨损痕迹;

时而又以百倍速度倒转,叶片化作一片模糊的虚影,甚至出现“叶片先断裂、再复原”的逆向画面。

背景里的星际尘埃更令人心惊——

正常情况下,它们会顺着宇宙射线方向匀速飘散,可影像中,这些直径不足0.1微米的尘埃颗粒,竟像水流般逆向汇聚,最终凝结成一个闪烁着幽蓝光芒的光点,随后又瞬间消散。

更可怕的是,影像末尾闪过的“守护者”机甲:那些身高近三米、躯体覆盖超强度陶瓷装甲的庞然大物,躯体上布满了仿佛被时间“啃噬”出的不规则空洞——

有的空洞边缘呈现“融化后又凝固”的玻璃质感,有的则是“从内向外撕裂”的金属褶皱,原本镶嵌在胸口、能持续闪烁72小时的氚同位素能量核心,此刻彻底熄灭,只留下一片死寂的暗灰色。

这种超越单纯物理毁灭的灾难形态,让基地首席科学家陈砚忍不住喃喃。

他今年58岁,参与“火种计划”12年,曾主导3次时空模拟实验,此刻却难掩声音里的颤抖:

“这不是撞击或爆炸,撞击会留下金属碎片,爆炸会有能量脉冲残留,可我们什么都没检测到。这是时间流的断裂,他们可能被抛进了任何一个时空节点——

或许是6500万年前恐龙时代的地球,那里的氧气浓度是现在的1.5倍,高温与火山灰能瞬间摧毁机甲;或许是百亿年后的死寂宇宙,那时恒星早已熄灭,连原子都会逐渐分解。”

就在众人陷入沉默,连呼吸都刻意放轻时,基地深海监测系统突然发出一阵急促的蜂鸣——

这是“三级异常信号”的警报声,意味着探测到的信号强度超过背景噪音100倍以上,打破了持续三天的压抑氛围。

屏幕上,代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红色坐标旁,一个微弱却持续的绿色信号点正在闪烁,信号波形呈现出规律的“敲击”节奏:

长、短、长、短,每间隔10秒重复一次。

“是‘逆流方舟’失联前约定的紧急联络频率!”

负责信号解析的工程师老张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调出历史数据比对界面,

“这个频率采用量子加密传输,只有方舟的主控系统和基地核心服务器能解码,不可能被干扰或伪造!”

这声来自深海的“敲击”,像一颗投入油锅的火星,瞬间让基地的不安情绪达到了顶点——

信号存在,意味着方舟或许还有残留的设备在工作,但挑战者深渊的环境,又让这份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

“是方舟的残骸吗?”

年轻的监测员小李声音发颤,他刚加入基地半年,这是第一次经历紧急事件,手指紧紧攥着操作杆,指节泛白,

“如果残骸坠入海沟,至少能证明他们曾抵达目标时空,我们还能回收数据记录仪。”

但陈砚却摇了摇头,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他快步走到屏幕前,调出挑战者深渊的环境参数:

“不对,挑战者深渊的水压超过110兆帕,相当于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压上11公斤的重物。

即便是方舟的钛合金外壳,在这种压力下也会像纸片一样变形,半小时内就会被压成碎片,不可能持续发出信号——

数据记录仪的防护等级最多只能承受80兆帕的压力,超过这个数值,芯片会直接碎裂。”

一旁的安保队长周锐则提出了更可怕的猜想。

他曾是特种部队成员,眼神锐利如鹰,此刻却带着一丝凝重:

“会不会是‘守护者’的幸存者?

机甲的应急系统能在失联后自动启动信号发射器,但他们的能量储备最多维持72小时,现在已经超时12小时了……

而且,就算有机甲存活,为什么信号会出现在挑战者深渊?方舟的任务航线根本不经过这里。”

话音未落,另一位负责时空理论研究的工程师突然倒吸一口凉气,声音里带着恐惧:

“你们还记得‘时空壁垒理论’吗?

去年我们在模拟实验中发现,当时空探测器的速度超过光速1.5倍时,会在空间中留下短暂的‘裂缝’。

如果方舟失事时撕裂了时空,会不会有别的东西——

比如异时空的物质,甚至未知生命体,跟着信号渗透回来了?”

这句话让主控室的温度仿佛瞬间下降了好几度,每个人的眼神里都多了一丝恐惧——

他们不怕面对灾难,却怕面对超出认知的“未知”。

此时,副官——

自从原项目总负责人陆衍之随方舟出发后,便以“磐石”为代号临时代理总负责的中年男人——猛地攥紧了拳头,指关节发出“咯吱”的声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