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沧州来电(1/2)
起:铃声破空,风暴前兆
燕京,这座千年古都,在夏日的午后总是显得格外慵懒。阳光透过繁茂的槐树叶,在陆家大院的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座位于城西的四合院,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处处透着一股沉静而厚重的气息。院中的石榴树已挂满了青涩的果实,偶尔有几声蝉鸣,更衬得这片天地宁静异常。
然而,这份宁静,如同暴风雨前压抑的序曲,被一阵尖锐而独特的铃声悍然打破。
声音来源于书房红木桌上那部样式古旧、却通体暗红的加密专线电话。
这部电话的来历非同小可,它并非市面上流通的任何产品,而是由国家顶尖通讯实验室特制,采用了尚在试验阶段的量子加密技术。
其原理基于量子纠缠与不可克隆定理,理论上,任何试图拦截或监听通话的行为都会导致量子态的坍缩,从而立即被通信双方察觉,并自动中断连接。
这条线路的保密等级为“烛龙”,取自《山海经》中执掌光暗的神兽,寓意其能洞察一切幽暗,隔绝世上已知的所有监听手段,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密通道”。
通常,只有在涉及国本安危、足以改变战略格局的极度机密事务时,它才会响起。因此,这铃声本身,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代表着最高级别预警的强烈信号。
书房内,陆老爷子——陆振国,刚听完保健医生的每日汇报。
年近八旬的他,鬓角早已斑白,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眉宇间镌刻着岁月与战火留下的痕迹。
他略显疲惫地阖上眼,正准备在窗边的藤椅上小憩片刻。
这刺耳的专属铃声让他眉头骤然紧蹙,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巨石。
这部电话的号码,知道的人屈指可数,且每一位持有者都深知其分量,非惊天动地之事不会轻易启用。
他瞬间挥退了医生,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周遭的空气都吸入肺腑,以积蓄应对未知风暴的力量。
他沉稳地拿起听筒。就在这一刻,他身上那股属于居家老人的松弛气息瞬间收敛殆尽,眼神变得锐利如鹰,整个人的气场为之一变,仿佛一把即将出鞘的古剑,寒光隐现。
那是那位历经血火、在尸山血海中跋涉而过、执掌权柄数十年的老将军才有的锐利与凝重。
“我是陆振国。”
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透过听筒,清晰地传向远方。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显苍老却依旧硬朗的声音,但此刻,这声音里裹挟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与沉重,仿佛正承载着千钧重压:
“老陆,是我,路远山。”
路远山,沧州路家的定海神针,与陆老爷子是当年在枪林弹雨中结下过命友谊的战友。
两人的情谊,可以追溯到五十多年前那片冰天雪地的北国边境。
那时,陆振国是尖刀连的连长,
路远山则是师部派来的技术侦察参谋。
在一次代号“雪崩”的突袭行动中,他们所在的指挥部被敌人精准炮火覆盖,陆振国冒着密集的弹雨,
硬是将腿部负伤的路远山从坍塌的掩体里背了出来,在齐膝深的雪地里跋涉了十几个小时,才与接应部队汇合。
那一仗,两人都荣获了一等功,但比军功章更珍贵的,是这份用性命淬炼出的兄弟情谊。
时光荏苒,昔日战场上的猛将与谋士,
如今已成为各自家族乃至领域的擎天巨擘。
陆家深耕于政治军事中心的燕京,根基深厚,门生故旧遍布军界各大系统,影响力无远弗届;
而路家则扎根于商贸与前沿科技重镇沧州,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对科技趋势的把握,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
触角延伸至人工智能、生物工程、量子计算等诸多高精尖领域,财力雄厚,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虽领域不同,但数十年情谊未曾褪色,两家往来密切,小辈们也多在彼此的照拂下成长。
陆老爷子的独孙陆衍之,与路远山的幼孙路屿,更是完美继承了老一辈的袍泽之情。
陆衍之年纪轻轻便已身居“龙焱”特种部队的核心指挥岗位,代号“烛龙”,多次执行海外高危任务,以作风悍勇、谋略过人而着称,是军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而路屿则选择了与家族商业脉络相关的科技道路,年仅二十三岁便已成为国内顶尖的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专家,主持着数个国家级保密科研项目,智慧超群,冷静缜密。
二人一文一武,一明一暗,搭档协作时堪称珠联璧合,曾多次在模拟对抗和联合行动中展现出惊人的默契,被老一辈戏称为“陆家枪,路家脑”。
“远山兄?”
陆老爷子语气中透出恰到好处的意外,对于这位老友,他始终保持着一份特殊的敬重,随即放缓了声调,
“怎么想起打这个电话?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尽管语气平和,但一股难以言喻的不安感已悄然掠过心头,如同冬日里窜过廊下的一丝冷风。
他太了解路远山了,这位老友极重分寸,行事风格向来是谋定而后动,上一次启用这条“烛龙”专线,
还是数年前那场涉及边境稳定、险些引发国际争端的高科技核心部件“玄女”泄密危机之时。
当时,正是路家动用其庞大的商业与情报网络,陆家则在军方层面施加压力,双方里应外合,才最终锁定了内部鼹鼠,截回了关键资料,避免了一场灾难。
路远山在电话那头沉默了足有四五秒,听筒里只传来他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这短暂的寂静,在陆振国听来,却如同不断擂响的战鼓,让他心中的不安感急剧发酵,如同墨滴入清水,迅速弥漫至整个胸腔。
他几乎能想象出路远山此刻紧锁眉头、反复斟酌措辞的模样。
再开口时,路远山的声音更加低沉沙哑,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老陆,衍之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家里上下都很难过。
这孩子,是国家的好战士,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跟我们自家孩子没两样。”
提到失踪多日、官方报告语焉不详、生死未卜的孙子陆衍之,陆老爷子心口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紧,一阵尖锐的疼痛迅速蔓延开,几乎让他窒息。
陆衍之是他唯一的继承人,是他亲手培养、寄予厚望的陆家未来。
一个月前,陆衍之所率领的“龙焱”特别行动小组,在大海深处执行一项代号为“深渊时空”的绝密护航任务时,于南太平洋公海区域遭遇不明势力伏击,随后与指挥部失去一切联系。
官方事后发布的调查报告措辞谨慎,仅以“遭遇不可抗力因素,人员下落正在核实中”一笔带过,背后隐藏的真相却如同巨大的黑洞,吞噬着所有试图探究的光芒。
他握着听筒的手指因过度用力而指节泛白,指甲深深陷入掌心,但数十年的军旅生涯早已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克制刻入骨髓,他的声音依旧沉稳如磐石,听不出丝毫波澜:
“多谢挂心。衍之他……尽了他的职责。”
然而,他敏锐地捕捉到对方话语深处潜藏的不安,那绝非仅仅是老友之间出于情谊的慰问。路远山的语气里,有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一种关乎全局、甚至可能动摇国本的忧虑。
他不再迂回,直接切入核心,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远山兄,你这次来电,
不只是为了安慰我这个老头子吧?
你我之间,生死都经历过,不必绕弯子。
到底出了什么事?”
电话那头的路远山,似乎下定了决心,不再犹豫。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压得更低,仿佛担心隔墙有耳,即便是在这理论上绝对安全的量子线路上:
“老陆,衍之的失踪,恐怕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任务失败。
我这边,通过一些……非官方的渠道,捕捉到了一些极其异常的动向。”
“哦?”
陆振国的眼神骤然锐利起来,
“什么动向?”
“你知道小屿一直在负责‘天隙’项目的安全架构,对吧?”
路远山提到的“天隙”,是一个高度机密的国家级信息防御工程,旨在构建一道能够抵御任何形式网络攻击、确保国家核心数据绝对安全的“数字长城”。
路屿正是该项目安全团队的首席顾问。
“略有耳闻。”
陆振国沉声道。
他虽不直接过问具体科技项目,但对关系到国家命脉的重大工程,都有基本的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